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沐洋 南京理工大學
會計在市場經濟中起到了財務管理重大意義,是每一個企業必須設立的崗位部門,同時,也因為如此,會計在進行管理方面不可避免的偏向企業,為企業服務,一旦出現財務與企業核心利益沖突,會計則依據企業經營者的決策,失去財務信息管理的公正、合法地位。為了保證企業會計健康規范,設立審查機制意義重大,審計工作是審計機構對企業遵守法紀情況的審查,具有獨立、權威、公正等特性,并兼具改良當前會計制度,優化財務管理,推動會計行業整體向好發展的作用。
首先,會計與審計的性質不同,會計工作主要以貨幣為單位,根據發票等憑證,對企業經濟活動產生的財務變化進行全面核算和管理,并記錄存檔。審計則主要對企業的財務活動的真實、合法性進行監督審查,與會計的監督不同,審計的監督作用將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直接評價,通過法律來維護監督權威性,是對企業行使權利的重要指標和參考。其次,會計與審計的產生原因不同,會計在進行經濟活動時,便根據財務管理的客觀需求產生,并隨著生產力和經濟水平逐漸發展。審計則在經濟發展中,由于經濟糾紛、責任關系、財權混淆等情況,嚴重影響企業財務和社會發展穩定的背景下產生。第三,會計與審計工作對象不同,會計是企業自身為了財務健康而進行的經濟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直接對企業經營者負責。而審計考核的是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工作范圍更廣,作為第三方以維護社會公眾利益,對社會負責,同時審計的監督管理也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對企業改善會計工作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會計與審計是監督與被監督,審計與被審計的關系,兩者都是對企業財務進行針對性活動,在企業進行會計工作時,審計也在同步進行,并長期對其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會計的工作內容,也是審計審查的內容,同時,會計和審計的工作都要受到國家法律相關規定約束,在法律允許情況下進行財務活動。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下,會計與審計也在相互協調發展,彼此壯大。會計與審計在工作的目的上具有客觀一致性,都需要用真實數據和合法憑證來解釋企業經濟活動,對不合理的活動,都具有監管責任,會計從企業效益出發,審計則從財務合法角度出發,共同來維護財務健康規范。會計與審計同屬一個經濟主體,會計依據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義務為企業謀求正當權益,審計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相應企業主體進行財務審查和真實評價,兩者都是在一個市場主體下進行相關活動,這為兩者未來整體、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會計與審計在發展中相互依存,同時又彼此促進。兩者在財務行業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審計促進會計工作在合法范圍內進行活動,而反過來,會計也為審計工作提供依據,完善健全審計工作內容。但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會計與審計工作在會在某些時刻和某件事項中會因為兩者地位、權限、角度不同,導致產生嚴重差異和沖突,這時就需要根據法律進行協調,推進兩者彼此適應、融合、整體發展,維護健康的市場環境,同時這也是未來財務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會計本身是企業的一個核心部門,受企業經營者管理,為企業財務決策提供支持和服務。審計則通常由國家設立專門監督管理機關進行,根據法律行使審計監督權力,在合法、公正方面的具有權威性和獨立性。同時,審計工作的內容不僅包括了會計的所有行為和資料,還要審計企業其他方面內容,超出了會計工作范疇。會計的監督是審計監督的基礎,會計監督來源于《會計法》,而審計監督則是《憲法》賦予,其監督地位在整個監督體制中要高于會計監督。分清了會計與審計職能,才能更好的利用兩者的優勢和特點,發揮1+1大于2的作用。
要充分利用當前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網絡信息系統,及時對財務數據和相關申報審批進行傳達、處理,實現審計常態化,從而對需要整頓修改的會計工作內容也能夠及時反饋意見和建議,達到立整立改效果。要創新做法,建立新型的協調發展模式,會計和審計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需求,要綜合市場各方面因素,使會計和審計信息渠道多元化,為企業財務和審計工作提供真實、全面的數據依據,通過信息融合促進會計和審計深度融合。
首先要加強企業會計工作管理,從根本上規范企業財務行為,促進會計合法和公正。其次要重視外部審計,要以第三方角度,公正客觀地對企業會計工作進行監督,對存在的問題,根據流程要求出具具有權威性的審計報告,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此外,還要提高會計和審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強化職業道德培訓,筑牢思想防線,堅持依法、依規、依紀,從而保障會計和審計材料信息真實、準確。
會計與審計隨著經濟的發展,彼此也在不斷的相互適應,相互協調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企業健康規范發展,還需要深入研究會計與審計工作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彼此關系,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和法律,促進企業和社會穩定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