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剛 方翠蓮 曾裕 覃翠健 廣西桂華絲綢有限公司
產業融合是現代產業發展新路徑,要想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就必須加快農村發展速度,產業融合是最佳途徑。通過將農業、加工業、手工業、旅游業結合起來,有助于促進農村各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農村建設速度。就繭絲綢產業來說,要想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需要不斷進行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促進產業更好更快高質量發展。目前,很多國家都將創新戰略作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由此足以說明創新的重要性。創新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加強繭絲綢創新發展有助于優化傳統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綜合性發展。
目前,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導致蠶繭轉化成絲綢的轉化率較低,非常不利于蠶桑資源綜合研發和利用。在很多地區,農民在蠶桑方面的開發僅限于養蠶,對于桑的開發利用不夠充分;在蠶吐繭后,繭被用于烘繭、繅絲等初級加工,缺乏對繭的精細加工,也沒有在生態環境、文化休閑方面發展利用,缺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途徑。
傳統的蠶桑養殖活動是比較辛苦的,而且養蠶過程中有較大氣味、還得收拾桑渣、糞便等,很多青壯年不愿意從事第一產業,大多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另一方面,幾乎沒有學校開設桑蠶、繭絲綢對口的專業,在蠶桑產業各個環節中青壯年越來越少,導致從業隊伍老齡化明顯,且在接受新知識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致使蠶桑規模難以擴大,勞動不夠密集。
繭絲綢是我國傳統農業方式,在我國歷史中有著重要地位,因此,繭絲綢具有人文價值和經濟價值雙重價值,保護和傳承繭絲綢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現實中對繭絲綢文化的保護越來越欠缺,難以發揚我國傳統絲綢文化。通過融合繭絲綢文化能夠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繭絲綢產業綜合開發力度,有助于提升產業的綜合績效。
目前,我國繭絲綢方面的價格和經營體制并沒有完全適應市場,繭絲綢的加工過程和流程缺乏連貫性,即繭、絲、綢三個環節價格脫節,不符合市場需求[1]。我國還有很多地區是繭絲綢后發展地區,它們是在國家實施“東桑西移”工程后發展起來的,因此對繭絲綢的市場調控非常有限,這些地區的繭絲綢市場基本處于無序競爭狀態。另一方面,蠶桑生產、繭絲綢加工、流通管理都由不同部門管理,不利于對繭絲綢產業進行統籌規劃。
要想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需要從技術水平、經營效率等方面進行優化,盡可能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這樣就能獲得持續競爭優勢。企業可以通過拓展蠶桑業功能和一二三產業融合方式發展綜合體產業,并且要提高產業的創新性。第一,要創新目標導向,要堅持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理念,加強市場檢驗能力,盡可能滿足市場需求,讓用戶能夠感受到新鮮、有趣的體驗。企業需要創新運行機制和經營模式,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二,要創新產業載體。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創新,誰能掌握創新技術,誰就有可能成為行業的標桿。企業要想長久發展,需要加強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可以通過建立繭絲綢創新研究部門、技術創新機構、繭絲加工研發中心等方式加強創新隊伍建設,從而能夠有效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傳統蠶桑種養方式過于臟累,很多青壯年不愿意從事這份工作,要想改變從業隊伍老齡化嚴重趨勢,必須要創新種養模式,吸引更多青壯年,才能避免以后找不到就業隊伍的可能性。首先,需要建立新型主體。通過高起點規劃桑園方式,創建配套設備,打造標準化、綜合化蠶桑產業融合發展。最近三年,商務部開展規模化集約化桑蠶示范基地建設,推進繭絲綢產業提質增效,其目的就是為推進繭絲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桑蠶生產基礎,優化繭絲綢資源配置,探索建設規模化、集約化桑蠶生產基地的建設經驗,希望形成一批規模化、集約化優質蠶繭原料基地和具備蠶業生產現代化發展特征的、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目前已經初見成效。
