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慶軍械所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口岸知識分子與早期洋務的開辟
——以安慶軍械所為中心

2020-01-19 09:32:23歐德良
河池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歐德良

(河池學院 歷史與社會學院,廣西 河池 546300)

安慶軍械所是晚清第一所新式軍事企業,在近代軍事工業史上具有創榛辟莽的開拓意義。第二次鴉片戰后,西人憑藉炮艦取得的條約利權上溯長江劈波斬浪,便與儒學文化涵育的卓犖超倫之輩直面相逢于長江中下游地區(1)1858年(咸豐八年)6月26日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增開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等為通商口岸。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英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嗣后,列強勢力滲透至長江中下游流域。此時儒學文化精英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人正與太平天國相持于東南地區。兩種文化碰撞喚醒了手握實權的地方疆寄,自強運動儼然起步于東南。。中西文化碰撞孕育了近代中國新式工業,安慶軍械所遂于1861年應運而生。安慶軍械所創辦于湘軍大佬曾國藩之手,然追本溯源,早期洋務開辟,初諳西學的口岸知識分子籌辦之功殊不可沒。口岸知識分子是美國學者柯文提出的概念,指最早生活在開埠通商口岸、近距離密切接觸西方文化,懵懂地觸摸到西式文化的中國士人。1842年,《南京條約》簽定,五口通商,自由貿易。不久,上海以自身優越的地理自然條件迅速崛起[1],洋人紛至沓來,商人尋覓商機;傳教士傳播福音。1853年,太平天國崛起東南,江南兵燹,生靈涂炭。江南士人在兵燹與科舉雙層重壓下,生計窮蹙,而江南源遠流長的名士傳統使其打破“夷夏之防”的樊籬,一些江南士人奔赴洋場,或傭書西舍,譯介西方科技宗教典籍;或傭雇于洋行,充任洋商買辦,這部分士人與西方文化近距離地交匯中,逐漸嬗變為口岸知識人[2]。口岸知識人雖初曉西學,然入世進仕,建功立業觀念根深蒂固。軍械所創立后,急欲一展長才的口岸知識人聯翩而至安慶,馮焌光、龔之棠、華蘅芳購置、仿制西式槍炮;徐壽、華蘅芳、龔之棠、徐建寅、李善蘭建造“黃鵠”號輪船,口岸知識人的覃思卓見汩汩流徜于近代軍事工業濫觴的歷程。目前學界關于安慶軍械所研究成果頗豐,然而,口岸知識群體匯聚安慶,開辟洋務,從社會邊緣逐漸遞嬗為洋務砥柱的研究闕如(2)目前學界涉及口岸知識分子研究的論著:《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柯文,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近代上海口岸知識分子的興起——以墨海書館的中國文人為例》(王立群,清史研究,2003年第3期)、《略論晚清條約口岸》(何曉明,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晚清“條約口岸知識分子”的文化困境》(張瑞嶸,湖北社會科學,2017年第10期)從不同的側面勾稽口岸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 但無一論著從整體論述過口岸知識分子在安慶軍械所創辦過程中的貢獻。。本文擬從口岸知識分子如何匯聚安慶,運用口岸孕育的西知,與曾國藩密切合作,制造槍炮輪船作一專題探討。

一、口岸知識分子匯聚安慶

鴉片戰爭后,清王朝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內有太平天國烽火不絕,外有各國列強虎視眈眈。國家板蕩之際,統治階級中有識之士逐漸分化,意識到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力主引進西洋科學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從而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

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在領軍與太平天國殊死奮戰的經歷中,深刻領悟“西洋之落地開花彈”威力,且為之“驚心動魂”。自1854年起,曾國藩通過兩廣總督葉名琛的協助,陸續購買洋炮六百尊,后湘軍在“湘潭、岳州兩次大捷,多賴洋炮之力”[3]20。庚申之變后,曾國藩因國事凌替而憂心如焚,“常常四更成眠,五更復醒,念(夷人)縱橫中原,無以御之,為之憂悸。”[4]864作為理學經世派的領袖人物,曾國藩向來主張綱常為體,技藝為用。但在西人槍炮的震懾下,曾國藩于是把洋務納入經世范疇。為了捍衛道統與維護清朝統治,引進西技,創辦洋務企業成為曾國藩當時必然擇決。他在致朝廷的奏折中開誠布公地提出:

