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明 松原廣播電視臺
備稿是播音主持工作中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文字到語言的轉換過程,是一個解構稿件、概括思想、確定感情基調的復雜過程。備稿質量是決定播音主持工作水平的基礎。播音主持人的文化功底,是決定其語言應用和控制能力的關鍵,更是決定備稿質量的關鍵。部分播音主持人文化功底差,鉆研意識弱,對待工作得過且過,不能“較真”地做好稿件處理工作,常常妄圖以語言應用技巧來掩蓋文化底蘊不足的事實,殊不知這樣會造成大量常識性錯誤和表達性錯誤,會導致觀眾對于播音主持人的“信任危機”,影響節目在受眾心中的形象。
我國幅員遼闊,方言種類較多,有些播音主持人需要主持地方性的語言節目,方言應用較多;還有些電臺、電視臺要求不嚴,很多主持人普通話與方言混用,甚至以當前流行的“港臺腔”主持和播報,這些都直接影響內容輸出的效率和整體節目的質量。此外,很多播音主持人不重視基本功的練習,停連重音、語氣、節奏、串聯語的應用不當,臨場應變能力和即興口語表達能力不足,導致節目效果不佳。
熟練使用普通話,是我國播音主持人員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技能,但在當今媒介不斷融合的背景下,很多非專業人員開始擔當某些節目的播音主持人員,這給整個行業的嚴肅性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播音主持人員不只承擔著信息傳遞的任務,更擔負著普及普通話的重要使命,為此,播音主持人員一定要重視自己普通話基本功的提升,充分認識發音標準與語言規范的重要性,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此外,播音主持人應該時刻將學習和練習放在心間,努力提高文化素養,深刻體會語言的應用規范,掌握節目語言的應用技巧,減少工作中口語和口頭禪的出現頻率,避免語言表達空乏、語言冗余,做到播報內容規范,不犯低級錯誤。
在廣播電視媒體中,播音主持人員往往要參與不同節目,扮演不同主持角色,這種多角色的轉變,考驗著播音主持人員的備稿能力。播音主持人員應在充分學習積累的基礎上,掌握具體的備稿方法,以劃分層次、概括主題、聯系背景、明確目的、分清主次、確定基調的“備稿六步”為指導,高效率地消化稿件,把握稿件的精神實質,真正在稿件的播出目的、針對性和思想感情上下功夫,實現播音表達與理解感受的統一、聲音形式與稿件體裁風格的統一。
在確保播音主持流暢、進度合理的前提下,播音主持人還必須注意語言的總體格調。在基本格調的基礎上,播音主持人還應做好對各類語言技巧的控制。比如,巧用播音主持的“內在語”,把稿件變成自己想要說的話,使思想感情動起來,使主題更加深化;又如,正確把握停連、重音、語氣、節奏、串聯語的用法,使聲音能夠根據稿件節奏和情感變化做出不同變化和反應,使語氣中情感色彩和態度更加明確,最終使播報邏輯更嚴密、目的更鮮明、內容更完整、傳情更生動。
播音主持人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節目的整體形象與氣質。為了更好地建立與受眾之間的感情,增強自身的感染力,播音主持人一定要在節目開播之前,找準自身的形象定位,使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情感傳達與節目氣質相符。其實,播音主持與表演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主持人形象塑造更多時候也是一種表演。比如,新聞類節目主持人具有嚴肅、權威、專業的角色特征,從而給觀眾直觀的權威感和可信任感;綜藝娛樂類節目主持人則更加活潑、親切,他們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更強。
“藝術來源于生活”,廣播電視節目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藝術表達,同樣立足于現實生活,以充分的現實體驗為基礎,打造情感共鳴的氛圍,使情感表達更加真實、適度。播音主持人應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在把握事件結構、理清播音主持頭緒的基礎上,將自 己置身于稿件所描述的情景中,縮短與稿件所述情景的時空距離和與其中人物的心理距離,快速獲得現場感,充分調動內心積極的反應,再將“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講給受眾聽,使受眾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從而實現傳播的價值。
提升播音主持人的語言技巧,提高播音主持人的情感表達,不僅可以增強觀眾與節目之間的互動關系,提升節目魅力,還可以更好地打造節目風格、彰顯節目內涵,為此,每一位播音主持人都應重視做好這兩方面素質的提升,在贏得觀眾認可和喜愛的基礎上,促進節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提升,促進整個播音主持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