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曉芳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解讀2019年國家發布的“職業教育20條”的要求,高職教育不僅要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更要服務于區域發展,特別是服務于當地的中小微企業,為其提供技術咨詢,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由此可見,國家再繼續強調高職院校應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在教學、科研的同時,不能忽略社會服務。
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不僅可以對接社會需求,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更是提升高職教師科研能力、加強高職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徑。包頭輕工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電子商務專業自2015年招生以來,一直重視加強專業團隊社會服務能力的建設,積極與企業、政府、行業協會溝通,成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集團,充分利用校內專業人才和技術等優勢,與政企行校多方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工作,以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增強自身社會服務、人才培養能力。
發揮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職能,密切聯系企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依托于高校的“雙師型”人才隊伍和教學資源優勢,職業院校為企業提供項目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社會服務。
職業教育天然的與企業有著密切聯系,響應國家和學校的號召,各地成立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四方共建的職教集團,四方聯動,快捷完成信息溝通、需求對接,保障高質量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以來,盡可能的考慮企業的需求安排教學活動,人才培養獲得了企業的認可,但是還存在培養技能單一、課程質量缺乏控制、校內課程與企業課程缺乏融通的現象。
我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都是基于管理類專業基礎,經過進修、培訓掌握電子商務相關專業知識后上崗的,還存在專業知識不足、實操能力缺乏的特點,需要進一步增加社會服務能力。
我校電子商務職業教育集團雖然已經成立四年,但是還存在四方合作不深入、溝通不到位,社會服務四方聯動欠缺的現象。
為了增強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在人才培養階段,更多的結合企業的需求,建立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技能遞進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校期間,學生帶薪上學,企業獲得人力資源和人才儲備。更好的服務于本地電子商務企業,提供社會服務。
1.校企合作
繼續執行專業建設委員會會議章程,保證校企雙方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按照企業需求培養學生技能,更好的服務于企業。
2.產教融合
校企雙方在合作過程中,不僅實現學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同時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實現了雙方利益。從長遠看,企業進校培養的人才能夠更好的服務于企業,忠誠度和成長性較好。
3.技能遞進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專家進課堂,企業項目進方案,實訓基地進校園,設計“客服崗位——編輯崗位——網絡營銷崗——電子商務策劃”階梯遞進崗位,增強就業能力。
1.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推行“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不僅要求教師具備電子商務職業資格證,同時嚴格要求教師“下廠實踐”“掛職交流”,提升教師在知識、實踐、項目策劃及執行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從而增強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
2.鼓勵教師為社會提供咨詢和培訓服務
響應國家號召,電子商務專業正是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行業,而且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教師提供電子商務專業技術培訓正是社會所需。電子商務教師團隊可根據市場需求提供針對社會人員的電子商務培訓項目、針對創業企業的電商創業培訓、針對具體企業的電子商務技術培訓。學校提供制度保障、組織保障及場地保障。
搭建政企行校信息溝通平臺,學生上傳學生培養信息、企業上傳用人需求信息、行業協會上傳行業標準、政府上傳政策法規,四方共同努力,做到信息透明化,溝通便捷化、資源對接高效化,促動電子商務職業教育集團發揮聯動作用,幫助學校更好的服務社會。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社會服務能力是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技能的重要路徑,可以從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教師提供社會服務、政企行校四方聯動提高合力方面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