恭親王奕訢等請購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第一要務……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制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4]864。

曾國藩認為,為“剿發逆,勤遠略”,購置西洋船炮僅是權宜之計,訪募“覃思卓識之士”,仿制輪船火器才是根本大計。當時西人及買辦“專攬器之利”,上下其手,囤積軍火,使湘軍“買一顆普通的12磅炮彈要30兩銀子,買1萬粒銅帽要16兩銀子”[5]18。洋商囤貨居奇使曾國藩氣郁結胸,他在日記里深刻自省,“欲求自強之道,總以修政事,求賢才為急務,以學作炸炮、學輪舟等具為下手工夫”[4]1265。曾國藩力主招攬賢才,試造槍炮船械,以“顯定中國之人心,即隱以折彼族之異謀”[4]5464。1861年,安慶被湘軍攻陷后,曾國藩即著手創建新式軍械所。

洋務甫經問世,蟄伏口岸的新式知識人藉諳習西學而聲名日顯,從而進入曾國藩人材搜羅視野。咸豐十一年十月,在曾國藩邀請下,“通幾何算學”的華蘅芳與“修理器具技藝精巧聞名”的徐壽接踵而至安慶,成為曾國藩的“技術幕僚”(3)華蘅芳入曾國藩幕府時間應為咸豐十一年十一月間,曾國藩咸豐十一年十月初四 (1861年11月6日)日記:“是日金匱有知縣華翼綸等3人自上海來,言下游望余大兵……。”華翼綸《乘輪船至安慶大營謁曾帥乞師》詩曰:“大帥置酒為洗塵,諄諄意欲留我子。我子留營我返滬,勢將全勝自茲始。” 徐壽入幕時間有兩說。《清史稿·徐壽傳》“咸豐十一年,從大學士曾國藩軍,先后于安慶、江寧制造局。皆予其事”。而孫景康《仲虎徐公家傳》稱:徐建寅“同治元年,隨父之安慶大營軍械所”。同治元年三月,時徐壽已在安慶。趙烈文同治元年三月初四日記:“下午謁帥,遇同郡華君笛秋(翼綸,若汀尊人)、徐君雪村(壽)。”《能靜居士日記:一》(趙烈文,長沙:岳麓書社,2013:484)。。咸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曾國藩向朝廷保奏徐壽、華蘅芳、周騰虎、趙烈文、方駿謨六人,“藍翎六品銜監生華蘅芳、議敘從九徐壽,研精器數,博涉多通。此數人者,若令閱歷戎行,廓其聞見,必可有裨軍謀,蔚為時望。……應請飭下各省撫臣訪求,咨遣前來。”[4]353造船制炮奠定中國自強之基的共同宿愿,使湘軍大佬曾國藩與初曉西學的口岸知識分子榫接在一起,開始謀篇布局“自強、求富”的洋務征程。

自強觀念以外,儒家入世情懷與傳統“夷夏”觀念亦是口岸知識人依歸曾國藩幕府的重要緣由。口岸知識人在知識結構羼入了西學底蘊,多數卻始終縈懷仕途之路。我們以李善蘭眷戀科舉,不難窺其堂奧。李善蘭,迫于生計,傭書西人,然對科闈屋場挫折心猶未甘。咸豐二年七月九日《王韜日記》載,“壬叔(李善蘭)之友周石薌書來,勸其應試”,七月十四日記,“壬叔將至西泠,即借此筵為祖餞”,七月十六日又記,“是日遄大鏡,壬叔已解維去矣”。洪萬生據此推測,李善蘭此次去杭州,即是參加咸豐二年壬子鄉試[6]。李善蘭在《續譯幾何原本·序》中說,此書“中間因應試、避兵諸役,屢作屢輟,凡四歷寒暑始卒業”[7]。屢躓屋場的李善蘭另辟蹊徑,希冀憑借其算學技藝求取一官半職,以慰其平生未酬之志。王韜對此記述曰:

