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秋江街道辦事處
鄉村振興戰略是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農業的生產效率,進而推動鄉村振興,從而為國家的農業增長和農民增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改革開放給我國的城市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直接提升了市民的經濟收入,改善了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但是在一些比較偏遠的鄉村,由于自然資源的限制,加之交通設施的落后,直接阻礙了農村的整體發展,給農民的經濟收入和居住條件帶來了消極影響。雖然國家制定了系列的政策,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發揮,使得農村的發展始終處于一個相對緩慢的狀態。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升級,農村產業迎來了一個美好的春天。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改變了傳統的農村模式,從源頭上真正實現了鄉村振興。其中主要體現在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上,進而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正在朝著農業強國的方向進發。考慮到目前國內的農村現狀,加上復雜多變的地形條件,直接制約了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考慮到國內的農民人口基數較大,加上農村經濟的薄弱性,使得一些偏遠的山區依舊處于極度貧困的狀態。長久以來,我國的低收入群體中農民占據了一大部分。隨著農業信息化地不斷推進,可以從源頭上解決當前土地資源稀缺的現狀。借助高新技術優勢,有利于提升土地的畝產量,進而實現更加高效的農業增長,為農民增收提供堅實的保障。
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直接改變了傳統的農村農業經濟結構,打破了單一種植的農業模式。從傳統的種植產業來看,其基礎相對薄弱,直接給農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阻礙。進入新世紀之后,農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給農村產業鏈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一方面提升了農村農業的種植效果,減少了人力資本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整體的生產效率,推動農產品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國內的農村農業形成了系統化的產業鏈,很多農民在科技的支持下實現了更高的經濟收入,打破了原有的貧困格局。
為了能夠保證農業經濟的信息化,一定要憑借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有效支撐。包括信息技術,計算機等。雖然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還會達到很高的層次要求,但是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速度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居民體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無限便利。但是在一些信息相對閉塞的區域,當地的政府和人民對國家政策還未形成體系化的認識,使得他們很難緊跟時代的步伐。
信息的延遲性直接阻礙了農業經濟的信息化發展進程。一些重要的信息發布后,個別鄉村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關鍵有效的信息,很難將信息的價值得到有效發揮。
國內很多地方的農業發展模式依舊以傳統的人力種植為主,還未真正采用過機械化的種植模式。傳統的種植模式給農業發展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不僅不能提升農業的整體效率 而且也會影響到最終的生產成本。在銷售農產品的過程中,許多農民依舊采取趕集的形式進行售賣。
政府在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道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幾年,地方政府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進一步推進了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作為有形的手,政府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措施干預農村的經濟生活,引領農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關鍵步驟。考慮到國內農業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僅憑借農民自身的資源優勢,很難實現產業鏈的完善升級。因此需要有第三方機構作為干預,通過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保證信息化的普及水平。
在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就像水果蔬菜價格的上漲,很多農民會根據市場的情況種植果樹、蔬菜。總的來說,市場價格會調節農業信息化的主要內容,按照整體的需求實現更高層次的升級。在政府的引領下,農民可以根據真實有效的數據信息,按照指定的要求把握市場的基本情況,進而推動整體的信息化進程。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農業的生產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農民可以根據市場的需要自覺的生產相關的農產品,進而推動信息化技術的升級。
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農民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主體,也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的關鍵要素。所以要在鄉村振興的環節中關注農民的實際情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為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隨著信息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也有了更加豐富多樣的內容。隨著鄉村圖書館和文化禮堂的建設,農民有的提升自我的空間。除此之外,政府部門定期開展的科普講座可以讓農民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技術,進而推動農業朝著更加深層次的方向發展。
綜合以上敘述,對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信息化問題而言,它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在實踐的過程中想要切實的將農業經濟信息化水平提高,就需要根據實際現狀給出有效的發展方案,在上文研究中給出了相關的發展措施,目的在于促進農業經濟信息化發展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