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楊
全國知名的超級高中,每個省都有那么一兩所。河南的鄭州外國語中學、四川的成都七中、陜西的西工大附中,以及爭議中的衡水與毛坦廠中學。
由于超級高中面向全省招生,幾乎壟斷了一省的尖子生。當周邊的尖子生向超級中學集聚,超級高中一省獨大,周邊高中黯淡無光。衡水中學光2019年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就接近300人;另一所毛坦廠中學,從2014年到2017年的本科達線人數,連續突破一萬人。
超級高中還挖來最優秀的教師。2019年,深圳南山外國語中學20個錄取者中19人畢業自清北。
超級中學往往坐落在省會,有著更多的教育經費。2017年河南普通高中生人均教育經費僅為8149元,而省會鄭州則高達15750元,差不多是全省平均水平的兩倍。
招收全省最頂尖的學生,配以全省最優秀的教師,加持全省最優質的教育資源,超級高中創造出令人咂舌的高考神話。但如今,超級高中最頭疼的事來了。自2019年教育部發布緊急通知后,今年黑龍江、四川相繼發布“不得跨區域招生”的規定。
蛇打七寸,沒有了讓人膜拜的超級學霸,還會有讓人咂舌的超級高中?
有專家表示,能把普通程度的中學生教進北大、清華、復旦、科大等名校才算有“真本事”!某些“超級高中”花招百出、重金引進尖子生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所謂“清北率”的風氣,應該及時采取措施予以堅決扭轉。
超級中學壟斷尖子生,首先打擊的便是教育的均衡發展。
與超級中學風光無限相應的,是縣級中學的沒落。為了爭奪生源,縣中只好進一步加大對當地教育的投入力度,即使一些地區還沒有脫貧,這些年“窮縣富教”的案例并不鮮見。比如,2019年,云南綠春縣作為全國最后一批尚未脫貧的深度貧困縣之一,卻砸了2個億建高中。
因為超級中學的介入,不少省份的高考競爭格局也變得失衡。2019年,深圳富源學校高三第二次模擬考,在理科全市前10名中就占了6名。經證實,富源學校進入二模前100名的學生中,有10余名學生均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高中)轉入。這部分考生的戶籍和學籍遷到了廣東,但人在衡水讀書,最后再回廣東高考。
超級中學是分數決定錄取這一機制的產物,評價機制不變,超級高中依舊會存在。而只有在生源平等的基礎上,各個學校才會想辦法在整體上把教育質量辦好,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有利于區域內的所有學生。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
讓學霸成為超級學霸,沒什么了不起;讓普通學生成為學霸,才是真本事。
適當的掐尖也是一種因材施教,讓更努力、更愿意學習的同學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和資源。所以,超級中學的問題還是得從源頭上解決,不能一刀切。
如果優秀的學生不能去最好的學校,對他們來說是不是一種不公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