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烏魯木齊市停車場管理中心
城區停車共享主要有兩種形式:相鄰土地利用性質不同的建筑物跨峰停車,實現停車共享;如企事業、機關單位和鄰近小區之間的共享;二是在同一地塊上,根據自己的停車特點,與他人共享車位。根據市區停車泊位共享的兩種形式現實情況,應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①宣傳停車法規,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和技術標準,規范市場運作;②構建高效的公共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整合城市停車資源,實現基本的停車數據共享,供需用于為城市的不同地區實施差異化的定價策略。③加強價格監督,對經營方和停車場實行優惠政策,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
互聯網+概念在各個行業中的深入應用,使智能停車成為解決城市停車問題的重要手段。智能化停車產業有兩大概念:一是物理意義上的智能化停車,它能“智能化”改造傳統停車場;二是與停車共享緊密結合,即“互聯網+停車”。通過泊車軟件應用平臺,整合城市不同區域的泊車資源。所以產業發展有兩條路徑:一是新建智能停車場,二是提供增量立體停車,三是提高原有車位利用率,四是盤活存量。工業化是解決城市停車問題,提高停車周轉效率的手段。它是停車產業發展和市場運作的核心。停車場行業的發展需要規范現有分散的企業經營機制和市場結構,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和良性循環的有機體系。以 PPP模式為主體,積極發展政府與民間資本合作的產業及有機體系。以公私合作(PPP)模式為主,積極推進停車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是我國停車產業化的發展方向。
感應層是停車場智能管理系統中最基本的操作環節,主要由傳感器、顯示器和掃描設備組成。本傳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對現有空置車位進行感知,在收集到相關信息后,將其直接傳送到子處理系統,顯示出當前空置車位的位置,供過往車輛參考。監測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對停車場車輛進出情況進行統計,確定每日車輛進出量,計算流量。掃描儀收集車輛信息,確定車型,車身輪廓等內容。
網絡層是智能停車管理系統中輔助數據和信息傳輸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線數據傳輸主要依賴于所需的信息傳輸電纜和光纜設備,無線數據傳輸主要依賴于電磁信號的信息交互。實際上,在一般情況下,數據信息傳輸采用混合模式,可以建立一個停車信息共享平臺,并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輔助。利用共享感知層收集到的信息,車主可以登錄到共享平臺獲取所需的相關信息。
智能停車管理系統中,平臺層是系統整體運作的核心結構。其中,平臺層接收感知層傳輸的相關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統一處理;在此基礎上,將其權限劃分為若干模塊,各模塊結構分別是:數據采集后進行預處理,預處理后的數據包通過網絡層傳輸;收到消息信息后,平臺層對其進行深度處理,同時對匯總的數據進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還需要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數據信息進行聯動,以提高數據分析的完整性。
泊車問題的根源在于停車管理系統的發展跟不上汽車的發展,而泊車管理法規的缺失。隨著形勢的發展,加速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使城市道路臨時停車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已是當務之急。停車場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實施,是逐步解決城市道路公共停車場問題的根本措施,直接關系到城市道路停車場管理的成效和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提出成立專案組,由政府律師參與當地停車法規的起草,具有具體特點,責任明確,操作性強,執法成本低,消除模糊規定,廣泛聽取各方意見。
道路上(含人行道)的停車泊位是稀少的公共資源,為了增加道路資源,政府采取了限時停車和取消每月道路停車等措施來平衡停車資源。靜置式的交通秩序管理和交通流量調節是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城市普遍采用的方法,只有在停車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最大的優化。
為滿足臨時停車需要,應根據國際通行做法,設計價格表,提高收費標準,鼓勵車輛在路外停放。建議進一步擴大停車差價的實施范圍,完善中心城區停車收費標準,運用經濟杠桿政策調控停車問題,調整道路、景區停車收費標準,以降低進入中心城區的車輛過路過橋費。這可以幫助市民減少用車,減少道路停車,方便出行。在嚴重影響交通的主干道設置慢行停車場,改善自行車交通狀況,防止非綠色交通車輛占用綠色交通通道。
正如上面所說,為滿足城市居民的停車需求,大量建設停車場。這樣的話,停車場的管理就變得越來越困難了。智能停車管理系統的建立,可以實時掌握停車場車輛信息,為車主提供停車場的實時信息,同時為未來城市綜合資源配置提供參考依據,推動城市經濟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