徐愛春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黃岡供電公司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薪酬歷來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激勵政策之一。尤其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早中期的高速發展階段,眾多企業正是通過對薪酬制度大刀闊斧的改革實現了員工收入跳躍式增長,由此充分激發出企業成員主人翁積極性和成就感,進而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時代發展進入新階段后,一些企業薪酬管理漸漸與主客觀層面的需求產生距離,其激勵作用有所弱化。因此,以電力企業為代表的國企人事管理尤其需要探索一條個性化發展道路,從而充分發揮出薪酬管理的激勵作用。
在最常見和通用的管理模式下,企業薪酬激勵制度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營造多勞多得、獎勤罰懶的勞動氛圍。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推進,市場經濟環境中日益激烈的競爭性決定了企業必須通過不斷提升勞動生產率應對外部壓力。而這就不能缺少每個員工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做好分內工作。不但如此,企業員工還需要與企業保持相向而行的工作意識、職業精神,在充分發揮出主人翁意識的同時竭盡所能激發出潛在的價值挖掘能力,從而推動企業不斷前進和發展。
作為最簡單直白但確實實在在的激勵措施,薪酬關乎每個企業員工切身利益,自然受到每個員工的重視。因此企業員工無論身處何種崗位、職務或抱持何種工作心態、勞動目的,對薪酬的追逐總會不同程度地占有一席之地。這也是企業員工總是想方設法提升工作業績的原始動力之一。
因此,電力企業人事管理的薪酬激勵亦是為了引導員工改革創新提升勞動生產率。這些改革創新中固然不乏關系到生產工藝、技術指標等根本性的變革,但更多的是對既有模式的小改良和微調整。一方面,企業員工可以通過程度不同的改革創新獲得包括薪酬在內的各類獎勵或收益,另一方面,企業則可從每個員工積少成多的創造發明中逐步實現生產經營水平的持續提升、整體優化。顯然,這已成為企業與員工相向而行、互利共贏的重要模式。
作為員工物質收入的主要組成,薪酬既是發揮激勵作用的重點部分,也會由于標準、額度的不同而存在極其鮮明的激勵力量差異。這也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大鍋飯”顯著抑制企業員工生產積極性和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定程度上,薪酬標準、檔次的差距與激勵力量存在正比例關系。即,差距越大,激勵力量越強。不過企業對員工崗位、職務、薪酬標準等的衡量是極其復雜的活動,因而制定薪酬制度的過程極其復雜、煩瑣。故,新時期電力企業人事管理充分發揮薪酬激勵作用需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合理擴大薪酬差距。
一方面,企業需要全面了解員工生產勞動過程中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差異性,進而充分細化薪酬收益的浮動標準,使每位員工都能憑借自身踏踏實實的工作以勞動換取合法所得。另一方面,對工作積極性更高、為企業創造更多收益的佼佼者則應當在薪酬方面有所傾斜。唯有如此,企業才能營造起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良好氛圍,并以鮮明的獎懲機制引導員工盡心竭力投入生產、盡職盡責完成任務、激情澎湃地改革創新。
尤其是當越來越多一線普通員工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持續增長的薪酬收入、獎勵后,企業內部就能形成你追我趕、熱火朝天的勞動氛圍。而這恰恰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突破外部壓力最具主動性和決勝力的關鍵。
傳統模式下,企業薪酬激勵通常限于基本工資、績效資金、工資補貼或節假日其間的福利等寥寥幾項,相對而言缺少變化性和多樣性。雖然對不少“六零后”“七零后”而言已然足夠,不過面對更加年輕的新生代員工就過于刻板單一。因此,新時期電力企業人事管理充分發揮薪酬激勵作用還應多種薪酬獎勵模式綜合應用構建立體激勵機制。
比如企業年金與員工持股等時下相對潮流的形式。尤其是對中高層管理者和高端技術人員來說,年金與股份的吸引力正在超越工資資金。多薪酬獎勵模式下的立體激勵機制產生作用不僅在于純粹物質收入的獲得感,更有企業對于核心關鍵成員的重視和關注。以這些創新模式構建的薪酬激勵更易使員工提升認同感、成就感和自信度,而這些才是吸引人才、挽留人才的重中之重。
管理學有言:“三流企業培訓員工,一流企業培育人才。”物質收入固然是薪酬激勵中不可或缺的組成,然而時代發展提出更多新要求,薪酬激勵大可拓展激勵范圍,將之與人才培養模式有機融合,形成更加多元的人才養成機制。
比如制定預備干部人才、管理人才或技術人才等名單。企業定期評價和選拔符合條件與資質的優質企業員工進入名單,同時預設相應的薪酬福利標準。此名單不僅意味著其中的成員有機會獲得更大的職場發展空間,也意味著隨之而來的優厚報酬。即便在一段較長時間內只是名單中的一個記錄,但其對員工產生的心理暗示更加積極、有力。
電力企業人事管理發揮薪酬激勵作用不能忽視現實層面的主客觀因素。因此優化人事管理當更加關注薪酬激勵的多元化與豐富性,探索一條多項選擇綜合的立體管理道路。這不僅是企業人事管理提升薪酬激勵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人事管理機制、助力企業管理實現科學化與現代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