酒間掌劇談,各言己志。壬叔言:“今君青先生(注:即徐有壬,算學家)在此,予絕不干求,待其任滿時,請其為予攢資報捐,得一州縣官亦足矣”[8]117。

李善蘭與時任江蘇巡撫的算學家徐有壬性情相契、學問相合。李氏話里行間,借助徐氏疆寄權勢,實現其濟世救民的抱負呼之欲出。 他在滬上賦詩抒其心志:

海上干戈感乍停,當筵重話淚星星。

酒杯欲吸寒潮盡,詩句猶余戰血腥。

合座名山夸著述,有人浪跡嘆飄零。

明朝風順揚帆去,回首云山幾點青[9]58。

李詩浸潤著血淚的怨懟,自憐“浪跡”洋場,孤苦伶仃,雖以著述自矜,然仍以科舉為正途,期盼“風順揚帆去”,過上正常士大夫生活。李善蘭匡濟時艱、心念仕途之心從未泯滅。我們由此不難理解徐有壬殉難蘇州后,李善蘭輾轉曾國藩幕府的緣由。

李善蘭著有《火器真訣》,名震一時。1856年,郭嵩燾拜會上海墨海書館,與傭事書館的李善蘭相識,推服其淹貫學問,“麥君著書甚勤,其間相與校定者,一為海鹽李任(壬)叔,……李君淹博,習勾股之學”[10]33。1859年正月,郭嵩燾上書朝廷,痛心“交兵議款二十年始終無一人通知夷情,熟悉其語言文字 ”[11]6,力陳“廣東、上海與諸夷相接,……語言文字積久諳習,當不乏人”[11]7,主張“訪求蒙古漢人之通夷語者,為今日御夷之竅要,莫切于是”[11]7。此時,喪權誤國的《中英天津條約》剛簽署不久,困厄外交使郭嵩燾關注通曉夷情的口岸知識人。安慶軍械所創辦后,曾國藩積極延攬人材,夯實洋務基石。其早年至交郭嵩燾或許此時薦舉李善蘭入幕,李善蘭養子崔吟梅對此記述曰:

時方崇尚算術,名公巨卿,爭欲延致之。而湘鄉相國曾文正公,尤以名學相契,重聘入戎幄,兼主書局。遇機謀要害,謀慮審決,言言中綮,蓋其得于算學者至精也[9]17。

李善蘭傳記為其養子所作,難免肆意鼓吹李氏,不過曾國藩禮賢下士,對李善蘭禮敬備至,確屬實情。《曾國藩日記》同治元年四月二十日載:“拜周縵云、李壬叔、鄧彌之,巳正歸。”[4]743曾國藩求才若渴的禮賢之風使迥異時流的口岸知識分子絡繹而來,入其幕中。李善蘭抵安慶第二年,即舉薦滬上友朋張文虎與張斯桂入幕(4)載張斯桂來墨海書館時,“喜西人格致之學,意欲延西士翻譯各書,并將慕維廉(W.Muirhead)之所著《地理(全志)》下編痛加刪改,使察地之學釐然大明。”這說明張斯桂任寶順輪船長時,時常墨海書館王韜、李善蘭等人有交往。《王韜日記》(方行、湯志鈞整理,北京:中華書局,1987:141)。《曾國藩日記》同治二年五月五月廿一日曰:

李壬叔帶來二人,一張斯桂,浙江蕭山人,工于制造洋器之法;一張文虎,江蘇南匯人,精于算法,兼通經學、小學,為阮文達公所器賞[4]895。

在此,曾國藩誤將張斯桂籍貫認定為蕭山。不久,熟諳“夷務”的張斯桂得到曾國藩重用,“先委閱火藥局,次則委閱軍械所,又季練洋槍炮隊”[12]。張斯桂踵而效尤,薦舉滬上結識的朋友容閎。容閎在其回憶錄寫道:

一八六三年,余營業于九江。某日,忽有自安徽省城致書于余者,署名張世貴。張寧波人,余于一八五七年于上海識之,當時為中國第一炮艦之統帶,該艦屬上海某會館者。嗣升遷得入曾文正幕中[13]69。

