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倩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目標成本法的特點是采取相應措施,實現對產品的成本及利潤進行合理的計劃與管理,其導向主要來源于市場,往往需要在進行過大量市場調查之后,從客戶角度獲取相應的價值并以市場上的目標售價與之對標,以對標結果減去目標利潤之后即可獲取目標成本。由此可見,目標成本法的一大優勢是能夠有效擺脫傳統成本管理的局限性,以實際的方法與角度實現對成本的有效管理與控制,因而也可適用于醫院病種成本管理工作[1],使醫院的經濟、社會及綜合效益均能夠得到大幅提升,幫助醫院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
傳統成本確定方法并不是唯一的,種類較多,而其中較常見的是成本加成法,通常是借助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并將其融入產品規范內容中,聯絡供應商的環節通常放在產品設計確定之后,通過對原材料及生產成本的評估來預估產品的成本。而目標成本法則與傳統成本確定方法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在市場調查中不僅需要了解消費者需求,同時還要綜合對競爭對手的分析以明確產品定位及顧客定位,另外還需要確定產品目標售價、產品特征及目標銷售量,最后,對目標邊際利潤與目標成本這些數據的計算則需要以目標售價為依據。
相比傳統成本確定方法而言,目標成本法與其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前者需要借助市場價格確定成本,后者則是在成本的基礎上確定價格;二是前者對成本的控制體現在設計上,而后者要實現成本控制則需要做到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及其他成本生產效率的最大化[2];三是前者在成本管理上具有全面性與多樣性,參與管理的成員可能來自組織內部,也可能來自外部,后者對成本的管理主要通過成本會計工作實現;四是前者在生產前期甚至初期就將供應商納入考慮范圍,所以目標成本法下的成本管理工作中也有供應商發揮作用的空間,后者在涉及供應商時已經是在產品設計完成之后;五是前者對成本的考量更加全面,包括產品的運行、維護及處置等內容,后者則只考慮消費者支付的最低價格。
通常情況下,醫院在綜合考慮病種償付標準、財政補助標準、年度收支結余計算及科室收支結余率歷史水平之后,才能對單一病種收支結余標準予以確定[3]。假設醫院的收費水平與財政補貼水平未發生變動,這種情況下僅通過科室收支結余率歷史水平的計算就能獲得單一病種的收支結余標準。
單一病種目標成本的計算,是以單一病種償付標準與財政補貼標準的和減去目標利潤得出的。但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上分別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這使得全國各地的財政補貼標準也有所不同,因而不同醫院在同一病種上計算出的目標成本也不盡相同。由于財政補貼標準取決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比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而言,經濟發展水平不理想的地區補貼力度也不足,不僅補貼的數額相對較少,補貼到位不及時的情況也屢屢發生,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又會使得當地醫院單一病種償付標準超過單一病種目標成本。
目標成本法在醫院病種成本管理工作中實施的關鍵是制定相應的計劃。要做到這一點,醫院方面在制定計劃之前,需要先廣泛收集當前有關該病種的各方面資料,包括對競爭對手情報的分析,通過廣泛收集資料來完成對目標成本的估算。隨后要按照估算結果設計詳細的診療方案,在設計診療方案的過程中需確保其過程嚴格遵循醫學界的相關規定及有關法律法規。診療方案設計完成之后即可圍繞其內容進行目標成本計劃的制定。但需要注意的是,目標成本計劃在制定完成之后不是一成不變的,診療方案中以臨床路徑為首各種重要內容或因素受影響產生變動,也就需要對計劃具體內容進行與變動相匹配的改變與調整。
醫院病種成本管理中的關鍵是對治療方案進行優化,有關人員在具體工作中會依據價值工程對臨床路徑進行優化與調整,通過削減無意義的化驗使治療成本得到控制。而如果要使醫院在病種成本管理工作上的準確性得到有效提升,對目標成本價值進行的分析工作必須多次重復進行。假使醫院選取的醫療資源價值較高,醫院方面就需要強化與供應商協商的頻率與力度,或是重新篩選性價比最高的供應商,來使醫院的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醫院的單一病種治療方案通常需要考慮到患者病情及治療要求,但不同患者在這方面的要求及情況也會存在明顯差異,因而目標成本計劃與治療方案應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來使其能夠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另外,醫院方面也需要根據目標成本管理來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借助績效及獎懲方案以使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及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綜合上述內容來看,目標成本法在成本管理方法中具有更高的靈活性與更全面的特點,而要使醫院病種成本管理中對目標成本法的應用合理而有效,仍需要大量相關工作人員從事長時間的研究,并重視對時下先進管理方法及管理理念的應用,通過對目標管理模式的優化,從而使醫院病種成本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獲得大幅提升,為醫院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