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茜 石家莊市東方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在現代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為了獲取到更多的實時信息,就需要廣泛利用云計算技術。企業需要對市場環境的變化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還需要發現對自身經營有利的數據信息,大數據技術也逐漸進入到審計工作范圍當中。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來說,傳統審計模式的適用性不強,利用大數據技術,做好審計工作,就需要以全新的認知方式實現與大數據技術進行融合,改革過去的審計方式。大數據時代的審計,不單單采用大數據規模集合處理的方式,還應該貫穿數據資源管理與利用,將內部審計預防錯誤的效用發揮出來,從根本上杜絕徇私舞弊的風險問題發生,并提升管理層決策效率。
大數據技術轉變了傳統依靠抽樣技術、因果關系分析進行審計的工作模式,將全面審計以及分析落實到了實際的業務活動中。局限于人力、時間、客觀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傳統的審計工作大都是采用單一的抽樣審計方式,容易引發審計風險。然而采用增加樣本量的模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審計風險發生概率,但是會導致企業成本消耗量提高。借助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審計人員可以有效打破因為成本效益問題產生的局限,也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成本等,獲取更多的信息內容、審計證據,降低信息的不確定性。
隨著企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收集更多的財務數據,還需要做好財務活動、業務活動的管控工作。基于傳統審計背景下,審計人員僅僅以主觀審計經驗為主,而依賴抽樣數據分析方法發現問題的審計技術,會在不斷的發展中被淘汰。現代大數據背景下,通過開展科學化的分析工作,收集電子數據等技術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企業內部審計的實際發展需求。這些數據不僅覆蓋了企業內部的信息,還有外部的數據;不僅包括財務數據,還有非財務數據;不僅有結構化數據,還包括非結構化數據。大數據時代,企業進行審計工作應當結合自身基本情況,全面的分析經濟發展趨勢,了解潛藏的各種風險。
企業在傳統的審計過程中,都是以抽樣的方式開展審計工作,具有成本較低的優勢。但是利用這種方法,無法直接將事物全面性凸顯出來,導致審計結論缺乏科學性,審計的結果容易出現錯誤。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內部審計的范圍從抽樣檢查部分樣本,拓展為審查全體樣本,內部審計工作也呈現出了系統化、模塊化的特點。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能通過大數據獲取到相關的信息以及資料,并對企業的各種風險進行預測與把控,做好財務狀況的分析與堅持工作,并編制可行性較強的發展計劃。
基于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內部審計工作要結合企業各項業務流程特點,分析蘊藏的風險因素,合理的利用審計軟件,以此獲得準確的數據。在此基礎上,做好信息篩查的工作,獲取相關的信息與數據。與簡單的手工審計模式相比較,大數據技術的整體的優越性較強。通過不斷創新審計模式,不僅僅利用傳統的抽樣分析,而是采集全面的數據,了解數據模塊之間的內部關系,追求數據的準確性以及完整性,以此不斷提升內部審計效率。
現階段,大眾在生活、工作中越來與依賴大數據技術,企業也需要從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行改革,并合理規劃審計信息化方案。對于企業來說,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識,制定內部審計信息化方案十分重要。在不斷優化審計模式的階段,貫徹審計方法體系,以先進的技術與數據分析方式為基礎,創新審計模式。相關人員需要了解經營業績與數據技術發展的關系,并適當的加大技術方面投入,完善保障制度,實現內部審計向著大數據發展形勢邁進。
結合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建立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審計平臺。在不斷優化內部審計理念的同時,不斷推進審計模式的改革,摒除傳統的審計方法,對各個環節中的風險因素進行挖掘,以此提升審計質量。內部審計部門結合獲得的數據,搭建智能化數據分析模型。利用各種數據統計以及分析的方法,做好多個環節的監督工作,識別并應對各種經營風險。憑借相關審計數據,為管理層提供有用的決策信息,并進行戰略計劃的調整。
在開展具體審計業務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增強內審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還需要鼓勵其參與信息安全審計師資格考試,并提升內審人員在數據安全方位的專業技能水平。為了確保內部審計數據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動態化的數據安全保障機制,通過設立多層次的管理以及保密制度,設立各個層級的內部審計登錄權限,避免重要信息泄露。只有做好數據的把關工作,才能為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需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并且嚴格地管理信息授權行為,提升信息的保密性。在健全監督保障體系的同時,做好大數據的監察工作,建立責任制,以此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責任感,確保審計工作順利開展。
以數據挖掘為基礎,主要就是利用特定的算法,對企業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分析,主要劃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明確業務對象,對業務進行準確的定位。②做好數據準備的工作,主要分為數據預處理、數據轉換等。在數據預處理的過程中,需要了解挖掘操作的數據類型。③在數據挖掘的過程中,利用合適的算法,以先進的技術自動完成工作,推動信息化審計持續發展。④做好結果分析的工作,在獲得數據之后,進行具體的分析。⑤在知識同化方面,審計人員需要將獲得的知識進行整合,并歸納到信息系統組織結構當中。
企業需要建立信息化內部審計應用框架,完善與構建審計監督管理系統,做好綜合性的分析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企業內部評價機制以及自我監督體系,及時洞察內部控制問題、內控評價問題等,并且優化考核評價系統。其次,建立以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為基礎的評估系統,做好風險評估、制定應對計劃、調整具體方案等多項工作,并且為大數據的應用提供專業的風險分析。最后,在系統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整合數據,做好專業化的分析以及預測工作。通過建立風險評估模型,做好風險管理預測的工作,發揮數據流處理技術的效用,做好風險預警工作。
總而言之,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應當積極地轉變審計模式以及審計理念,確保內部審計工作能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由于我國大數據技術以及系統平臺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企業還存在大數據存儲能力、分析水平不高的問題,無法對基礎的信息進行及時處理。因此,企業需要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從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較大投入,力圖實現信息智能化審計。只有對大數據了解與使用,才能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系統化的分析工作,排除審計全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完善內部審計監督系統,進一步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以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