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歧峰 朔州市統計局
1.經濟總量持續擴張。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820億元提高到2019年的1057億元,按可比價價格計算,年均遞增5%。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區產總值78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0%。
2.人均GDP穩步提高。2019年,朔州市人均GDP達59269元,按2019年平均匯率計算為859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朔州市已達到中等收入水平,正在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邁進。
3.財政實力顯著增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6年的49.1億元提高到2019年的92.3億元,增長了88.0%,年均增長14.2%。受疫情影響,今年前11個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77.7億元,同比下降11.2%。
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6.2:43.9:49.9調整為2019年5.1:40.0:54.9。
1.農業生產條件持續改善,生產力顯著提高。2019年,全市機械播種面積25.6萬公頃,機械收獲面積18.57萬公頃,分別是2016年的109%和123.0%。2019年全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3.4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任務6.4萬畝;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面積108.0萬畝,整體率先通過了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成果省級核驗和數據匯交。
2.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內部結構更趨優化。隨著朔州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的需求不斷擴大,在服務業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率不斷增加,占GDP的比重不斷提高。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上升到54.9%,比2016年提高5個百分點。
3.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工業化驅動城鎮化發展。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178.4萬人,城鎮化率達56.31%,比2016年提升3.3個百分點。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助推器,為城鎮化發展奠定經濟基礎和內在動力。
1.基礎設施投資平穩增加,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五年來,全市加快城市化進程,增加城市建設投入,優先發展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大污水、垃圾處理工程投入,完善公共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整治市容市貌,積極推進“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城市綜合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2.交通網絡逐步形成,交通運輸興旺發達。全市公路通車里程由2016年的10215.7公里增至2019年的102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2016年的388.7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453公里。汽車保有量(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由2016年的20.1萬輛增加到2019年的29萬輛,年均增加將近2萬輛。
1.教育改革發展成績顯著。2019年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分別比2016年增加了15所和2所,2019年全市普通小學畢業生2.5萬人,比2016年增加0.3萬人;初中在校生7.83萬人,招生數2.64萬人,分別比2016年增加0.36、0.18萬人。2019年,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共招生1.04萬人,在校生3.2人,畢業生1.1萬人,分別比2016年增加0.26人、1.2萬人、0.6萬人。
2.衛生事業穩步推進。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不含診所)272個,比2016年末增加了38個;衛生機構共有床位(不含診所)10045張,比2016年增加了2361張;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覆蓋人口47.5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7.5萬人。2019年末全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不含診所)8905人,比2016年 增 加 了2413人;其中,執業醫師(不含診所)3108人,比2016年增加711人;執業助理醫師(不含診所)713人,比2016年增加283人;注冊護士(不含診所)3467人,比2016年增加1233人。
1.居民生活質量穩步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7500元提高到2019年的35100元,年均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16元增加到2019年的14717元,年均增長8.0%。城鄉居民差距逐年縮小,城鄉收入比由2015年2.5倍下降到2019年的2.3倍。
2.社會保障更加完善。2019年,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0.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9.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8.9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39.3萬人,分別比2016年增加3.4萬人、0.4萬人、0.9萬人、0.8萬人和22.1萬人。全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人數由2016年的4.6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3.3萬人,減少了1.3萬人。
回顧“十三五”走過的歷程,在錯綜復雜、跌宕起伏的市場環境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就,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在轉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