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旭陽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
職業教育的發展,可以算是我國實現“強國富國”的一項重要保障,現代化背景下,國際形勢也在發生變化,職業教育,必須要適應上述發生的改變,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更新,知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上內容,雖不能完全概括出職業教育的全部,但它們確實是職業教育實行所不可缺少的基本[1]。人們對知識經濟的分析,都應充分地融合在職業教育當中,在新時代下,職業教育必須要根據其面對的挑戰和機遇,采用新的教育模式。
目前,職業教育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和體系。由于普通教育理念在整個職業教育中的滲入,“重學術、輕應用;重普教、輕職教”的思想觀念依然在許多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總體而言,職業教育還無法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由于受到體制改革的沖擊,導致社會對于職業教育的定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沒有統一的模式進行實踐,同樣,也沒有形成統一、完善的管理機構,所以更沒有和國際進一步接軌,傳統的教育體制、理念,是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改革轉型期,職業教育受到了生產方式、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一方面,由于我國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缺乏實際操作技能,也缺乏與新型工藝之間的聯系,導致職業教育無法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許多師資對國際標準、慣例等了解甚少,因此其操作技術無法和國際接軌,另外,由于我國許多職業院校的辦學條件比較落后,缺乏先進的實驗設施,這也極大地影響了職業教育工作的質量[2]。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逐步走向了知識經濟時代,因此,也應該將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作為新的教育目標。在傳統教育模式中,主要以課堂理論知識為主,而職業教育,最常見的是啟發式的教育模式,尤其是關于技術技能類的教學,主要是讓學子們進行實踐,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得職業教育在教學的方法、思想上,都和傳統的教育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在傳統和現代教育理念的碰撞之下,職業教育更要不斷進行改革,才能找出適應職業教學要求的方法,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教學。
在現代化背景下,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隨著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和國際之間的競爭壓力也會逐步增大,許多企業需要大量的國際性人才,這些人才不但有著國際競爭的意識,還有著適應競爭環境的才干。而目前,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上,主要包括以下問題,首先,職業教育環境缺乏對國際型人才需求的緊迫感,同時也對國際市場沒有足夠了解,其次,缺少對國際先進技術的學習,最后,缺少在國際競爭環境中學習、體驗的機會。
伴隨我國經濟、科技的發展,必定會與人力結構、教育體系等等產生聯系,因此,社會發展對于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的質量、數量等等就有了更急切的需求,步入21世紀后,我國面臨著知識經濟等多項壓力,從發展的形勢而言,不同行業的技術水平、產品的生產、機械化的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對于人才的類型也是多樣化的,這便是職業教育所面臨的一項重要機遇。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在各行業中的人力資源中,學歷在初中及以下的層次的員工,還是占據著很高的比例,甚至在部分地區,還有一定比例的文盲人士。因此,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提升各行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從多個途徑來提高在職人員的綜合素質,是一項勢在必行的任務,因此,實施職業教育是種關鍵途徑。
大力發展不同層次、形式的職業教育工作,是目前,我國教育結構體系發展的客觀要求和重要任務,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基本普及,我國正處于充滿大量的中學、大學階段的學齡人口的階段,那么發展后續的各類職業教育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無法升入高中或高中以上階段的各類學校,就需要在其就業之前,進行各種層次的職業教育培訓,提升其機械操作、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方面,西部大開發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都可能造成勞動力的流動。根據數據統計,我國的勞務輸出是比較落后的,比如在墨西哥,全國人口在8000萬,而每年在外務工的人數就達到了800多萬,我國卻遠遠落后。隨著勞動力流動,勞務輸出的擴大,勢必會帶動職業教育工作的開展[3]。另一方面,計算機、網絡技術等迅速發展,能夠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進行有效銜接,構建多樣化的教育體系,這同樣也是良好的發展機遇。
綜上所述,雖然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并且職業教育也是現代教育體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其面臨的挑戰更多,不但要受到體制改革的約束,還要受到現代教育思想上的沖擊,因此,只有改變傳統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措施,完善教育模式,并同時抓好招生、就業等工作,總結過往經驗,才能最大化地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保障職業教育的積極發展,為社會不同行業的人才培養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