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宇濤 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
近年來,發電技術不斷創新與發展,新能源發電是社會倡導的最環保的發電方式。風電作為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且無污染,受到大眾的熱烈推廣,尤其是陸上風電發展最好,但是,它的安全管理也有一些難度,面臨著許多風險,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風電運維安全。
陸上風電運維起步較早,發展過程中遇到諸多自然環境的干擾。惡劣的自然環境往往會使風電機組不得不停止運行,例如,暴雪、冰雹、臺風等等,造成風機出現停機或待機的狀態,進而無法進行正常工作。另外,風電機組儀器都靠電支撐,連接不當容易導致火災事故,如果遇到大風天氣,極易發生大規模倒塌事件,不光會耽誤運行時間,還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自然環境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坦白來看它直接影響著風電運維的安全。
人為因素作為可控因素,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風電運維人員的技術不成熟,會使風電機組不能正常運行,如果設備出現問題,沒有專業知識作為基礎,不能進行及時維修,會造成安全隱患。除此之外,風電運維人員缺乏安全意識,進行違規操作,或者在現場進行不被允許的行為,就會引發未知的危險。運維人員一直處于現場,所以他的行為活動時刻影響著安全管理,同樣要引起強烈重視,人為因素雖然可控但危害性也極大,要十分警惕。
由于發電所需專業條件的限制,風電機組大多數分布在偏遠且地勢惡劣的地區,比如山地、盆地、灘涂等等,所以經常會遭遇各種突發的地質災害[1]。地勢的限制往往會使機器極易損壞,嚴重時,還可能導致人員的傷亡。地勢作為不可抗力因素,很難及時預測和防備,意外發生時,沒有應急設備,風電機組不能正常運作,如果遇到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等,會給維修帶來很大難度,危險系數也很高,因此,要將地勢作為風電運維的重要影響因素。
風電進行運維時,可能面對各種突發的自然危害,沒有及時的預測,會引發未知的危險。因此,風電企業要成立專業的部門,選取具有專業知識基礎的人員,配備相應的儀器,對環境狀況進行時刻監測,利用當下智能網絡,借助各種技術手段,對環境進行大數據分析,形成具體的環境報告,盡量在自然災害發生之前,就能進行及時預報。除此之外,對于可能出現的環境危險,要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環境監測也要做好分工,人員之間相互配合,要在不同地點設置多人監測,以免因個人疏忽而錯過對環境的預報,對于檢測儀器,要精挑細選,選用最專業的設備,以便能達到最好的監測效果。環境監測是提前了解突發事故,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當事故發生時,不會手忙腳亂,沒有應對方法。負責監測的人員,要認真負責,風電機組也要進行定期維修,增強其面對災害的能力,根據環境監測報告,進行研究討論解決方案,進行合理規劃,把環境風險對風電運維安全的影響降到最低。
風電運維安全,最重要的就是保證風電機組的正常運行,那么,就需要每一個參與人員都要掌握基本的安全運維知識,這是十分必要的[2]。因此,在運維工作開始之前必須對運維人員進行集中培訓,讓他們了解運維知識,熟悉運維的基本過程,才能更好的開展運維工作。企業要組織專業培訓課程,請專業人員進行講解,課程結束后,可以進行集中考核,專業知識合格,方可參與運維工作,不要出現徇私舞弊的現象,要組成最專業的運維團隊。除了必要的專業知識,運維人員還要時刻注意個人行為,有不良行為習慣的,不能進行運維工作。人員問題不是小事,他是風電運維的全程參與者,他的舉動時刻影響著運維工作能否順利進行,所以必須十分重視。風電企業要將培訓的運維人員,進行統一管理,運維過程中可以配備專人監督,保證每一步都按規定進行操作,結束后也要進行檢查,確定無遺漏,杜絕因個人不當操作使風電運維安全出現問題。
對于不可控制的地勢風險,在風電運維工作開始之前,風電企業就應該對周圍地勢環境進行勘察,了解基本的地勢情況,這是非常重要的。陸上風電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單靠幾個人監督是遠遠不夠的,難免會有遺漏的地方,因而,作為運維安全的主要責任人,風電企業要建立完備的應急管理體系,分層管理,有正規的體制機制,針對各種地勢災害,進行風險的判定評估,形成相應的應急預案,采取對應的措施進行解決,運維人員也要不斷地進行演習和實踐,熟悉應急流程,當地勢災害發生時,注意保護風電機組設備,但更要注意自身安全,完美應對突發事故,提升面對危險的能力。另外,風電企業還要建立嚴格的監督體系,做到不獨斷、不專政,讓決策能得到更多的認同,安全運維部門要按照要求,做好本職工作,對于突發狀況能有序操作,保證運維工作順利進行。
風電運維是一個復雜而有難度的工作,其安全管理也存在許多問題,受到各種可控以及不可控因素的影響。運維安全管理,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從預測環境危險到運維人員的培訓,再到建立應急管理體系,缺一不可,安排好各自工作,相互配合,再配備專人監督,讓運維工作做到有章法無遺漏,使安全管理全面落實,促進風電新能源事業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