文中張世貴實際就是張斯桂,漢譯時誤作“張世貴”。張斯桂的薦舉,使曾國藩盛邀容閎赴安慶商討洋務。不久,張斯桂再次相邀,且附容閎舊交李善蘭書函。容閎對此回憶說:

李君亦予在滬時所識者。此君為中國算學大家,曾助倫敦傳道會中教士惠來(Rev.Wiley)翻譯算學書甚夥。中有微積學,即予前在耶路大學二年級時,所視為畏途,而每試不能及格者也。予于各科學中,惟算學始終為門外漢,此予所不必深諱者。李君不僅精算學,且深通天文,此時亦在曾文正幕府中,因極力揄揚予于文正,謂曾受美國教育,一八五七年賴予力捐得巨款賑饑。且謂其人抱負不凡,常欲效力政府,使中國得致富強。凡此云云,來書中皆詳述之。書末謂總督方有一極重要事,欲委予專任,故勸駕速往。并謂某某二君,以研究機器學有素,今亦受總督之聘,居安慶云[13]69。

容閎在上海時,通過寶順洋行買辦曾寄甫,與李善蘭結為友朋。此時,李善蘭來函使其茅塞頓開。容閎認識到,應曾國藩所邀,襄贊洋務,即可借曾國藩疆寄實權實現其教育救國的夙愿。容閎隨即趕往安慶。曾國藩知人善用,授予容閎遠赴外洋采購“母機”重任。此后,作為社會邊緣人容閎正式籌辦洋務,為此他豪氣干云地說,“抵安慶之明日,為予初登政治舞臺之第一日。”[13]69此外,曾國藩還希望利用容閎曾留學國外,熟稔西人的條件,出洋招徠能工巧匠。在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回復郭嵩燾信函時說:

容春浦上年曾來安慶,鄙意以其人久處泰西,深得要領,欲借以招致智巧洋人來為我用。果其招徠漸多,則開廠不于浦東,不于湘潭,凡兩湖近水偏僻之縣,均可開廠。……此間如華若汀、徐雪村、龔春海輩,內地不乏良工,曷與容君熟商,請其出洋,廣為羅致。如須賚多金以往,請即謀之少荃,雖數萬金不宜吝也。其善造洋火銅冒者,尤以多募為要[4]5367。

曾國藩欲借容閎“招致智巧洋人來為我用”,在當時是非常激進的洋務舉措,當然難以付諸實踐。于是曉知西學的口岸知識人當仁不讓成為曾國藩籌辦洋務不二人選。嗣后,其它口岸知識人陸續到達安慶。吳嘉廉,江西南豐人。曾旅居墨海書館,熱衷西人“奇技淫巧”(5)載“吳子登同其兄子讓來觀火輪器。輪激行甚疾,有一馬之力,織布軋棉,隨其所施。”《王韜日記》(方行、湯志鈞整理,北京:中華書局,1987:134)。,西學造詣深厚。其從兄吳嘉賓,曾國藩同年。咸豐十一年聘任曾國藩幕府。吳嘉廉于是在其兄引薦下,“謁曾文正公于戎幕,公一見如故,凡軍國大事半以諮之”[14],成為曾國藩幕府重要成員。

其它地域諳習西學的技術人才亦踵至安慶,開辟洋務。馮焌光,成長于廣州的口岸知識人,仰慕曾胡經世巨擘(6)曾養顏來函載:“弟昨睹其來書,稱生平仰如山斗者,無逾閣下暨曾滌帥。”《胡林翼未刊往來函稿》(胡林翼,長沙:岳麓書社,1989:382)。,“留心西學,素習算學造藝”。咸豐三年,馮焌光中舉。后馮焌光厭倦科舉,“不樂復事舉業”,遂致函祖父同門曾望顏,“欲于成婚后就近往滌帥幕府學習軍務”[15]383。馮焌光托付曾望顏,欲藉其同年胡林翼引薦,進入曾國藩幕府歷練軍務。咸豐九年十一月,馮焌光至安慶,曾國藩日記中載:“廣東舉人馮竹漁焌光來此暢談,本請其來,寫書啟之幕友也。”[4]256此后馮焌光運籌洋務,購置、仿制槍炮,積功至江南制造總局總辦。其它兵工技術專家如龔之棠、李興銳亦奔赴安慶。龔之棠是兵器專家龔振麟之子,早在起兵之初,已被曾國藩攬至門下,專事兵器制造。咸豐四年七月十一日,曾國藩求才若渴地奏調龔氏父子:

