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濤 山東交通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在教育部出臺留學生的相關計劃與政策之后,預計在2020年,我國將有可能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的國家。因為近幾年政策的改善以及各個有利條件的刺激,我國每一年的留學生數量也呈穩步上漲趨勢。隨著來華留學生數量的增長,各種管理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鑒于此,本文擬就留學生來華趨同化管理的對策做一探討。
從以往各個高校針對來華留學生的管理制度上來看,高校對于中外學生管理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化,明顯有失公允。高校在來華留學生管理制度上的“內外有別”,除了文化因素之外,與校園建設的國際化指標也有一定的關系。趨同化管理意味著來華留學生與本國學生在高校校園中應該處在同一種標準及教育體系,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資源、校園待遇等。基本上不需要為留學生設置特殊的管理制度。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相關人員及部門涉及的工作較為廣泛,彼此之間的配合、上傳下達等都需要協調統,這就嚴重影響了工作的進度與成效。另外,教師是學生們經常遇到的人員,所以很多來華留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常常會請教授課教師,而授課教師對于管理工作及流程也不熟悉,所以經常會出現教師也無法幫助留學生比較順利地解決問題。另外,很多管理人員由于語言問題,也會影響與留學生的正常交流,也會經常導致無法幫助留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發生。
構建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體系,是保證來華留學生在我國高校進行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前提。高校的管理工作不能僅僅交給學校的后勤組織和國際學院來負責,更應該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彼此協作。各個高校應該根據中國學生的管理標準,將當前的留學生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將留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安排進行日常化、規范化、合理化、制度化操作,唯有如此,留學生在華學習生活的氛圍才會更為健康與積極。
在實施中國學生與留學生趨同化教學上,需要學校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打造一支專業的教學隊伍,無論是語言水平還是工作能力必須是高素質的;其次,對于來華留學生也要進行基本的入學評價測試,根據學生的水平來合理地安排教學課程和內容。譬如在選修課程上,可以給予留學生一定的靈活性,讓其自主選擇一些感興趣的課程;當然,也要為留學生培養中引入“導師制”,給予留學生更專業與更及時的指導。
很多高校也應該為來華留學生構建專業的輔導員隊伍,整理校園的教學及管理資源,這就要求負責留學生的輔導員教師能夠兼任教學及部分管理工作,專業的輔導員老師要以解決來華留學生的日常生活問題為主(包括學生學籍資料、住宿安排、課外活動等,)協助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為輔。同時,輔導員教師應該對來華留學生的管理工作有一個清晰的流程規劃,而且要對來華留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鼓勵、教育以及溝通協調的作用,讓來華留學生就學有歸屬感。
來華留學生在我國就學,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些文化差異的適應問題,因此各大高校應針對留學生進行以人為本的入學輔導工作,幫助留學生緩解此類問題的發生。首先,可以為留學生制定相關的留學指南和生活指南,在指南中介紹學生生活、購物、交通等基本的信息,并為其介紹相關的政策,以及一些相關的注意事項等,讓留學生能夠提前進行安排、防范,以便更快、更好地適應中國的學習和生活,增強他們在異國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此外,高校還應該針對來華留學生進行相關的道德教育和法紀教育工作。可以邀請法學教師、警察等專業人員進行相關的講座,這樣的講座有助于留學生在入學前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并能夠培養他們的道德習慣。當然,在對留學生的道德教育上也并不能完全照搬那些適合中國學生的教育,要做到因人為宜,因地制宜,用正確的方式來進行。相關的教育講座應該更加側重于學習和友好團結兩個方面,培養留學生友好團結的態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留學生與中國學生更為團結。
中外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學校應該更多地促進來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多開展活動,以幫助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溝通交流中,讓來華留學生了解到中國的文化和國情,同時也能夠促進我國學生對于別國的了解,彼此之間拉近距離,贏得互相的尊敬。
綜上所述,各個高校為適應教育部的政策及來華留學的熱潮,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國家政策工作,同時根據學校自身的留學生情況,制定合理的針對留學生的制度,高度重視留學生的情況,建立趨同化的教學和生活管理制度,逐步實現趨同化的管理,探索出一條更加適合來華留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道路,讓留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