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樂 青島青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財政部出臺了管理會計相關的意見和指引,為企業管理會計轉型奠定了政策和理論基礎。傳統的財務會計針對已發生的經營情況進行反映,而管理會計更注重未來的發展。企業進行管理會計轉型不是與財務會計割裂,而是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遵循融合性的原則,優化企業管理水平,共同提升企業管理能力。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收集信息變得更加高效快捷。新技術使財務人員從重復性的工作中獲得解放,可以更加專注于數據的分析、預測,為業財融合也為企業管理會計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
為了適應外部經營環境的復雜多變,企業管理要求將業務和財務融為一體,甚至是財務要走在業務的前端,這就是業財融合,也是管理會計的中心工作之一。伴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也隨之增加,企業面臨的決策越來越多樣化,科學有效的管理能夠優化企業資源配置,助力企業發展。
很多企業都存在對管理會計認識不足的問題,在工作中依然只重視基礎的財務會計工作,或者雖然設立了管理會計的崗位,實際上還是按照財務會計的思路來走。管理會計相對于傳統財務會計發展時間較短,理論基礎也較為薄弱,盡管有一些企業認識到了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但對于如何將這種認識落地,缺少進一步的舉措。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并沒有隨著管理會計的轉型進行完善,使用的還是財務會計的制度和體系,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職責有重疊交叉,容易激發矛盾產生沖突,不利于企業發展,最終導致管理會計轉型失敗。
業財融合需要財務與業務的共同支持,特別是基礎的數據,不僅僅包括了財務核算的數據,更需要業務部門的應用數據。由于各部門之間的溝通程度較低,協調成本高,導致部門間數據信息無法有效整合,協同效應差。再加上不同部門之間的職責和目標并不一致,因此業財融合的基礎天然薄弱。這種業務與財務的脫節,導致管理會計轉型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企業進行管理決策分析需要精確可靠的數據支持,運用各種管理會計工具方法,來實現管理會計目標。管理會計方法依賴于信息化的技術支持,而信息化建設的開展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并且對于技術、設備以及專業能力的要求較高,再加上其建設周期較長,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導致很多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不及時。信息化建設不足,嚴重制約了企業管理會計轉型的進程。
企業管理建設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要求較高,不僅需要掌握傳統的財務能力,還需要掌握有關企業的行業、政策、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業務能力。大多數財務人員更專注于財務核算,業務類型單一,且不主動接受新知識,缺乏管理和業務方面的經驗。綜合素質人才的缺失也讓企業管理會計轉型滯后。
企業管理會計轉型首先需要轉變的是傳統落后的管理理念。業財融合視角下,全面提升管理理念,應立足于企業的實際情況,完善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立匹配的組織結構,要明確崗位職責權限,避免權責不清導致的管理混亂,也要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推進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健康發展。其核心在于將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事后評估,形成一個管理的閉環。
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應當緊密聯系,財務可以與各部門進行有效溝通,收集到必要的信息。財務人員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服務意識,將信息和資源與業務部門共享,確保業財融合能夠順利進行。加強溝通打造一體化的大部門的同時,也要注意各部門的職能邊界,充分利用財務對風險的敏銳感知和謹慎度,識別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風險,有利于企業整體提高對風險的預知和應對能力。
信息化在企業管理會計轉型過程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是連接各部門的重要樞紐。完善的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實現各部門的信息共享,打破信息不對稱,而且能夠改善各部門數據口徑不一致帶來的資源浪費,降低信息成本。能夠將數字加工成數據,數據加工成有用的信息。完善的信息化建設打破了地域限制,一切都在線上運行,為企業走出去,尋找更大的市場創造了機會。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傳統的財務人員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需要,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管理會計的轉型,必須要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首先是專業技能提升,提高分析能力、學習管理知識,提升全局觀。將數據進行分析提煉,轉化為有價值的建議,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同時要開闊眼界,加強業務和技術知識的學習,業財融合需要的是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企業可以通過專業培訓、繼續深造等方法從內部培養人才,也可以引進外部的優質綜合性人才。
企業進行管理會計轉型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為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企業應抓住機遇,推動企業管理會計轉型。企業應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配合信息化的建設,再加上優質的管理會計團隊,才能夠科學有效的推進業財融合,使企業的管理更加高效,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