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瑞虹 山西省中小企業基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小微旅游企業對區域經濟良好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但是,小微旅游企業融資問題普遍存在,影響著小微文旅企業的發展空間,甚至威脅企業的生命。在綜合改革、轉型發展重要窗口期,如何扶助文旅產業小微企業,破解融資問題,確保健康發展,我們進行一個探究。
一是小微文旅企業具有小微企業的共性特征,其經營規模小,核心競爭力、運營能力及抗風險能力均相對較弱,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經濟波動中,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是小微文旅企業,銀行承擔的風險壓力加大。
二是小微文旅企業同樣傾向于家族式管理,缺乏規范的企業治理結構,整體信息透明度低,外部機構很難了解中其運營管理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性,不能準確把握和預判其還款能力,無法監督企業借款的投向,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企業獲取融資困難。
三是小微文旅企業多數為景區、住宿、餐飲等業態,以租賃經營為主,屬于輕資產型,許多企業沒有自己權屬的土地和產權,缺乏貸款抵押能力。
一是商業銀行基層網點和業務人員因關注績效考量和問責考量,即兼顧效益性和風險性,對小微文旅企業持有“惜貸”和“懼貸”的心態。
二是商業銀行處于基于風險控制,實行征信調查、用信審批、貸款發放等多個環節、流程,實現貸款時間和過程較長,不能滿足小微信貸的及時性需求。
一是民間融資一些亂象。比如有些典當行、寄賣行從事非法融資,放高利貸活動活躍,引發了一些法律糾紛和群體性上訪,其中有些糾紛和上訪主體為小微文旅企業。
二是擔保業不能充分開展業務以滿足融資市場需求。銀行與擔保公司雙方的談判地位不對等,擔保公司承擔著全部信貸風險,這也促使了其控制風險意識的提高和操作的謹慎。
縱觀對小微文旅企業的融資模式,從民間資本和資本市場來分析:
文旅運營公司優化資本結構,以股份有限公司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運營,可以作為主發起人,向社會定向募集資金,增資擴股,實現資本融資。但是對小微文旅企業,這種規范化、規模化運作方式也較難實現。
商業銀行對小微文旅運營企業信貸是其主要的融資渠道。目前,銀行尚無完善的對旅游資源開發進行貸款的金融工具,對旅游資源開發,采用了項目信貸的方式,以自有資本投入25%以上,可向銀行貸75%。開發商也可使用土地使用權、相關建筑物的所有權、開發經營權、未來門票或其他收費權等一些資產作為抵押或質押,取得融資。
作為小微文旅企業,一般地,專注于一個產品,對產品市場把握精準,積極維護在本領域的地位權威,信譽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中更要小心維護的羽毛,他們絕不會放棄信譽而選擇違約,這也是小微文旅企業可以信貸融資的一個基礎。
但是,由于信用信息的不對稱性,小微文旅企業信息披露少,與商業銀行對企業信用、關鍵人信用、替代信用等信息要求較高之間顯著失衡,使銀行信貸有些缺位。
旅游行業中,如果是資源開發或項目開發的企業,在開發中設立為若干個項目,以單個項目的商業計劃書,按照投資界規范的要求,充分準備招商材料,向社會資金進行招商,目前常采用的模式有BOT、合成開發、合資開發、轉讓項目開發經營權等。小微文旅企業可以承接單個項目,實現融資。
在國內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的背景下,國家出臺一系列鼓勵性政策,通過文物保護項目、生態保護項目、扶貧基金支持、旅游國債項目、世界旅游組織規劃、國家及省市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專項基金等政策支持,實現信貸融資。
作為企業間相互提供流動性的商業信用正在以一種頗具勢能的機制進入金融市場。以旅游開發為例,若規劃的吸引力十足,開發商又具有一定信用,開發工程建設就可以通過墊資方式實現融資。通常,工程墊資可以達到30%—40%,甚至達到100%的可能性。商業信用可以在很多方面,諸如旅游商品、廣告宣傳、道路建設、景觀建設等多方面進行商業信用融資。
一是資金端的差異化。通過引導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中對小微企業貸款給予優惠,解決銀行基層做小微不劃算的問題。目前全國性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中均按照不低于50個基點給予優惠,一些銀行的優惠力度還達到了100個基點以上。
二是內部考核差異化。要求商業銀行將普惠金融的指標在其分支行績效考核的權重提升到10%以上,解決小微條線沒有績效的問題。有的股份制銀行這項權重已經提高到了20%。同時要合理地設置考核內容,降低小微條線利潤、中間業務收入的考核,把重心放到有效服務的客戶數、覆蓋面和信貸增量上。很多銀行將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內轉優惠、經濟資本打折、稅收減免優惠等均計入分行的效益,專項保障小微企業的信貸額度,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計劃完成較好的分行專設額度予以獎勵。
三是針對不良高這個問題,實行風險管理的差異化。監管政策上已經明確提出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可以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三個百分點以內的容忍度,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也考慮銀行根據不同分支機構的實際情況,差別化地制定內部的容忍度,針對今年的疫情影響,特別提出商業銀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分支機構可適當提高不良貸款的容忍度。
四是針對“怕問責”,實行盡職免責的差異化。銀保監會對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工作制定了監管指導性的文件,要求商業銀行細化授信盡職免責的內部制度,建立明確的工作機制和申訴異議渠道,為基層員工解除做小微的后顧之憂。
上述差異化的引導政策和要求,在《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中,均專門設有指標進行考核,以監管的“指揮棒”引導督促銀行“補短板、鍛長板”,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