然后,需要在蠶桑規模化集約化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機械化、省力化;同時逐步推行分工細化,如結合村集體經濟大發展,探討專業種桑與專業養蠶,即讓一部分養蠶經驗技術到位的人員專業養蠶,普通村民種桑樹采桑,通過標準化融合,促進相對專業化的合作,逐步構建更為細化的蠶桑養殖。同時,要為蠶農提供完善的技術服務網絡,建立企業與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等主體一條龍養殖、加工、銷售模式,保障蠶農利益。
接著,需要建立保護機制。繭絲綢生產企業構建健全的繭絲綢產業化經營技術、管理流程,為產業化經營發展提供良好條件。通過將蠶農和企業的利益進行對接,能夠加強兩者聯系,為繭絲綢產業化發展提供保障。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與蠶農簽訂產銷協議,為蠶農提供技術服務和保護價收購,從而可以調動蠶農的積極性,充分提升蠶繭資源利用率。
最后,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積極建設扶持基地,為繭絲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政策、資金扶持。加大持續投資培育蠶桑生產基地,建設標準蠶桑養殖示范園、繭絲綢加工示范企業、推廣良種良法等,并實行蠶農產業經營,讓蠶農參與到產業生產中,成為產業化的一分子。并要加大對蠶桑新技術的宣傳與推廣,實行規模化經營,提升優良蠶桑品種比例,進而提升蠶繭質量及生產效率。
要想實現繭絲綢一二三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必須要完善各方面創新制度,構建全面有效創新發展體系。總的來說,需要從技術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進行轉變,提升生產技術,加強對各項資源開發、研究,為繭絲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煥發新動力[2]。
首先,需要進行產品技術創新。蠶桑產業必須要從勞動密集型轉變成以技術為核心的科技密集型、產品型,將技術創新作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戰略發展目標。打造良好科技創新氛圍需要拓展創新渠道,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不斷提升產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通過建立技術研發與技術學習相結合的創新方式,能夠開展現代化高效產業生產模式,打造蠶桑養殖、繭絲加工一體化集成發展。繭絲生產企業根據當前高速劍桿織機的發展趨勢,努力提高生絲的質量等級,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完善蠶絲批次溯源,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輔助,建立全面信息化管理。面料生產企業開發出更多復合型絲綢面料,增強絲綢面料抗皺、彈力等方面的功能,就能進一步提升絲綢價值,這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功能需求。蠶絲被近年來逐漸被國人熟悉、認可、喜愛,成為蠶絲消費重要的增長極,近兩年來,國際貿易受阻、出口不暢的情況下,蠶絲被稱為蠶絲產品新的出路。當前國內消費大循環,重要的增長點也在蠶絲被的消費。必須不斷的創新蠶絲被的功能價值,著力優化煮綿、洗綿的工藝流程,創新技術增強其彈力,提高理化指標,同時為其增加保暖、抗菌、芳香等功能,更貼近消費者需求,保持產品的先進性,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然后,需要進行制度創新。提升產業創新發展驅動力不能忽視制度創新,要改變傳統養蠶、繭絲加工、絲綢制品單打獨斗的經營模式,并創新全過程一體化經營模式,從而才能為提升創新能力提供保障。繭絲綢企業需要建立全過程創新管理制度,加強研發團隊建設管理、技術創新、生產模式創新、銷售創新等各項管理制度,打造能夠覆蓋生產、經營、銷售、技術開發全過程管理體系,從而為集團自主創新奠定良好基礎,提升企業持續創新驅動力。
