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投資風險是指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由于受到各種難以預計或控制因素的影響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收益達不到預期目標而產生的風險。融資風險又稱財務風險,是指由于資金供需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籌集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往的研究中,鮮有將國有企業投資風險及融資風險結合在一起分析的研究。如王鈺琳[1]主要是通過分析國有企業面臨的主要融資風險,從而提出防控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的對策;宋怡璇和初巧智[2]則通過分析企業投資風險產生的原因,對企業的投資風險提出控制措施。實際上,國有企業的投資和融資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兩個事項,而是相輔相成、息息相關的兩個有機部分,投資風險大的項目,融資相應也會更為困難,而沒有融資來源的投資項目,也難以真正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現代國有企業的融資模式有多種類型,一般可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模式,其中間接融資方式較為常用。企業面臨資金需求時,可能會因自身綜合實力不足等原因,被動采取某種資金成本較高的融資方式,從而加大企業財務成本或導致控制權被稀釋風險[3]。目前,除了少數評級較高的國有企業能夠實現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外,絕大部分的國有企業尤其是地方中小型國有企業采取的融資方式基本都是間接融資方式。隨著投資壓力的逐步增大,若沒有的足夠的項目資本金來源,勢必導致企業資產負債率攀升,從而進一步加劇融資成本的升高。另一方面,因主業投資項目有限,導致部分國有企業投資逐漸向產業傾斜,也進一步加劇了企業整體的融資成本上升。
主要表現在國有企業對外投標新項目(尤其是大型建筑、安裝工程及服務項目)時,對項目的立項可行性研究不足,或者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導致決策不當造成項目盲目上馬,后期金融機構在項目貸款評審時,因項目不符合授信審批條件而拒絕融資,從而導致項目難以實現預期收益或者投資失敗等。若是已明確需進行投資的項目,在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也應由職能部門指定專人對投資項目進行跟蹤管理,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的異常情況,應及時進行報告并妥善處理,避免后期因未能及時跟蹤造成更多投資損失及融資失敗。企業投資的項目在作出投資決策前,若未對項目的資本金來源進行全盤考慮,可能導致后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后,無后續資金跟進,使項目處于“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
PPP項目,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國有企業一般是直接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項目較為常見,也有代表政府方作為政府出資人代表的情況,本文指的僅僅是國有企業作為社會資本方的情況。結合財金〔2019〕10號文要求,財政部對合規的PPP項目提出了更為詳細具體的要求,如新簽約項目不得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運營補貼支出,項目回報機制為使用者付費模式,政府不承擔直接的運營付費支出;政府方出資合法合規,無回購投資本金、承諾固定回報或保障最低收益情況;社會資本方系按照法定程序公開招投標選擇的社會資本方,非政府所屬的融資平臺公司;項目資本金需為非債務性資金,符合PPP項目資本金來源要求等。一旦投資項目為非合規的PPP項目,后續極有可能難以籌集到足夠的資金滿足項目用款需求,從而造成項目投資失敗或者投資損失等重大影響事件,進而影響到企業的長遠、健康和持續發展。
投資與融資是兩項相輔相成的工作,投資是為了獲得項目投資收益,而融資則是為了更好地籌集資金來源使項目獲得更多的收益,若投資部門在項目招投標、談判過程、合同簽訂等過程中,對國家出臺的最新政策不理解透徹,過程中也未及時與融資部門或者金融機構進行交流和溝通,可能導致項目后期融資遇到較多棘手問題。因此,投資部門也應對項目融資引起足夠重視、對項目資金來源高度關注,協同融資部門共同為實現企業目標共同努力。
國有企業應根據投資目標和投資規劃,科學選定投資項目。在選定項目前,應由職能部門負責首先明確新項目的投資目標、投資規模、投資方式和資金來源等,重點關注新項目的風險和收益以及新項目資本金來源情況,多角度對投資方案可行性進行研究并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后,提供準確、詳細的資料及報告,并嚴格按照規定流程選取項目,從源頭上規避企業投資項目引起的投資風險及融資失敗風險。
國有企業投資項目,應當突出主業、嚴控產業,謹慎投資沒有明確資金來源及收益風險難以掌控的項目。應集中力量抓主業,通過主業增強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提高企業資產和資本回報率,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內源性資本。同時,加強對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的風險管理,應根據已批準的投資方案,與被投資方(或項目合作方)簽訂相關合同或協議,并明確項目的出資時間、出資金額、出資方式、雙方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等,發現被投資方有違約行為的,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止損處理。
國有企業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即PPP項目)時,不得主動要求或接受政府方承諾回購投資本金、承擔投資本金損失、承諾最低收益,或由政府方承擔應由社會資本方承擔的還本付息責任等,避免投資PPP項目的合規性風險及由此產生的融資風險和財務風險。如果是作為政府代表方投資項目,則不能承諾為擬投資項目提供擔?;蛘叱兄Z回購社會資本方的本金、為社會資本方承諾保底收益等,以免變相造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等問題。
企業融入的各項資金,既要符合企業的投資戰略目標和規劃,也要結合企業年度財務預算管理工作擬定具體融資方案,同時明確融資資金用途、規模和成本等內容,對融資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重大的融資方案,還應形成專題報告,報決策層審批通過后實施。融資方案需經有關部門批準的,還應履行相應的報批程序,獲有關部門批復后實施。企業融入資金,既要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要,又不能過度負債,應當合理控制債務規模,防止債務規模過度積累,避免債務違約風險事項發生。同時,融入的資金,應當專款專用,嚴禁擅自改變資金用途、嚴禁短貸長投,嚴防投融資期限錯配風險事件發生。融資部門應持續保持與投資部門的溝通和聯系,確保融資工作合法合規。
綜合來看,投資管理方面,國有企業應當堅持投資與企業戰略規劃、綜合實力和財務狀況相匹配,按照“突出主業、分類核定、分級管理”的原則,推動國有企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項目投資決策前,充分做好項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分析工作,進行科學、嚴密的評估和論證,投資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項目,并對投資業務進行適當的審批或超授權審批管理制度,嚴控非主業投資項目。針對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面臨的投資壓力大、融資成本高的困境,企業在狠抓主業,積極拓展主業的同時,亟須啟動轉型升級,堅持“圍繞主業、多元經營”的業務發展戰略,立足自身實際,挖潛增效,不斷顯現經營效益,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融資管理方面,應當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資產債務約束機制,不斷探討新的融資方式、優化企業融資結構,推動企業有效降杠杠、防范和化解企業債務風險。重大項目融資方案提前與金融機構進行溝通和交流,避免政策限制導致融資風險發生。應當嚴格控制企業年度融資規模,嚴控資金用途、嚴控短貸長用,做好資金監管。此外,企業還應合理控制流動性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數量及優化兩者之間的配比,既可以增強資產的流動性,使短期資金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企業資金的整體效率,同時也可以降低企業的流動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