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霞 張家港市財政國庫收付中心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關鍵點在于資金管控、資金撥付。隨著財政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支付業務統一納入國庫集中支付中心進行集中支付,實現了財政資金的集中管控,提高了財政資金的撥付速度,使財政資金收支過程更加規范化和透明化,提升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公信力。但當前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夠健全,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真實情況。結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經驗,就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情況存在的問題、對策進行初步探討。
1.內部控制的意識淡薄。內部控制建設是一項長遠任務,要求各位員工一起一起參與其中,明確分工,履行相應的責任。有的工作人員本位主義嚴重,認為內部控制是財務部門的事,只需要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就可以了,缺乏內部控制理念,重業務發展,輕內部管理,缺乏對于內部控制最基本的了解。還有單位平時將內部控制制度束之高閣,只有在上級檢查時,將其作為應付檢查的工具。如在國庫集中支付下,單位會計人員錄入支付時,設置錄入剛和審核崗雙崗位,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個會計同時錄入和審核的情況,容易形成財務舞弊風險。
2.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不夠合理。雖然現在已經有不少單位建立了相關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制度的設計上缺少全面系統的研究,設計的不夠合理,比如未能根據單位的規模、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等制定,脫離實際情況。再如未能有效實現人員之間的合作與互相牽制作用,容易產生資金管理上的漏洞。甚至有的單位內審部門的人員由財務部門兼任,監督機制形同虛設,未能有效履行監督職能。
3.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不強。有單位未嚴格執行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即使制定了內部費用的標準,仍存在超額報銷的情況。在電子化辦公的背景下,目前很多票據為機打發票,如酒店住宿費、網上采購發票、電話費等,這就要求在報銷時要嚴格審核,否則容易造成重復付款的風險。又如,在物資采購方面,存在達到政府招標要求、在網上集中采購目錄中的,未嚴格按照文件要求執行,自行進行采購的現象。
4.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對于財政資金的支付,未按照支付資金的性質、金額制定科學合理的授權支付、審批流程,對資金的規范支付未起到相應的震懾作用。另外有存在一人多崗、個人職責不清、崗位設置不合理的情況,崗位之間沒有相應的牽制監督作用。如有的業務員兼財務工作,出差報銷由本人一手經辦,存在多報虛報的風險。
5.財務工作脫離業務科室工作。目前大多數單位存在財務管理工作與單位實際業務工作相脫離的情況,財務部門只負責單位的預決算和收付款業務,對于單位的發展規劃、運行情況等一知半解。例如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上,業務部門提交購買申請,財務部負責支付購買和登記固定資產卡片,對于購回的固定資產在實際使用中的減值、損壞、壞賬、報廢等情況了解甚少,甚至有實物已經報廢但是賬面和固定資產卡片上仍存在的“賬實不符”情況。
1.增強內控意識。定期在單位開展關于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增強內控意識方面的培訓。比如講解單位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配套指引,組織觀看內控缺失帶來的挪用公款、虛報假報等違法行為的視頻,單位各部門各員工通力合同,將單位的內控推上正規。
2.堅持合理計劃的原則。結合自身的文化特色、業務性質,合理設置單位的組織架構、部門職能,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下,可以依托規范化的信息系統,將各部門的牽制機制嵌入到各層級、各環節。另外,需明確單位內審部門的監督職能,提高獨立性,有效發揮監督作用。
3.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各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運動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預警機制,實行動態監控。通過系統預警的管理方式,對財政資金支付進行事前監督、事中監控和事后跟蹤檢查,保障了預算執行的嚴格規范,使財政資金使用更合規透明,為財政資金的安全運行提供了強大動力。
4.健全財務管理制度。首先,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設置相應的崗位,詳細列明每個崗位的任崗要求、職責和權限,做到不相容的崗位相分離,形成內部牽制。如支付錄入和審核相分離、支票保管和印章保管相分離、會計職務與審計職務相分離等。其次,單位支付錄入崗和審核崗應分別授予相應的密鑰,崗位的數字證書只能由本人使用,嚴禁他人使用,用戶密碼設置不能過于簡單,并定期修改,以保證系統安全。最后,應實行定期輪崗制度,同時不斷加強對財會人員的教育,組織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員工的理念意識,增強員工的實際操作能力,打造專業化、現代化、標準化的隊伍。
5.推動業務與財會信息匯通。單位開展內部控制工作,財務部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樹立全局性、長遠性、靈活性的理念,做好財務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應當與其他業務部門之間加強信息溝通,定期開展必要的信息交流,實現重要經濟活動信息共享。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夠實現控制目標、有效防范風險,是一個自我約束和規范的過程,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需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的思維,不斷摸索研究建立一套最適合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