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艷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
當前,隨著信息化的推進,財務工作智能化,這對會計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x”衡量了對會計人才的一個標準,學歷證書衡量人才的綜合素質,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衡量了人才的專業素質,這是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構建人才素質模型,有助于提高企業在財務工作上的變革。
智能財稅背景下,中小企業會計工作人員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應掌握基本的計算機辦公技巧和較高的財務軟件數據處理技能,在此基礎上,還要具備使用智能財稅系統對企業財務進行管理的能力。互聯網思維是指開放,科學快捷的處理數據的思維,運用大數據處理系統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管理。基本的計算機辦公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在辦公時難免會遇到將信息手動錄入到系統的情況,熟練的使用操作軟件可以減少在某一項工作上的時間,實現高效率辦公。掌握智能化財稅系統的使用技巧,可以快速的實現企業現代化管理,充分利用大數據處理系統。
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在智能化財務系統的管理中往往會不再適用。智能化財務系統對財務信息的監控更加嚴格,在科目劃分上更加精細,由此,傳統處理過程中的模糊地帶,可以實現逃稅避稅的部分都會暴露出來。
人工智能可以幫助財務人員完成一些重復性強的工作,但是并不具有戰略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判斷能力及協同能力。管理會計可依靠數據交流平臺,獲取利于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數據信息,以達到預算、成本合理控制的目的,在加強企業內部治理的同時,推動其健康、穩定和持續發展。所以高校既要傳授基礎財務會計知識,也要培養學生在多變的微觀和宏觀的經濟環境下,對企業的戰略進行系統分析,并通過職業判斷和專業分析做出符合當前經濟環境恰當的決策能力。
對會計專業學生來說,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備信息技術處理能力,更關鍵的在于可以滿足崗位需要。智能化時代背景下,高校需要打造實訓平臺,加強校企合作,形成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具體說來,高校管理會計人才管理部門要主動聯系企業,在學生實訓期間可以到企業參觀和學習,這樣高校就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企業需要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在大四的實訓階段,高校可以邀請行業專家進行教學,利用最新的企業管理會計案例分析,進一步增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將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引入教學環節。此外,高校要不斷建立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實現快速成長。為提升實踐實訓效果,高校要在校企合作中讓教學過程和工作環境更加貼近,高校和企業要分工明確,實現理論知識直接用于崗位。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講,還要充分考慮到市場環境,掌握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而對實訓模式進行優化。
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企業稅務服務平臺智能化一體化。以往財務人員工作中的憑證審核等工作都將由智能系統來實現,而財務人員更多的是進行財務分析工作。要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就需要企業財務人員對財稅政策有更深的理解,強大的分析能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讓財務人員工作的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合理的稅務籌劃,制定項目預算計劃合理配置企業資產,為企業經營決策做支撐。強化對企業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提升企業財務人員對智能化財務系統的風險防控意識。
人工智能的出現使財務的自由度得到提高,企業需要同時具備會計知識與多種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應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能力。學校應該開設更多跨學科、跨專業的“第二課堂”,并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可能。必要時,也可以將一些計算機編程課程納入必修課程,打造出既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又擁有開發智能應用能力的高端人才。
綜上所述,如今我國的諸多行業都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教育領域也在加強和企業的結合,通過對智慧化技術的利用,管理會計的培養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在進行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對國家的政策以及市場形勢進行考慮,先從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對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進,重構實踐實訓,重視教師隊伍的能力提升,才能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的管理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