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萍 濟南理工中等職業學校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主要是指,以有關單位周期性發展計劃為依托,以建立健全相互制衡、互相約束、高效配合管控體系為基礎,運用專業手段達成發展目標的管理舉措。內部控制關注可能誘發行政事業單位運營風險的一切因素,如制度因素、考評因素、政策因素等,與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等工作關系緊密,是保障財務管理活動順利展開的重要條件,內部控制價值得到廣泛認可,進而在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中獲得普遍推廣應用。然而,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中卻存在目標模糊、要素不全、特征不夠典型等問題,無法發揮內控優勢?;诖?,為助推行政事業單位改革與發展,探析內部控制問題及改善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有別于傳統管理舉措,內部控制除關注已經結束的經營活動外,還關注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動態,展開前期內控及中期內控活動,一方面運用既有財務數據信息并結合有關單位發展實況針對還未發生經營活動風險進行預判,另一方面緊隨經濟活動發展腳步,以便及時洞察引發風險的因素,并將風險類型及內控決策反饋給有關部門,幫助相關部門改進運營對策,達到規避行政事業單位運營風險目的。
內部控制將行政事業單位運營各環節視為統一整體,用一體化管理取代割裂式管理,保障各部門財會信息高效流通,以同一項目或目標為導向協作互助,追求更高效益,使行政事業單位運營體系更為透明,避免滋生貪腐現象,同時部門協同運行流程簡化,創建聯動型運營機制,既能向下傳遞運營理念,又能通過內控了解基層運營需求,加之風險剖析,有益于實時優化運營計劃,確保該計劃科學可行,達到助力行政事業單位穩健發展目的。
當前部門協作是檢驗經濟主體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內部控制將保障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安全與完整視為奮進方向,以固定資產使用為例,通過內部控制可清晰了解有關資產在單位內部的流通情況,為固定資產盤存、管理、配置、采購提供便利條件,使用固定資產的部門與負責管理固定資產的部門能高效互動,同時使用方還需肩負一定責任,使之能基于內控約束行為,避免出現固定資產異常損毀、丟失、報廢等消極現象,繼而在加強部門協作基礎上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綜合管理質量。
通過內部控制能及時獲悉行政事業單位各運營環節存在的問題,如制度滯后、協作欠佳、成本費用過高等,為有關單位及時反應予以應對解決問題提供依據,有效糾正運營偏差,同時內部控制強調各部門、各環節責任落實重要性,避免基層工作人員過于懈怠,能改善有關單位運營環境,加之內控激勵舉措的推行,鞭策工作人員優化工作方法、端正工作態度、加強配合協作、提高工作質量,繼而達到提高本單位管理綜合效率目的。
目標是行政事業單位科學展開內控活動的核心,是有關單位運營期許、綜合實力、風險成因、政策主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只有目標清晰才能照亮內控前行之路,反之會使內控活動流于形式,與自身發展實況不符,無法在行政事業單位綜合管理中發揮作用。
若將內部控制視為網格化體系,要素就是創建該體系的支點及關鍵環節,有益于驅動該體系,保障內控科學高效。當前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雖設立內控部門,但仍未能形成一以貫之的內控體系,主要源于內控要素不全,使之喪失驅動力,對個別部門無法展開內控工作,內部控制實效性減弱。
內部控制與其他基于財務管理的手段存在區別,受運營思想陳舊及內控經驗不足等因素影響,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特征并不典型,與其他財務管理手段混為一談,在管理會計、成本管理、全面預算等管理中處于從屬地位,無法實現綜合治理目標,有礙內控活動科學發展。
第一,戰略目標。行政事業單位需在政策主導、能力剖析前提下立足新時代以提高社會公共領域綜合服務質量為導向制定改革與發展戰略,為內部控制活動指明方向,使有關單位可通過內控剖析政策、調配資源、增強實力、高效服務;第二,效益目標。對于多數行政事業單位來講公共服務效益、社會效益、人文效益是其需要為之努力的方向,對于部分市場化行政事業單位來講還需關注經濟效益及經濟活動中的環保效益,為避免在追求效益進程中誘發風險需加強內控,以效益目標為導向制定內控方案,發揮內控作用;第三,信息目標。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活動順利展開保障性條件之一是財務信息共享,管理信息、會計報告需通過內控真實可靠,能在部門聯動管控進程中提供參考,避免出現財會信息丟失、篡改、外泄等現象,在共同的信息目標加持下為內控活動順利展開奠定基礎;第四,法治目標。行政事業單位需接受法制監管,樹立法治意識,在法律法規約束下開展內控工作,保障各部門遵紀守法,規避法治風險,確保內控工作有據可依。
第一,環境。行政事業單位需關注內部環境要素,為內控制度建立與推行提供保障,設立內控機構,設定治理結構,明確責任義務,劃清責權界限,在單位文化中滲透內部控制理念,將反舞弊機制、內部審計機制、人力資源保障等機制納入內部控制范疇,使內控活動能順利展開;第二,評估。針對行政事業單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研究,在系統性評估基礎上明晰本單位運營風險,以此為由進行管控,保障內控舉措科學可行,針對風險加強應對,發揮內控作用;第三,控制。風險評估活動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是內部控制的宏觀布局,需結合實際切實采取行動加以控制,控制措施應運而生,以風險評估結論為依托在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戰略加持下妥善運用專業手段,如預算控制、審核批準控制、職責分工控制、經濟分析控制、會計系統控制、績效考評控制等;第四,信息。信息目標是驅動內控的重要目標,信息亦是內部控制要素,關乎各部門、各環節溝通交流精準性、效率性、綜合性,用以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各類信息完整,為相互配合、協作互助、互相敦促提供依據,使內控機制更為高效。
第一,全面性。有別于其他管理舉措,內部控制具有全面性,關注一切與行政事業單位前期、中期、后期相關業務活動,內控活動并不局限于某個部門或項目,使會計、考核、財務、資產、戰略計劃、人事及各類工作分析均在內控之列,同時可結合實際予以優化,達到改善內控措施目的,確保內控活動始終契合實際;第二,經常性。內部控制并非突擊性或階段性工作,它是與行政事業單位運營實況并行的管理舉措,以內控體系、制度、流程等方面為依托保障有關單位積極開展常規性內控工作;第三,潛在性。內控行為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活動、業務活動、財務等活動并非處于明顯割裂狀態,相反與有關活動呈現交融狀態,無論開展何種活動均需接受內部控制,同時需參與內控人員目標一致、方向清晰、責權明確;第四,關聯性。內控將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聯系到一起,各部門控制行為及成果相互影響,可能會誘發風險或削弱內控成效,為此內控具有關聯性特征,需行政事業單位從整體出發加強內控。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具有規避運營風險、貫徹運營計劃、加強部門協作、提高管理效率必要性。基于此,行政事業單位需明確內部控制目標,健全內控要素,緊抓內控典型,同時結合實際創新內控舉措,為新思想、新技術引入給予支持,保障內控能在行政事業單位新時代發展中帶來正面影響,繼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綜合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