奏請飭催兩廣督臣續解夷炮數百尊外,查有浙江候補知縣龔振麟及其子龔之棠精于造炮,自制鐵模,與洋炮無異。合無仰懇皇上天恩,飭下浙江撫臣飛調候補知縣龔振麟并其子龔之堂迅速來楚;其曾經造成之大小鐵炮模。一并帶來,以資速鑄[4]86。

龔氏父子成長于西學知識傳播的前沿蘇州。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素有巧思”的龔之棠被調往寧波前線抗擊英軍,趕制火炮,后與其父龔振麟發明“鐵模鑄炮法”,成為聲名煊赫的兵器專家。安慶軍械所創建后,龔之棠理所當然成為輪船火器制造的重要主力。

大曲醪糟,裊裊發酵。口岸知識人匯聚安慶,一時曾國藩幕府新式人才薈萃,冠蓋云集。口岸知識人計有李善蘭、徐壽、華蘅芳、張文虎、張斯桂、徐建寅、吳嘉廉、龔之棠等,這些旨趣相近的知識人頻繁往來,共研學理,“此數人者,每相往來,屢次集會,所察得格致新事新理,共相傾談,有不明者彼此印證。”[16]413口岸知識人即將在洋務舞臺上展露崢嶸。

二、口岸知識分子與西式槍炮的購置與仿造

洋務肇始舉步維艱,基于自身槍炮技術滯后,無法逸出購置、仿造的軌跡。安慶軍械所西式槍炮始購于廣州,后因上海炮賤且交通便利,改從滬上置辦。口岸知識分子因諳熟夷情,成為曾國藩籌辦洋務,購置西式槍炮的前驅。

馮焌光初入幕府,曾國藩擬用為幫辦文案的幕僚,后因馮氏熟悉夷務而對其另眼相待。曾國藩在咸豐十年九月二十三日記云:“夜,馮竹儒來,暢談夷務,言夷人炸炮最有準,斷不可以守營云云。”[4]258嗣后,曾國藩未雨綢繆,遣馮焌光赴廣州購置槍炮。為籌集槍炮購置費用,曾國藩預先致函主持江西南贛牙厘分局的李瀚章云:“馮竹漁精細耐勞,可敬可佩!敝處兩次未回信,渠若有所請求,乞閣下一一應付,無令吃虧”[4]2223。同年九月初五,又致信李瀚章之弟李鴻章,要求李鴻章“再致意令兄為禱,凡竹漁有求,一力全護持之”[4] 2230。馮焌光從安慶出發,在贛南“牙厘分局,遵領續籌炮價庫平洋銀壹萬柒千兩”“于初六日自贛解纜,沿路當小心照料,并請炮船護送”[17]454,歷經艱辛,到達廣州。

馮焌光至廣州后,購置“炮位、洋槍、千里鏡”,分三批運解安慶。咸豐十年十一月初二曾國藩復函馮焌光說,“所解頭幫炮位、洋槍、千里鏡等件,如數收訖”[4]2257,褒揚馮氏“處置甚妥”。曾國藩抑制不了好奇,驗看馮焌光購置的千里鏡。他在日記中寫到:

千里鏡,在樓上試驗,果為精絕,看半里許之人物如在戶庭咫尺之間。其銅鐵、樹木等,一經洋人琢磨成器,遂亦精曜奪目。因思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變換本質,別生精彩,何況人之于學?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一何患不變化氣質,超凡入圣?余志學有年,而因循悠忽,回思十五年前之志識,今依然故我也,為之悚惕無已[4]697。

