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波 曹妃甸區發展和改革局
經濟的穩定發展需要協調社會經濟結構關系。重點項目的建設本就是經濟增速引擎,其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經濟建設。面對當前社會的經濟新常態背景,重點項目的建設應順應時局,在與時俱進中確定全新路徑,把握流行趨勢與新興產業發展追求,做好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工作。從本質來看,國民的生活品質、工資增速、就業率是經濟結構調整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時候首次提到了新常態的概念,并在當年11月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中系統性解釋了新常態的理念追求。國內的新常態經濟特點包括三個,一個經濟從高速增長變成中高速增長,二個經濟結構持續性升級優化,三個從投資驅動、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
面對新常態視角,如今國內GDP的增長速度明顯開始變慢,當然這并不是說國內經濟的發展能力不如過去,而是說當前國家發展所看重的已經不再是GDP數值,重心漸漸轉移到了國民的生活品質。新常態視角不可否認的是,接下來我們將會遇到更多的困難與挑戰[1]。國家因為體量問題,所以將承擔非常龐大的經濟風險。從過去的發展動力可以看到的是,高產值高耗能企業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增加經濟發展速度,但是已經不適合未來的社會發展與建設追求,甚至會成為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條件。環境問題、能源枯竭已經成為現實。傳統產業,也就是依靠勞動力的各種產業已經沒有了發展優勢,失去了紅利。為了穩定發展,維持經濟的增長速度,轉型十分重要。新常態以投資的方法拉動經濟增長顯然十分困難。在中美貿易戰問題下,如今的出口增長也變得前景未卜。今后的經濟發展主體必然會變成第三產業,內需的拉動才能夠讓產業結構趨于合理、趨于科學。
當前國內經濟的發展重心就是轉型與升級產業結構。新常態視角下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速度需要做好深入改革工作,調整經濟體系、經濟結構。在電子信息技術全面發展的今天,現代經濟的發展特征變成了個性化、智能化、數字化。傳統行業發展需要結合高新科學技術,調整過去的售后模式、營銷模式、生產模式。圍繞網絡環境深入改變。新常態視角下,帶動國家經濟穩定發展需要從過去的低質低效的生產模式調整為高效高質量。從過去的一味消耗資源破壞環境變得重視綠色生產、綠色制造。順應時代潮流與趨勢,主動發展互聯網技術,引入互聯網技術,讓我國的經濟發展從消耗型變成創新型。打好基礎才能夠為后續的經濟增長、經濟建設提供充分支持。第三產業的大力發展與建設十分重要,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經濟結構升級的關鍵。
在高新技術全面發展和快速建設的今天,社會的發展趨勢已經變成了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統一結合。過去的概念性技術,比如無人駕駛、物聯網、3D打印、大數據、云計算已經成為現實,并深入人們生活實際。掌握先進的科技才能夠把握經濟發展的命脈。新常態視角下,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創新,創新是引領新常態經濟發展的根本。在科技創新中,生產效率與生產要素得到提高,帶動了產業結構升級與優化。此外便捷的網絡讓人們的出行與生活變得十分方便。共享經濟、手機支付等技術是對網絡技術的延伸,已經進入大眾生活之中。高效、便捷的技術讓人們的生活輕松、自如,是新常態視角下社會的發展目標與追求。可以說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源泉。
所謂的重點項目牽涉的點非常多,建設重點項目有助于推動經濟轉型,擴大投資能力,可以帶動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當然重點項目的建設并非隨意確定。重點項目的建設需要綜合考慮,參考經濟發展規律與客觀事實。國內經濟發展中,每一個部門和行業都有一些項目能夠推動社會發展與建設。這些部門與行業的未來項目就是重點項目,投入更多資源用于這些項目的管理與發展能夠推動國民經濟穩定建設。當然很多部門與行業內部也有一些環節的發展十分薄弱。如果忽視薄弱環節建設勢必會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發展薄弱環節為的是平衡與綜合國民經濟。將更多的人力和資源集中用于建設重點項目體現了對國民經濟和國家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追求,反映的是社會經濟形態本質。
經濟的發展必然會經歷經濟轉型的過程,這是為了后續的經濟穩定建設,能夠讓國民經濟走向持續、穩定發展道路。國內新常態經濟背景,經濟發展特點為堅持產業創新、轉型與升級。經濟發展中城鎮化與工業化會消耗很多資源,并且無法保障發展的平衡性。一味的追求發展速度,完全可以通過短期政策刺激。但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以及不升級會導致發展差距不斷擴大,增加矛盾。新常態國家發展經濟需要確定總效益與目標,加快調整速度,圍繞創新與科技發展,保障收入與就業能力的增加。
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拉動內需消費十分重要。面對貿易戰問題,如今我國的商品出口難度在不斷增加,因此有必要重新捋順消費關系,明確消費觀點,找到新的消費活力。新常態需要大力發展健康養老、教育培訓、文化體育、旅游度假項目,建立標桿產業、高新技術產業。
經濟新常態需要充分融合實體經濟與創新科技,有機結合產業升級要求,加快產業鏈建設,打造全球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三位一體發展全新的功能,提高服務化水平,驅動經濟穩定發展與產業轉型。
新常態視角建設重點項目不能只考慮投資與出口,還要結合經濟發展格局與趨勢轉變經濟結構。國內如今正步入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時期,創新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是重心。建設重點項目需要與時俱進,做好現有投資與出口的完善、鞏固,并擴大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這樣才能夠保障經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