最后,要進行創新管理。管理創新是保證各項創新措施、制度能夠徹底落實的基礎。要想讓各項創新制度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必須要進行管理創新,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制度。同時,要對創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根據預測問題、風險值得有針對性的預防方案,為企業創新管理提供重要保障,轉變企業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不能一味追求經濟最大化,而是要轉變成追求經濟可持續發展,為企業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同時,企業需要提高企業運營能力,將其轉變成企業競爭要素,并改變績效管理模式,完善績效管理內容、方法、手段。企業需要將生產理念從滿足客戶需求轉變成挖掘客戶需求,通過超前客戶導向方式提升自身競爭力,同時結合當地區域經濟發展,創新運營管理內容。
強化集成創新示范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關鍵[3]。企業必須從傳統密集勞力生產模式轉變成科技型生產模式,這樣才能打造高效、集成化創新產業。第一,需要創新產業技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技術創新是打造集成化產業的關鍵,企業要不斷創新生產技術,研發繭絲綢服飾創新生產技術。鑫緣集團是我國繭絲綢生產企業領軍人物,它在生產技術方面具有很強創新能力,不僅經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在國際上也有著較高的科技領先地位。其他繭絲綢生產企業需要向鑫緣集團學習,不斷提升產業技術,構建科技型生產經營模式。
第二,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培育產業。繭絲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從全過程進行完善,因此需要不斷創新經營模式。繭絲綢相關企業可以從原料、品種、科技化、資源集成化等方面出發,加強對繭絲綢相關生產產品、副產品的開發利用,打造精品、多樣化產業模式。各大繭絲綢產地需要踐行市場帶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再帶動生產基地、生產基地帶動蠶農的模式,打造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創新經營模式,需要從創新經營主體開始,通過組建農村合作社、農場等形式,擴展經營主體,同時建立技術下鄉渠道,幫助蠶農增加收益,創新養殖模式。通過以集成化農場為經營主體,能夠將過去過于分散的蠶農連接起來,方便建立智能化、工廠化生產模式,同時也能夠擴大生產規模,在當地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加快休閑旅游業發展速度。同時,要有效結合中、東、西三部繭絲綢產業發展,在“東桑西移”工程實施后,西部地區的蠶桑養殖業得到快速發展,但總體來說生產經營模式還比較落后,需要加強東部對西部的帶動作用,通過產業精準扶貧方式加快西部地區蠶桑業產業化發展。在桑蠶繭絲綢產業鏈上挖掘亮點、培育新的增長點,結合文旅、康養,開發蠶桑文化長廊、桑葉副產品、蠶沙產品、桑黃產品、絲膠護膚品、蠶繭工藝品等等,培育產業新的增長點。
第三,創新產業融合管理機制。繭絲綢加工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環節,而是直接影響到繭絲綢價值。要想實現繭絲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繭絲綢加工具有決定性作用。繭絲綢加工是實現繭絲價值、提升繭絲綢制品功能性的關鍵,必須要保證這個環節的科技性、創新性,打造不一樣的產品。創新管理機制也是壯大產業的重要條件,要想打造一條龍研發生產產業鏈,必須要加強每個環節的科技創新,才能保證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四,升級產業能夠壯大產業規模,驅動產業創新發展。建設繭絲綢產業園、拓展創新技術成果輻射效果,能夠為產業壯大發展提供良好條件。通過輻射作用可以帶動蠶農就業、幫助繭絲綢企業發展,有助于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需要將輻射地區擴大,要將輻射范圍擴展到廣西、江蘇、云南等重點蠶業生產區域,帶動全國繭絲綢產業健康發展。可以通過產業示范園、產業加工示范基地等方式創新產業發展驅動力,有效整合各地區技術、管理、品牌優勢,提升繭絲綢產業經濟效益。
發展繭絲綢產業一體化、融合化不但可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還能改善社會大環境,實現繭絲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政府、蠶農都要不斷提升自己生產、管理能力,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可以通過創新經營主體、生產技術、養殖技術、管理體制等方式引導創新新方向,有助于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增強繭絲綢產業核心競爭力,構成獨特的繭絲綢文化旅游資源,打造有文化、有韻味、有價值的融合發展路徑,促進繭絲綢一二三產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