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漢語言文學的關鍵作用不但可以讓人們在新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對中國當代文學內容進行傳承,同時還可以給予人們心靈上的影響。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互聯網技術普遍的使用,據統計,我國網民的數量呈極速攀升的趨勢,同時新媒體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且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媒體,得到了更多群眾的關注。但是,由于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的不斷使用,造成一些網絡流行語不斷涌現,這些語言的存在給漢語言的神圣感帶來嚴重的影響,然而,它卻借用互聯網為媒介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迅猛傳播,導致我國優秀的漢語言文字的發展遭到了嚴重的威脅。就此,互聯網的凈化,讓漢語言發揮它的神圣價值,是目前所有教師要極度重視的問題。
由于受到新媒體環境的影響,勢必會產生新的語言,如網絡流行語言就是現階段最典型的語言概念,它是通過人們在互聯網中的交流進而形成的,該類語言有著很強的個性化色彩,不僅對漢語言文字起到豐富的作用,并且能夠推動其實現各個方面的發展,使得人們對我國語言以及文學有著更深的理解。然而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該類語言并沒有遵循本身的語言規范,如果想要發揮其作用,還需要引導。與此同時,這類不正確的語言組合范式,創新含義的漢語使用方法,給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自己社會公眾文化的影響頗深,對傳統的漢語言文學體系造成了沖擊。特別是針對電大學校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如果沒有正確的進行引導,勢必會進入發展的誤區[1]。
從我國教育事業來看,始終都是沿用的傳統教學方式,就本質上而言屬于平面教學,而且針對內容方面來講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比較多,對于語言類科學來講,最關鍵的就是實踐,應該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眾所周知,知識來源于生活,而且最終也都服務于生活。語言首先應該體現其自身的魅力,要將其運用到詳細的交流交際中,時代的不同語言的交流電也各不相同,在目前的漢語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并沒有利用好新媒體環境,因此,對于學生的個性需求也無從談起[2]。
部分優秀的文學作品利用計算機來實行儲存,這樣不但能夠防止作品的丟失、損壞,并且計算機的儲存具有永久性的優勢,因此,這也是傳統的紙質存儲不能實現的效果。另外,一些圖書館或是雜志社都會運用計算機儲存的方式對部分優秀的漢語言文學作品實行整理與儲存[3]。
針對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傳播,通常情況下是依靠課堂中教師的講授,或者是一些文學類書籍的刊登,以供人們參考。然而這些傳播方式都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前者的傳播過于簡化,通常會導致一些非學生無法得到深入學習的機會,后者針對人們閱讀習慣的不同也會出現很多不便,所以并不能就真正意義上達到漢語言文學作品的良好傳播。進而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對于有關文學作品的傳播有效避免了前兩種傳播方式的缺點,并且自身也具備一定的優勢。由于互聯網傳播不僅高效便捷,與此同時還不會因地區不同、時間不同而受到約束,只要能夠上網就實現。
在全球文化的互相沖擊的背景下,漢語言文學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漢語言文學專業由之前的熱門演變成選擇的冷門,這與漢語言自身的教學模式有著直接的關系。漢語言并非是一門簡單的學科,其本身文字多且復雜,就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加之,教師僅僅是單純的讀PPT,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基本上學生的注意力都會喪失。所以,教師首先要讓課堂變得活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從內心深處體會到漢語言文學魅力所在,這樣才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
眾所周知,隨著網絡的普及,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捷性,同時在教學事業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不難發現新媒體技術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豐富了視野,讓這些學生不再僅限于課本中的內容,借用網絡的便捷性能夠搜尋到更多新奇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換句話說,它在某個層面上,新媒體與漢語言文學并非不存在關聯,因此,應該站在長遠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即便漢語言文學與新媒體之間有很多摩擦性問題,可以漢語言文學要善于利用網絡的平臺來體現自己。借用網絡平臺能夠為漢語言文學帶來很多展示年輕人的機會,它可以互相借鑒、共同發展。另外,漢語言文學能夠善用學生喜歡新媒體這一優勢,讓學生能夠在新媒體中找到與之相關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豐富自己,進而提高學生漢語言文學的功底[5]。
綜上所述,我們國家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它集聚了璀璨的文化,而漢語言文學就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關鍵部分,特別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又迎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同時有效的加以運用,進一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讓漢語言文學走出國門,得到更好的傳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