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豐慧 中國人民大學
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已經從原本的高速增長階段,過渡到了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對于傳統的發展方式上,需要依靠著高要素投入、高負債經營的增長方式,已經無法在順應當下的經濟發展。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則需要進行經濟增長驅動的變化,以此形成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對于直接融資而言,其基本特征為資金使用方直接從資金提供方獲得資金融通,比較常見的直接融資方式包括控股股東增資、股權融資、公開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公開市場融資等形式。
而對于間接融資而言,其基本特征是資金使用方并非直接從資金供給方取得資金,而且通過中介機構如銀行、信托公司、保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搭建的橋梁和平臺實現資金融通。在我國市場當中,比較常見的間接融資方式包括例如傳統銀行借款(流動資金借款、項目借款)、委托貸款、保理、供應鏈融資、融資租賃等方式。
對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而言,最大的區別在于資金的需求者與供給者這件形成的關系不同。一旦在融資的過程中,有金融機構參與其中,就可以有效地與資金的需求者和資金的供給者分別形成各自獨立的供求關系。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融資結構一直體現間接融資過高、直接融資比例不足的特點,企業主要依賴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進行信貸融資,存在融資規模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融資效率低等問題。
現階段,在市場當中進行直接融資比重的提升,是一項長遠的戰略性工作,同時也是當下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其金融行業進行全面改革的關鍵所在,可以有效的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作用。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的深入,進一步暢通直接融資渠道、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是構建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
在現階段開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種是我國在進行經濟發展和轉型過程中的關鍵手段。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有效的實現三去一降一補的目標。在進行“去杠桿”的過程中,需要有效的降低負債,以此能夠讓高負債企業,不斷的降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資產負債率。進而可以起到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效果。
我國現階段的實體經濟當中,特別是對于一些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而言,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始終十分突出。在開展的直接融資過程中,可以有效的保障盡快的滿足供求雙方的資金需求。并采用降低融資鏈條、降低中間環節的方式,有效的降低融資需要投入的成本。同時,在開展的融資業務當中,還可以進行融資途徑的擴展,進而降低融資過程中的競爭壓力,也能夠起到降低融資需要的成本作用。
在開展的直接融資以及間接融資的過程中,二者的實際比例能夠有效的反映出國家的金融體系,在進行配置的過程中的效率性,同時還可以有效與其實體經濟進行配對。對于我國的發展而言,現階段已經處于經濟的轉型期。為此還在不斷的對當下的產業機構進行著調整,需要在這個階段,能夠有效的采用多種股權融資的方式,進一步的避免融資過程中的弊端問題,對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需要在轉型的過程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從而提升金融對于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在開展直接融資之后,能夠有效使得一些社會資本或民營資本參與到國有資本當中,并成為其經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社會資本而言,可以有效的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的方式,參與到國有企業的混改過程中,借助國有資本規模優勢和綜合實力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而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引入社會資本可以有效的推動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創新發展,引入市場化的新模式、新理念,從而進一步的提升國有企業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
對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而言,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我國金融體系,在現階段需要面臨的風險性問題,以及風險問題的實際分布情況。進而能夠有效的采用提升融資比重的方式,對現階段的金融體系,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在建立出相應的金融體系結構之后,可以很好的處理現階段過度集中的金融風險,并將其風險性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散。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很好的處理金融和經濟運行的效果。在開展的直接融資行為,能夠有效的保障資金在實際的生產以及流通的過程中,實現良性的循壞,以此可以有效的預防、減輕非系統性金融風險。
在現階段的資本市場股權融資的過程中,其方法主要有發行IPO、增發、配股、優先股等形式。其中增發行為上,又可以有效的分為公開增發和定向增發的方式。
對于我國的資本市場而言,在企業進行股權融資的過程中,首先是定向增發的方式,其次才會使用IPO的方式。這樣的原因是由于,IPO的發行方式上,由于監管方面比較嚴格,同時進行融資的規模也會受到較多限制。而對于定向增發而言,其發行的門檻相對較低,同時在相關的發行條件方面,也較為的寬松。對于企業而言,非定向增發和IPO的條件要求雖然略有不同,但硬性條件差異不大,均需要較多的手續,同時需要經過較為嚴格的審核,在發行過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也較高,為此需要在發行的過程中,需要企業承擔較大的風險。
對于我國現階段的企業而言,很少采用配股的方式。這是由于在進行配股的過程中,對發行條件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在配股的過程中,需要能夠向原股東進行發行,以此完成相應的融資行為。在進行發行的過程中,企業的大股東需要通過現金的方式,對其進行全額的認購,為此在這樣的工作過程中,原股東面臨著一定的資金壓力。同時,一旦大股東以及關聯方的持股比例較高,就使得外部市場當中的資金獲取較少,降低融資效率。
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資本市場面臨著全面的改革和發展,使得針對市場的發展,國家推出了各種的法律法規,以此能夠對其市場環境,進行深化改革,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可以保障資本市場在進行資源配置的過程中,更加具有靈活性和高效性,是對我國金融體系進行完善的關鍵手段。
對于資本市場的基礎功能而言,其IPO是現階段企業直接融資的關鍵手段。同時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當中的關鍵步驟。對于我國的主板、中小板以及創業板塊當中,已經推行了全新的審核標準,即采用了證監會審核的方式,而對于科創板而言,則采用了注冊制的方式,需要能夠將信息的披露為重要的工作核心。
進行再融資,是一種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利用配股、增發的方式,有效在資本市場當中,進行直接融資。開展再融資工作,能夠有效的提升社會資本參與產業發展的程度,同時也在保障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穩定器的作用。在長期的金融實踐的過程中,采用的再融資方式,是當下企業在采用直接融資過程中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在現階段融資過程中,有著較大占比的原因。
我國目前對資本市場再融資實行定價限制,但近年來監管部門對再融資定價機制進行了持續的改革和優化,適度放寬了一些限制,精簡了發行條件,給予市場更大的話語權,鼓勵企業通過再融資方式進行合理融資。同時,發行定價限制和鎖定期限制并沒有取消,可以在提升融資效率的基礎上有效避免出現投機套利行為。
同時還需要進行規模的制約。對于非公開發行的股票而言,其發行的股份數量,需要避免超過發行總資本的20%以上。對于發行的時間,也需要有著一定的制約。在原則上,需要保障在18個月以上,同時在間隔原則上,需要在6個月之內完成。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其市場當中的企業,需要重視起與我國的經濟改革相適應,以此能夠順應市場的實際發展,能夠不斷地進行融資方面的創新,采用最佳的融資方式,進一步的提升企業的規模和實力,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