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茜 青島市李滄區投資審計中心
稅收是國有企業投資的最終目的,因此,從投資項目中獲得的資金可以用于支持企業的發展和建設。良好的投資項目管理將有助于國有企業提高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逐步實現擴大經濟效益的目標。在整個體系建設中,國有企業一直發揮著其重要地位,為國家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轉提供了無窮的能源,并且是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的支柱。因此,我們應該意識到管理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重要性。
當前,許多國有企業都把重點放在項目的立項審批上,但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并沒有充分的重視,沒有考慮到建設項目的復雜性和專業性。原因在于根據200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文件,對企業擬投資項目,政府管轄部門不再對企業擬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批,只是進行核準和備案,這樣一來,國有企業對可行性研究的重視程度進一步降低,常出現有的項目前期調研分析工作不夠深入,造成低估概算,導致最終實際投資額遠遠超過立項總投資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不能得到保障。
在組織管理方面一些國有企業各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協作,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對具體業務的理解和認識存在偏差;在沒有統一管理的情況下,一些企業檔案已經分發到各個業務部門,從而導致一般建設項目檔案的混亂。從制度建設的角度來看,一些國有沒有完善的企業制度,嚴格,沒有建立投資管理,投標管理,合同管理等制度,不能為管理制度提供依據,重大投資項目的監督評估;一些企業雖然已經建立了投資管理及其他相關制度,但尚未得到嚴格執行,該制度只是一種形式,不能指導和限制投資行為,不利于控制投資項目。
在外部層面上,一是發改部門對國企投資項目以備案制為主,對于投資規模、資金來源、項目前景等基本以各企業自身把握為主,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二是中辦、國辦《關于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若干意見》和山東省《關于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做到國有企業、國有資本走到哪里,審計就跟進到哪里,消除盲區、不留死角,實現審計全覆蓋。但限于審計力量和審計計劃,對審計全覆蓋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從企業方面來看,投資管理執行與規定有一定的差距,內部監管不嚴格、不到位、有漏洞,導致投資項目管理風險增高。
充分認識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管理的重要意義,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管理,健全科學的建設和監督管理機制。目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已形成較完備的管理體系,建議參照政府投資項目制定出臺針對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的監督管理專項辦法,建立完善的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監管法規體系。
國資、發改、財政、監察、審計、自然資源和規劃、環保等部門,以及各建設項目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明確監管責任,強化縱橫聯動,實現協同監管效率。各相關部門要完善規章制度,制定相應管理制度或操作規程,促進監管工作標準具體化、公開化。加強國企投資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監管,確保建設項目依法規范建設,建設資金高效實用。
國有企業在確認項目建設之前,應當委托專業咨詢機構對項目的技術、經濟等方面進行充分調研,重點關注可行性研究報告在項目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據項目立項文件的資金來源,及時足額落實建設資金,保障項目建設需要。針對企業開展的投資項目制定中長期規劃,主要是完成年度較遠、投資額較大的項目,并結合項目經營情況與經濟效益進行分析、評價,加強成本控制、過程管控,確保項目順利進展和資金安全。
國有企業投資項目要自覺執行《招標投標法》《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強招投標制度的執行監管,除法定情形可以不公開招標外,一律實行公開招標。國有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建設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條件,嚴格按照土地、規劃、環保、安全、工程質量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組織辦理建設項目各項審批手續,做到各環節程序嚴謹、手續齊備、資料完善。
一是要促進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企業各部門之間應協同配合,更全面地了解當前的工程項目情況以及資金使用情況;二是,有必要改進企業建設項目檔案和按項目類別分類的檔案管理,避免數據存儲,管理混亂和數據丟失。三是,國有企業要根據現狀建立,審查和完善投資項目的管理,監督和評估。加強投資風險預防和建設項目,建立投資風險預警和監測機制。并確保投資項目管理有制度上的保證。
國有經濟作為社會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升國有企業中市場經濟的發展地位,其管理水平也要求不斷完善和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影響因素包括多方面,只要綜合利用多手段和企業具體情況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處理和解決問題,才能高效的提高國有企業效益,提升國有企業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