曾國藩試看千里鏡,鏡內景物纖毫畢現,凸顯出極強的空間立體感。精妙入微的千里鏡使曾國藩瞠目結舌。口岸知識人引入斑駁陸離的西學新技,使曾國藩內心里百味雜陳。他對西洋技藝由“驚”而“羨”,由“羨”而“悚”,西來技藝中最富吸引力的東西由此嵌入曾國藩的世界。曾國藩創設軍械所,成就口岸知識人建功報國的夙愿。口岸知識人在一定程度上亦改造了曾國藩的世界觀。

馮焌光從粵地購置西式槍炮,華蘅芳、龔之棠等口岸知識分子觀摩樣本,開始試制西式槍炮。咸豐十一年十一月,曾國藩在安慶“設立善后局。……分設谷米局及制造火藥、子彈各局,委員司之。又設‘內軍械所’,制造洋槍洋炮。廣儲軍實”[4]796。同治元年閏八月廿九日,曾國藩“至城外試驗炸彈、炸炮,馮竹漁新自廣東買來者。將寄至金陵一用,故親往一試,果能落地炸裂,火光大然”[4]796。曾國藩在日記里描述了口岸知識分子試制西式槍炮的艱辛與蹎蹶:

出城看熊字營操演。雨大異常,火繩不燃,競不克操畢。旋又進東門,出北門,看華蘅芳所作炸彈,放十余炮,皆無所見,巳時歸[4]7420。

閱新制之坐劈山炮,不甚合式。同治元年十一月十二日[4]862

口岸知識人在試制新式槍炮的過程中,熟悉而又陌生的西學新知使之趄趑前行,充滿了無數困頓與挫折。然而,困頓背后是別開生面的高歌猛進,口岸知識分子鑄造技藝日臻于善。至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六日,曾國藩“閱龔之棠所作槍炮,亦用自來火,而機較結實”[4]877。我們由此推論,經過口岸知識人的不懈努力,龔之棠負責的安慶槍炮局已仿制出新式槍炮。同時,機器制造局也于同治元年完竣,我們在曾國藩日記可見其端倪,“午刻至善后局看熟鐵群子、又至子彈局,新舊二局現皆打造群子。”[4]801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六日日記亦載“圍棋一局。出門驗槍炮局工程。”

口岸知識人在安慶軍械所仿制槍炮的實踐中,培植出更多熟諳西學的槍炮技師,使洋務事業逐漸拓展開來。丁道杰,生卒不詳,安慶軍械所早期槍炮專家。1861年安慶軍械所成立時,他受聘入曾國藩幕府。后被遣至上海領炮,據曾國藩同治元年八月十七日復晏端書函中云,“丁道杰帶赴上海。丁道雖因領炮遲延尚未到皖”[4]2985。丁道杰專事試造炮彈。開初,他試制開花彈“大小五炮,其彈在半空炸裂,不待落地而已開花矣”[4]845,炮彈半空爆炸,殺傷力不能名至實歸。后與龔之棠等口岸知識人朝夕相處中,他亦步亦趨學習,逐漸掌握炮彈制作要領。同治二年,丁道杰幾次赴金陵城外曾國荃營中,了解新鑄炸炮實戰效果,且在原有基礎予以改進。因所制炸彈威力顯赫,丁道杰在湘軍攻陷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中厥功至偉,后由曾國藩奏保以即選道用賞加按察使銜。1865年江南制造局創設后,丁道杰繼任要職,探索造炮技術[18]374。口岸知識分子隊伍隨洋務的拓展而發榮滋長,在嗣后洋務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口岸知識分子與“黃鵠”號輪船的建造

曾國藩抗拒太平天國,據兵扼守長江沿岸,目睹“洋船上下長江,幾如無日無天”[4]704,深知湘軍木船無力抗衡洋人火輪,內心極其壓抑苦澀。后曾國藩購置洋人輪船,對其驕橫霸道深有切膚之痛,“余所買威林密輪船在漢口下來,言明裝火藥五千斤赴滬,乃洋人貪帶茶葉,不肯裝藥,競將委員逐出,不準在船,兇猛如此,殊可慮也。”[4]759洋人挾技自重的威攝使曾國藩內心創深痛巨。造器制機以成自強之本,遂成為安慶軍械所洋務事宜的重要內容。

