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飛 大連科技學院
民辦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我國的人才培養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這幾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會計工作者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給民辦院校也帶來了巨大挑戰,如果對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認知仍停留在“會對會計主體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處理就是會應用”的階段,就會出現大批畢業生“一畢業即失業”的情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會計審計領域的應用,會計崗位工作內容比例將發生顯著變化,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影響下,會計人員從事交易業務處理工作(基礎性,加工數據,難度相對較小)比例大大降低,而從事決策支持與管理控制工作(有一定復雜型,利用數據,難度相對較高)人員達到50%以上,較之前的比例上升。說明市場對會計人員的需求將轉變為能夠完成計算機不能完成的諸如分析數據、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規劃經營目標等職能的人員,會計工作中傳統的簡單的交易事項處理職能將逐漸被計算機代替,僅會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的會計人員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背景下,如果會計人員要想成為應用型人才,就必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及數理基礎,并能夠熟練進行大數據處理,適應當前會計實務領域科技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的狀態。會計人員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數據處理能力,包括數據的收集方法、管理使用數據庫,聯通不同的數據庫和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再深度挖掘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財務數據,根據對財務數據的變化來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發生的種種變化。快速了解其中的問題,并做出正確決策,使得企業發展得到進一步優化。因此,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各種計算,應用會計軟件來輸出、分析和處理各種數據對應用型會計人員來說是會計人員的必備技能。
從遼寧省民辦院校會計學專業大數據課程設置的現狀來看,只有兩所開設了大數據及大數據相關課程,部分高校已經招生或正在申報大數據專業方向,對這些學校而言,大數據配套課程設置還不夠完善,大數據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會計教學須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的背景,及時調整會計人才素質能力、專業能力。以大數據所展示的社會需求為導向,探索培養適應經濟發展的會計人才。
第一:民辦院校應改進現有的專業,融入大數據及智能化課程。在現有會計方向的基礎上,壓縮落伍的專業課學分,適當融入大數據采集、儲存、分析等相關課程。例如,把大數據的分析、統計數據與分析、網絡數據庫應用技能等納入會計學專業的必修和選修課程設置中。另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還需增設一些財務數據分析、數據搜索與引擎系統應用、信息檢索與處理等與財務數據大量獲得緊密聯系的課程,增加學生接觸數據的機會,培養獲取財務數據的能力。樹立大數據思維習慣,掌握有關財務數據的采集、儲存、分析、處理能力,作為會計學專業學生能力培養架構中的重要環節。
民辦高校應該注重對在校生Excel運用能力更深入的培養,可以使民辦高校畢業生更能夠適應未來互聯網+和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對應用型人才與時俱進的要求。大數據時代的特點是數據類型繁多、時效性要求高、數據價值密度低,對此民辦高校引入高級Excel作為表格分析軟件,數據的篩選和顯示功能都顯得特別方便,僅需自定義函數、Excel編輯、統計以及財務分析工具便能實現這些功能,不用編寫復雜的代碼,老師應加強培養學生對數據整理的能力和建立各種數學統計模型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快速分析大量的財務數據,面對海量高速、多樣性易變化的大數據能從中獲取有價值的數據信息,提高學生分析數據能力,滿足大數據智能時代對財務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的要求,使學生能更好的過渡到大數據時代。
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財務云軟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民辦院校的青睞。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財務云軟件必然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通過財務云軟件仿真模擬報稅,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更加全面。利用數據軟件模擬企業復雜的財會業務流程,不僅有助于學生綜合全方位的學習,同時提升學生分析、決策能力,增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與經驗,結合財會軟件的綜合性的技能實訓,讓學生實現理論、實踐、創新全方位的發展,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經濟發展趨勢,然后再慢慢向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上靠攏。如果在大學里就先使用財務云軟件做過實操,模擬過財務報稅,那么一旦大數據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廣泛使用,畢業生就能夠更加的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