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輝 蘇航 沈陽工業大學
城市商業銀行是在中國金融體制改革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自1995年第一家城商行成立以來,中國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已超過25年,已經成為銀行業體系中的一支中堅力量。然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銀行業也存在著一系列的潛在風險,如不良率高、缺乏內控管理、重大風險頻發、非法行為增多等[1]。這些問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從根源上看來,都反映了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缺失、缺位和失靈,這些問題已經給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造成了強大的阻力。因此,強化城市商業銀行治理結構對于提高商業銀行綜合競爭力以及保證其平穩運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90年代以來,在全球范圍內發生了多次關公司治理的重大歷史事件,其中直接與銀行公司治理有關聯的有三次,這些事件引起了人們對公司治理的關注,也推動了公司治理研究的進一步深入。1999年9月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發布《健全銀行的公司治理》[2],文件強調了銀行業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指出銀行公司治理是銀行的管理層對銀行經營管理及各項制度進行安排,遵守制度性的法律法規,在保護存款人利益的同時達成銀行良好的運行目標。同時提出,良性的銀行公司治理應該貫徹落實銀行的發展戰略及長期目標,明確崗位邊界及職責,保證各崗位能夠各自發揮作用。確保董事會在治理結構中的領導作用,高級管理層受到充分監督,有效開展內外部審計工作,建立高效的薪酬激勵機制,使其與銀行經營理念和戰略定位以及外部環境具有一致性,使公司治理具有透明度。
歷年年報顯示,該行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比重均小于5%,在該行上市之初,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除了JZ市財政局為國有性質外,其余都是民企。城商行主要是地方政府入股成立,有利于支撐其經營發展,化解金融風險,并且城商行也會帶動地方經濟,但從財報中看來,JZ市財政局持有的股份逐年減少,2016年股權占比僅有1.73%,2017年時已不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列。而民企成分的增多,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問題,股權分散導致“所有者”缺位,股東由于自身原因無暇顧及公司的經營,導致治理效果較差。
年報顯示,2008-2011年間該行主要股東變動多達30余次,隨后兩年股東未變化,而從2014年該行又開始頻繁出現新的大股東,股東名單中新出現的銀川寶塔精細化工、華泰汽車等公司均是深陷債務危機的問題民企。寶塔石化因為無法如期兌付客戶票據而涉嫌票據詐騙,董事長孫珩超被捕。榮成華泰在2017年因為虛報產量導致長期處于停產狀態,欠薪700萬,持續經營難以為繼。多次成為法院被執行人,其母公司華泰汽車也面臨流動性危機,股份遭遇凍結。
目前,JZ銀行雖建立了“三會一層”的公司治理架構,但卻“有名無實”,仍存在各部門職責劃分交叉不明確,監管不力等問題。并且由于是地方商業銀行,其管理存在人治色彩較濃的意味,公司治理不是嚴格按規行事,而是主要靠高層意志,造成銀行治理效率低下,管理混亂。
1.推進股權結構合理配置,避免股權過于分散。大多數對城商行的研究認為,地方財政入股會導致地方政府在銀行中的權利過大,實則不然,適當提升地方政府、國有資本在股權結構中的比重,明確實際控股股東地位和委托代理關系,可以發揮支撐銀行化解不良資產的作用。另外引入優質戰略投資者,也有助于銀行充實股本,增強資本實力。
2.明晰“三會一層”各自職責,充分發揮協同效用。確定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推進其決策有效性。加強監事會的監管作用,并建立對董事和監事的績效評價制度,設置考核指標,比如定期考察不良貸款率等衡量風險指標是否符合監管要求,資產質量是否惡化等情況。強化各部門的交流溝通與協作作用,各司其職,合作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
3.建立健全綜合化的長效激勵機制。結合員工業績來確定給予其相應的薪酬收入獎勵。豐富激勵形式,如以股份期權的形式來提高員工創造性潛能。針對員工不同工作性質和個人特征來制定不同層次的激勵措施。努力實現薪酬透明化,保證銀行內部公平的發展環境,為更好推進銀行治理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