口岸知識分子積淀的西學新知,奠定安慶軍械所輪船制造的理論基石。1854年,傳教士合信翻譯西學書籍《博物新編》,此書是中國科技交流史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最初在廣州刊行,后被合信于1855年在上海墨海書館再版。該書系當時西歐科學技術最高水平的結晶,系統介紹了物理、化學、氣象學及近代科技諸多知識。其中熱論一節系統介紹了蒸汽機的原理與應用,書中將蒸汽機分成低壓和高壓兩類,并給出低壓蒸汽機的原理示意圖及其汽缸和鍋爐圖[19]339。《博物新編》啟發和推動科技知識在晚清時期輸入與傳播,對摯愛西學的一些口岸知識分子影響甚巨。徐壽與華蘅芳對《博物新編》有關“三角玻璃等差成角”心懷疑竇,“苦心研索”,融會貫通,還觸類旁通地做了書上沒有的實驗。王韜評介此書“詞簡意盡,明白曉暢,講格致之學者,必當由此入門,奉為圭臬。”[19]34傅蘭雅記述華蘅芳、徐壽研讀此書后的情形“甚為欣羨,有愜襟懷”[16]10。后來,徐建寅為搜集輪船資料,曾多次奔赴上海,查閱墨海書館重印的《博物新編》等技術資料。傅蘭雅追溯江南制造總局西書翻譯源流時曾說,徐壽是“依《博物新編》中略圖制成(輪船汽機)小樣”[16]278。

曾國藩亦竭盡全力為口岸知識人切身體驗蒸汽輪機提供便利。曾國藩年譜載,同治元年正月二十一日,“新購外洋火輪船一號到安慶。公出閱視,派委員棄官帶,配以兵勇,于江面試行之。”[20]145在《曾國藩日記》中,常有帶人“出城至洋船”和“上洋船看”的記載。曾國藩奏請將前任江督向美商租賃的停泊在黃浦江面的兩艘裝有火炮的輪船“土只坡”和“可敷”號調到安慶,一面供水師官兵練習[21]464,一面供徐壽、華蘅芳等參詳機訣。此外,他安排將周弢甫新購的新火輪停泊于安慶長江水面,作為口岸知識人鑄造輪船的樣板。徐壽、華蘅芳在安慶準備造船時,“正好有一艘英國輪船停泊江中”,后經曾國藩遣人交涉,“他們(徐壽、華蘅芳等)上船參觀了整整一天,用筆在紙上畫了許多草圖”[22]27。曾國藩的悉心支持為徐壽、華蘅芳熟悉輪船機器操作原理提供諸多便利。

同治元年四月,諸項準備工作完畢,徐壽著手制造蒸汽機模型,華蘅芳、吳嘉廉、龔之棠等協助。徐壽、華蘅芳根據《博物新編》關于蒸汽機的圖示與文字,由華蘅芳繪制圖紙、測算數據,徐壽打造零部件,最后用“較為原始的手工方法把制造蒸汽機所必需的各類連接緊固件(如螺絲釘、活塞等)一一制造出來”[21]468。經過近4個月的努力,蒸汽機模型終于制成。汽機汽鍋采用鋅類合金材料,汽缸采用蘇州李永隆鋼行的優質鋼,其它零件“皆出徐壽手制,不假西人”[23]13930。蒸汽機1862年7月30日進行演示,并獲得圓滿成功。曾國藩親往觀摩,他在日記里欣喜若狂地記曰:

華衡芳、徐壽所作火輪船之機來此試演。其法以火蒸水,氣貫入筒,筒中三竅,閉前二竅,則氣入前竅,其機自退,而輪行上弦,閉后二竅,則氣入后竅,其機自進,而輪行下弦。火愈大,則氣愈盛,機之進退如飛,輪行亦如飛。約試演一時。竊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4]766。

