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航 鄭欣 劉帥 國網浙江諸暨市供電有限公司
中國進入信息化時代后,相關信息技術應用迅速為企業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撐,促進企業管理變革,同時也有效提高傳統辦公模式下的管理效率[1]。信息資源對企業管理帶來至關重要的影響。大數據時代信息的存儲,傳輸和使用方式不斷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業務方式以及溝通方式也在改變。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傳統的企業管理有了新的含義,各種顛覆性的管理模式、創新理論被積極引入企業中,信息化的手段與技術一方面改變了工作與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更為開拓的管理思路。伴隨信息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將會成為企業管理現代化經濟的先驅與主角,對企業信息化、數字化轉型產生直接影響。
文獻資料表明,信息革命最初起源于美國,國內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信息化相關問題[2]。信息化發生于工業化進程的后期,其主要具有數字化、智能化、物聯網化等,隨著信息技術向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不斷擴散,先進技術、應用正在不斷改變和提升傳統產業[3]。在傳統的產業結構中,利用信息技術廣泛覆蓋、強大滲透的作用,從而在自動化、智能化、管理現代化中集中體現信息化價值與意義。
現階段,“大數據”是理論界、傳統企業、新興企業中最為關注與流行的概念之一。尤其在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智能終端設備等快速普及,全球數據量呈現的爆炸性增長。大數據技術與理念為企業提供了更為全面的見解,并為業務管理提供新的思維方式。同時在多樣化、大規模、高速的信息化發展中,大數據推動社會產生重大變革,大量的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以及數據流的被廣泛應用與企業管理之中,促使其重新思考與定位業務模型及流程。然而,挑戰伴隨著機遇同時出現,管理在海量的數據中一旦迷失方向將會對企業發展及經濟效益帶來影響,大數據的巨大價值一方面為業務架構、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數據污染、冗余復雜等問題。
因此,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討論企業管理創新是借助大數據、信息資源等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促進其尋求可行創新路徑。
企業的許多決策者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過于關注對企業中物質資源的配置,卻忽略有關知識、信息的配置。但是在信息化時代,知識、信息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持續挖掘信息的應用價值,以使其始終處于領域前沿并具有競爭優勢,以信息資源引領企業占領戰略高地。為此,企業必須通過戰略升級對知識、信息資源使用狀態。
信息化時代,企業需要將信息化業務模式及管理流程集成至現有日常管理體系中。首先,需要根據公司的當下實際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規劃,制定信息化頂層規劃方案。各個企業的信息化頂層規劃內容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特殊性,不建議企業直接借鑒其他企業的規劃內容,而是可以采取聘請頂層規劃專家并于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共同組建領導小組開展符合企業業務實際狀況的規劃設計。同時,企業必須首先闡明實現信息化應解決的問題,并根據業務管理的現狀,進行合理的分析,確定業務管理的最終目標,圈定與業務管理過程有關的各個領域范圍以及明確所需解決的主要問題。在信息化頂層規劃階段,需要設定詳細的時間表,并根據實際情況投入適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企業制定頂層規劃是一項較為嚴峻的任務。管理人員需要與外部專家充分互動,并與選定的部門領導、業務骨干和信息人才結成團隊。規劃過程中,還需要深入理解所設計的信息化架構及功能模塊,以保證所設計內容能夠滿足企業自身業務發展需要。
信息化時代,加強企業管理創新離不開專業技術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企業信息化發展,縮短轉型時間,快速調整管理架構與業務結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然而,當下許多企業缺乏專業的信息化人員,這也是未能有效建立企業信息化的主要原因。為此,企業管理層有必要提高對信息化戰略的認知,準確制定企業信息化發展政策,適時引進復合型信息化人才,組織專門培訓,不斷培養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隊伍。
企業信息化轉型促進管理創新是一個具有專業化、復雜化的企業課題,其既包括對企業現有軟件、硬件、員工等內部信息化提升與管理架構創新,還包括了與外部市場環境中若干信息化系統的對接與開放。因此,企業應當借助專業的信息化咨詢公司,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從而樹立管理創新的意識。同時可以充分結合企業社會影響力,以企業業務管理模式主導相關信息化建設,積極響應時代發展的號召,根據實際競爭狀況、業務流程等推動信息化轉型進程。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扮演著獨特的角色,企業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職稱,促使企業管理創新與戰略轉型,制定科學、先進、合理的頂層規劃。本文通過對信息化相關內容進行闡述,深入探究信息化時代,推動企業管理創新發展的對策:加強對信息資源的管理與利用、制定復合企業發展的頂層規劃、培養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樹立管理創新的意識等。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動力,對于企業而言,以信息化技術創新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