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欣 大連海事大學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在《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鄉村振興戰略》等指導性文件的大力助推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越來越備受關注,面對體育師資培養困難的機遇與挑戰。隨著我國農村經濟、文化的快速進步,人口數量也快速增長,對農村學校教育的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高。農村學校的教育本身就與城市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學生心理素質、審美能力、自信能力、適應能力都比城市的學生存在一定的額差距,體育教育教學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
通過調查數據得知,農村居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50%左右,因此農村受教育的群體的學生數量也占我國總受教育學生總體人數的超過40%。由于受到場地、設施、專業指導等因素的限制,有超過50%的農村學生對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鍛煉參與度不高,而且次數和時間都較少,獲取體育新聞、知識的途徑也很有限。學校體育師資的發展也有助于帶動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完善學校體育教育事業。學校體育的發展是農村教育事業、體育事業和文化事業發展的核心教育目標和教育基礎。學校體育文化的發展為農村體育文化、場地設施等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與精神基礎,從而推動校園體育、終身體育、農村體育事業、全民健身的全面落實。借助全民建設、體育強國的東風,促進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有效解決農村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引進難、培養難、留住難的局面,促進體育師資隊伍的可持續發
展與快速健康成長。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是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的物質基礎,也是重中之重?!多l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鄉村振興戰略》等指導性文件的大力助推下重點落實好以下幾方面的具體措施:(1)加速農村學校教師待遇改革步伐,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自我認同感,切實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和各類政策補助等實際待遇;(2)加速農村學校職稱待遇改革步伐,切實做好農村體育教師職稱晉升的傾斜和照顧;(3)加強國家政策對農村教師特崗、支教、培養等各個環節引進和輸出的調控、銜接和力度,定期向農村輸送師范類高質量體育人才,切實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崗位穩定性,避免流動性過大造成隊伍質量降低;(4)完善農村教師體育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和定向培養體系,實現農村體育教師崗位具有吸引力、留得住、有發展的局面;(5)加速新農村建設步伐,通過定期組織開展各類農村綜合性運動會、特色大型文體活動、社區與周邊鄉村體育資源共享互動等措施帶動農村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配套體育設施、體育文化的全面進步與創新,打造特色農村體育文化,培育良好農村教育環境,培育體育教師現身農村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6)加強意識引導,全面培育農村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提升農村學生群體的綜合能力;(7)進一步落實好體育扶貧,搭建城市、城鄉、村鎮教育聯系與資源共享的橋梁,積極開展城市與農村的定點幫扶工作,做好對口學校、對口專業、對口建設的體育精準扶貧,將優勢教育資源、基礎建設資源、教師教育資源、體育場地器材等資源送教下鄉,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環境與教師教學水平整體的提高。(8)發揮城市優勢教師資源,建立骨干教師幫扶機制,定期開展教學名師、骨干教師下鄉輪崗支教和培訓工作,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帶頭作用,為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開展體育學科與可研研修班、專項教育教學培訓等形式的特色交流活動,有效推動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及科研創新的發展,促進體育教師教育教學理念與奮斗目標的轉變。全面促進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整體素質與創新能力的提高,促進體育師資隊伍的可持續發展與快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