汽機模型的成功使曾國藩言論中交織著自傲與自喜,同時使他對口岸知識分子造機制輪予以更多支援,曾國藩叮囑說,“如有一次或二次試造之失敗,此項工作仍須進行”。此后,口岸知識分子在曾國藩鼓勵下,再接再厲,很快造出時速13里的小輪船。然而,這只小輪船“行駛遲鈍,不甚得法”。徐壽、華衡芳兩人很快就覺察到機器故障的原因,改用火管鍋爐代替原來的汽鍋,終于解決了供氣不足的矛盾。兩個月后,即1864年1月,小火輪在安慶江面進行第二次試航,并取得了成功。當日,曾國藩親臨造船廠視察,并登上這艘改裝后的小火輪參加試航。他在日記里躊躇滿志描述到:

新造之小火輪船,長約二丈八九尺,因坐至江中行八九里,約計一個時辰可行二十五六里。試造此船,將以此放大續造多只[4]961。

小火輪成功試航使口岸知識人士氣驟動,信心百倍。同治三年九月,安慶軍械所遷往南京,改稱金陵內軍械所。徐壽、華蘅芳等口岸知識人繼續試制大輪船。徐、華等人根據小火輪制造工程的經驗,改暗輪為明輪,改低壓蒸汽機為高壓蒸汽機,最終成功制造了雙聯臥式蒸汽機。蒸汽機單式汽缸,有傾斜裝置,汽缸直徑1華尺,長2尺,主軸長14尺,徑2寸2分。鍋爐長11尺,徑2尺6寸。鍋爐管49支,長8尺,徑2寸,船殼為木殼,長55華尺,載重25噸[10]。船體不大,“各艙具在主軸位置之后,機器幾乎占船體之前半”[22]44。鍋爐與主軸及汽配件的鋼料自國外購置外,其它材料均由國內解決。全部工具器材,連同雌雄螺旋、螺絲釘、活塞、氣壓計等,均經徐氏父子親自監制,并無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協助。全部制造費用為白銀8 000兩。1866年春,該船在“南京下關試航成功,順流速度為225里/8小時,逆流速度為225里/14小時。”[21]543曾國藩“勘驗得實,激嘗之,賜名‘黃鵠’”[24]2360。

“黃鵠”號輪船是中國近代工業的嚆矢,也是中國人在極其困難條件下,自行設計和人工制造的第一艘大型輪船。主持試制工作的徐壽、華蘅芳、吳嘉廉、龔之棠和徐建寅皆是口岸知識分子。推求動理,測算汽機,華蘅芳出力甚多;造器置機,多由徐壽手工打制[23]13930。“黃鵠”號輪船制成后,徐壽贏得“天下第一巧匠”御賜稱號。此外,徐壽之子徐建寅,時年雖未弱冠,但在輪船試制中居功至偉。楊模《仲虎徐公家傳》評說:“公父方謀造‘黃鵠’輪船,苦無法程,日夜凝想,公屢出奇思以佐之。”[25]491

四、結語

《南京條約》簽定后,五口通商,洋人接踵而來。一部分江南士人躲避兵燹,謀求生計,進入口岸,或與傳教士合作譯書;或從事洋行買賣,與洋人近距離地接觸中,積淀了一定的西學新知,逐嬗替為最初的口岸知識分子。口岸知識分子一旦形成,就注定要越出口岸的門墻,匯聚成一種革新社會的力量。第二次鴉片戰后,洋務蹣跚起步于東南,這為初曉西學的口岸知識人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安慶軍械所創辦后,口岸知識分子隨即匯聚安慶,與曾國藩密切合作,巨細無遺地參與安慶軍械所槍炮購置、仿造及“黃鵠”號輪船建造諸多事宜,直接運籌乃至主導早期洋務實踐整個歷程。早期口岸知識分子依附曾國藩驥尾成就功業;曾國藩憑借口岸知識人窺究西學,拓展洋務,二者桴鼓相應,從而掀起近代化的滔滔波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欧美高清日韩| 久久中文电影|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国产青青操|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找国产毛片看|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91原创视频在线|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亚洲综合天堂网| 婷婷色中文网|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另类欧美日韩| 欧美色亚洲|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欧美福利在线|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99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五月婷婷伊人网|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视频免|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成人夜夜嗨| av在线无码浏览| 午夜激情婷婷|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在线五月婷婷|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国产黄色爱视频| 精品91在线|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福利国产在线|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主播喷水| 福利国产在线|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