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欣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武隆供電分公司
電網是連通各電能運輸的主要路徑,面對電網結構的客觀條件,綜合分析影響線損指標的各種因素,通過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現場排查科技手段等方法,逐步消除對線損的不良影響,使線損管理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1.在線損類型中,技術性線損是在電力網進行電力運輸和分配的時候出現的無法避免的一部分電力損耗,而這一部分損耗的電力資源由電力網本身的負荷情況和供電設備中的技術參數所決定,相關參數可以通過科學計算得出,這是電力損耗中正常合理的損耗,因此,將其稱之為技術性損耗。為降低電網運輸時的技術性損耗,相關電力管理部門應從電網拉線以及相關供電設備方面入手,降低技術性損耗增加電力資源的使用效率。
2.線損管理符合技術以及經濟效益的計劃,有利于工程實施實際工作。線損管理的功能就是降低電力在運輸時的電能消耗,提高電能的利用率,從而最大程度地利用電力資源。線損管理,在每一層電網管理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夠使電力資源運輸更順利、更安全、更有質量地到達電力運輸點,便于電機器的運作。
3.管理性線損是在我國電力網線損中可以被控制部分,在電力運營的過程中,會通過安裝一些特定裝置,計算在電力中運行的電量,而這些計量裝置往往會存在著一些誤差,再加上由于各種原因所造成的漏洞等現象,使在電力運行的過程中,造成電力損耗。這一類在運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電力耗損問題,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完善造成的,這方面被稱為管理線損。為降低管理線損問題,應該從管理工作方面入手,加強管理工作的勘察和實施。
4.目前普遍存在一級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無法正常投運,或者在安裝了二級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臺區保護器無法投運的現象。而造成這一問題的最根本原因則是末級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未安裝或未正常投運。
5.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投運率較差,頻繁跳閘的現象比較嚴重。低壓配電網也是人身觸電保護的重點,對于低壓配電網觸電保護,配置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是防止低壓觸電的主要措施。而末級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能更好地防止人身觸電,但末級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覆蓋面有待提高。
為有效降損,提升線路運行的穩定性,就要強化對低壓線路電流量的處理,保障其穩定運行。在各種檢測設備的配置應用之下,構建局域網,對輸電線路電流量有效管理,綜合局域網參數信息實現系統化管理,進而保障設備正常工作、穩定運行。
三相四線制低壓供電時,當三相電壓在用戶末端呈現電壓降,由于各相用戶負荷分配不均勻,造成三相電流不平衡,影響配電變壓器供電能力,造成電能損失。平衡三相電流時,首先要從用戶末端進行測量,根據測得的電流數據,再依次調配400V分支末端的各相用戶,力求達到負荷均衡。其次,要根據配電變壓器共有幾路出線,分別測量各路出線的線電流,依據測量數據,平衡各路出線負荷,達到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端各路負荷與分支末端用戶負荷的平衡效果,才能解決因三相電流不平衡造成的電能損失。測算表明,當各相電流分配誤差達到25%以上時,配電變壓器的電路線損率將超過9%,可見三相電流不平衡的損失率。
一級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在配變的低壓總電源側,是全網的總保護,選用具有數據通信并集成過載、短路、過壓、欠壓、電擊保護和漏電保護的智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以防止主線路的間接接觸的觸電保護為主;選用EA3-5型或EA3-6型剩余電流動作中級保護裝置安裝在線路分支的電源側(分支點、集表箱),以防止線路分支或進入集表箱的電源側出現漏電、接地及短路造成的事故。
低壓線線損信息的來源,是基于基礎的調查工作以及考核報告得出的。因此,要定期進行低壓線線損信息的調查和考核工作,避免出現偷電漏電等現象。同時,應強化人員的責任,落實好低壓線線損的考核與運行工作。
關門治線損這種管理方法早已無法滿足電力企業發展的需求,促使不同電壓等級間的聯動研究成為重要課題。在低壓臺區同期線損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的疑難問題,而電力企業各個部門和各專業優勢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實施多專業會診方式,促使線損分析效率得到提升,為提升電網開展降損效率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在電力企業貫徹落實線損職責以及深化末端融合時,促使降損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只有實現每個臺區有人負責,每個問題有人跟蹤解決,才能大大降低線損異常問題的處理時間。在低壓臺區同期線損管理中合理運用互聯網+思想理念,對自動識別系統、線損助手APP以及應用等加強開發與重視。
綜上所述,低壓線損的管理效果直接影響著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加強低壓線損治理,降低線損率,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管理過程中加大對電力客戶信息的管理核對,組織專業人員對臺區供用電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及時找出漏洞制止不當的用電行為,強化守法用電秩序,從而為更廣大的電力客戶提供更優質電能和更優質服務,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