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平 湖北商貿學院
高校教育工作是培養學生思想品質、人文情懷以及文化素養的重要陣地。大學語文課程對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從目前高校語文課程的教學體系及效果來看,不僅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相對滯后,給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育工作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在新時代下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斷應用,對學生的培養要求也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語文課程不再是僅僅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基礎學科,需要在教學內容上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發展,實現基礎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良好結合,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筆者探究了網絡條件下大學語文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的教學研究,以期通過研究進一步改善高校語文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將對人才的培養從課堂延伸到網絡,從文化教育延伸到素質教育。
作為高等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大學語文課程不僅對大學生進行閱讀、寫作和說話等基礎素質方面的培養,而且語文課程中的不少文章都充分體現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社會正能量,其中的愛國情懷和對真善美的重視都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著深刻影響。大學語文課程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教育土壤,也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實踐途徑。然而,在當今高校的大學語文教育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大學語文日趨邊緣化。究其原因主要有從上至校領導下到學生本身普遍重視不夠,再有學生過于實用主義覺得學語文沒用,第三學生普遍不愛讀書積累不夠覺得學語文很難,多重原因造成大學語文面臨如此尷尬局面。
2.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聯系不夠緊密。部分老師和學生認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的任務,對大學語文課程的認識僅僅局限在其文學教育和生活應用等方面的功能應用,嚴重淡化了語文學科在人文性教育和思想價值教育方面的功能,所以在語文課程開展中往往會出現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
3.大學語文課堂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枯燥、形式單一。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課程內容的深度理解,也沒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刻挖掘文章背后的價值內涵,這種與實際生活脫離的課堂教學,既呈現出枯燥乏味的教學效果,也不利于與學生的積極互動,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以直觀性和實踐性的教學設計來強化教學效果。
傳統教育理念下的大學語文課程定位主要包括學科基本知識的教育和語文科目特有的人文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定位不應當僅僅局限在這兩個方面,尤其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思政的影響下,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定位應當著重強調學生在接受人文教育過程中的素養提升和品格升華。尤其在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受到各方面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精神品格和思想素養方面急需提升,課程思政的融入進一步明確的大學語文的教學定位,即通過人文素養和精神品格的提升強化對大學生的德育教學。例如大學語文課程中對《紅樓夢》的教學在課程思政和網絡條件的影響下,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主動觀看《紅樓夢》并將這一故事產生的社會背景與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進行分析,既引導學生體會到了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和衰敗,也可以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形成以國為重,以人為本的思想價值觀,實現對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價值。
網絡技術作為載體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學方式的有效改善也有利于課程思政與語文課程的順利融合,對于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課程思政的教學價值具有重要的影響。傳統模式下大學語文課程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網絡技術的應用以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都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思政教育效果的良好提升。例如在講解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觀看馬丁·路德·金的演講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通過對美國追求種族平等斗爭史講解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演講背后所傳導的堅定追求以及民族平等的價值觀念,同時課程思政的融入下教師也可以對比國內外社會制度的不同充分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全面培育的教學價值。
立德樹人是思政教育開展的根本任務,也是貫穿高校教育教學體系始終的教學目的,在大學語文課程的開展過程中,課程思政的融入就是要通過立德樹人任務的實現達到培育大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因此,在網絡條件下開展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將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根本的教育目的,在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教學理念的發展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對大學生的素養培育提升到頂層設計的高度,不斷優化語文課程思政的體系建設,以系統的教育體系、完善的教育理念以及創新化的教學方式實現語文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達到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新時代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建設需要充分依托網絡技術來實現,既要從教學理念的優化上與課程思政結合保障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也要從教學方式的改善上推動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的優化發展,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的教學宗旨,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培育為建設方向,不斷推動高校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