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光榮 青島卓信蔚藍實業有限公司
BIM技術,通常被稱作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進行三維建筑模型的建立期間,需要將工程項目各種類型的信息、數據作為重要參數開展模型設計。通過BIM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提高設計施工階段的數字化、信息化效果,尤其在進行暖通空調施工期間,借助三維建筑模型以及數據信息庫等工具,可以將施工安裝過程中的操作進行詳細的展現。同時,通過數據的實時共享,還能簡化施工流程與操作,進而減少施工期間人力、物力成本。
BIM技術的應用思路首先根據目標進行建模;其次,根據模型進行機電綜合管網排布;再次,對模型進行多維度應用的拓展;最后,根據運維管理平臺的開發,達到總體目標。對暖通空調設計而言,其主要體現在初期建模和機電綜合管網排布的應用當中。BIM技術的應用,對于暖通空調施工有著重要的意義:①利用BIM技術能夠顯著提高暖通空調施工質量。具體施工之前,借助BIM技術可以實現對整個施工流程的推演與模擬。這樣一來,就能及時找出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與問題。通過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就能確保施工工作的有序開展。特別是對一些突發事件的模擬,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應對措施的制定,能夠提高施工期間的安全性。施工期間借助于BIM技術能夠對施工所用材料進行篩選,有利于施工質量的管控。②利用BIM技術的模擬功能,可以幫助施工單位制定詳細的施工進度報告,優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③BIM技術的應用還能有效減少成本方面的投入。在開展施工工作之前,需要將工程相關的信息數據導入到計算機中,借助BIM技術的計算功能,可以計算出每個施工環節所需消耗材料的數量、型號等重要參數。因此,可以為后續的采購工作提供便利,減少施工期間的資源浪費問題,并達到節約施工成本的目的。另外,與EPR技術相比,BIM技術能夠避免施工期間出現數據不準確的問題,還能提高精細化施工質量。
在設計階段,二維圖紙的設計難度大,人為因素占很大的比重,很難保證設計零誤差,并且對設計的建筑項目不能有一個整體的預見,而且CAD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施工人員對二維圖紙的理解有限,在施工時容易造成誤差。利用BIM技術可以將設計好的模型進行碰撞檢查,可以確保結構不會因為不同專業的構件的設計原因而造成管線碰撞,在碰撞檢查完成后,根據三維模型對相關信息及時做出更改,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施工后期的返工。
BIM三維建模的運用有利于眾多施工單位施工信息的優化整合,有助于從施工準備階段時開始就起到規范和統籌整體施工流程的作用,在細節上對施工工序做出反應,從而減少或者有效避免交叉碰撞的發生。特別是在重要暖通空調設備設施的建設施工方面進行綜合布局和事前規劃。能源站冷熱水能源設備的BIM設計與施工,有效統籌了土建結構、消防、電氣等專業管線的綜合布局,既保證了各專業管線對絕對凈空高度和水平面積的要求,也順利解決了設備的進場與安裝空間受限的問題,實物質量也更加具有亮點和特色。
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的功能性、舒適性要求越來越高。因而,在大部分建筑項目的內部,都布設了相應的暖通空調系統。在利用BIM技術進行暖通空調的設計施工時,首先要對工程所在區域進行劃分,并根據劃分結果開展冷熱源的配置與施工。由于地域環境存在差異,導致方案的選擇也各不相同。比如,在進行大型公共建筑的冷熱源布置工作時,不僅要考慮到當地季節的變化,同時還要合理選取制熱、制冷方式。在開展負荷計算期間,要加強對Dest等專業軟件的應用,提高核算工作的精確性。具體計算期間,要考慮到負荷情況與供暖作業負荷量之間的關系。
首先要對風系統、水系統以及空調設備的排水管道系統的建模工作進行復核,并針對檢查結果做好數據的分類與匯總。在進行建模分析期間,應基于三維工程模型開展分析,進而對暖通空調系統進行優化。另一方面,BIM技術在實際操作中有很多復雜的程序,尤其在建立三維數據模型時,對操作人員有很高的要求。在開展風系統的建模工作時,要保證風系統設備的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在進行施工人員的培訓期間,要將BIM技術的相關要點納入培訓科目中,提高施工人員對BIM技術的掌握程度。此外,在利用BIM技術開展暖通空調設計施工期間,要加強對能源、環境問題的分析,加強對能源化軟件、綠色節能軟件的集成。同時,還要做好動態負荷計算,達到合理統一的性能化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信息化必然推動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針對暖通施工的質量管理問題,應采取更加精細的信息化平臺進行統一管理,提升建筑暖通的施工質量,從而進一步的保證室內環境品質保護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