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
當夏天辦完轉校手續走進初二(3)班的時候,不斷提醒自己要表現得跟正常女孩一樣,她努力向坐在旁邊的男生遞出友好的微笑,說道:“你好,我是夏天,剛轉來的,以后請多多關照。”男生回了一個微笑:“周子恒,好說好說。”夏天輕吐出一口氣,是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學校,新的開始,新的未來。
在爸爸媽媽和老師的眼中,夏天打小就是個普通的文靜女生,甚至比一般的女孩子還要乖。據媽媽回憶,在她差不多一歲以后,就很少哭了。爸爸媽媽經常慶幸,生了個乖巧的孩子,爸爸經常一邊撫摸夏天的頭一邊夸贊:“寶寶一看就是悶聲干大事的人。”
小學時,夏天的成績一直處于中游,甚至有同學嫉妒夏天上課不太聽,成績也還不錯,升入初中后,課業加重,夏天的成績慢慢下滑,初一期末考的時候已經跌到了班級倒數。班主任李老師發現夏天上課的時候總是容易發呆,對老師的講課沒反應,學習效率越來越差,經常完不成作業,甚至漏掉作業。當爸爸多次被老師請到辦公室的時候才發現,他對自己慣于安靜的寶貝女兒其實并不是很了解。
經過多家醫院的診斷,夏天一家終于接受了醫生的診斷:夏天,智商120,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經過與夏天的主治醫生黃醫生溝通,夏天一家才懂得,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又稱多動癥,但多動癥并不只是好動,相反,不動的女孩子更需要關注。這類孩子成績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在別人眼里他們已經發揮了自己的真實水平,但注意力不集中引發的缺乏計劃性,往往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回憶半年來與醫生和醫院的頻繁“互動”,夏天覺得爸爸媽媽似乎比她自己更焦慮,焦慮之外還有一份自責,因為爸爸曾經說過,是他的溺愛耽誤了自己的成長,也擔心長期用藥,對身體不好。自從夏天確診后,曾經的“縣狀元”媽媽就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照顧自己,美其名曰實現了自己的“終極夢想”——找到一個愛自己的王子養自己,做一條快樂的咸魚。所以夏天一直很堅強,為了自己,更為了愛自己的人。
因為爸爸工作調動,夏天初二轉校,開始融入新的班級,雖然一切都很陌生,但值得慶幸的是,再沒有人叫她“小呆子”了,十一小長假,學委王粒粒還邀請她一起秋游。夏天也覺得自己開始變得和別人一樣,不再是那個被孤立的人。
經過半個多學期的了解,夏天發現同桌周子恒是個真·學霸——成績全優,學生會勞動部部長,跆拳道黑帶選手,各方面都閃閃發光,儼然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周子恒也經常會在學習中默默地幫助自己,讓她感到很溫暖。
有一天中午,教室里只有幾個人,夏天正翻著一本關于多動癥的書,周子恒湊上來問:“多動癥,你感興趣?”
夏天抿抿嘴,終究還是避開了答案:“怎么,你了解這個群體嗎?”
周子恒笑笑,還是第一次見面那種淺淺的笑,猶豫了一下說:“太了解了,因為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夏天愣住了,她突然不知道怎么將話題繼續下去,正猶豫著怎么問出自己的問題,周子恒自己說道:“我天生沒有安分樣,一年級的時候,我經常往課桌下面鉆,隨便走動,還把老師關在教室外,關鍵考試還沒成績。后來老師沒有辦法,讓我爸去醫院開退學證明。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我患有多動癥……”
聽著周子恒的故事,思考再三,夏天問出了自己最想問的問題:“那你,現在好了嗎?”
周子恒頓了一下,說:“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呢?我現在還是需要輔助藥物,因為這樣會讓我保持一個很好的學習和生活狀態。畢竟初高中時期,對于注意力的要求很高。但沒什么遺憾的,只不過比別人多戴了一副近視鏡而已。”
夏天聽著聽著,也向周子恒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其實在夏天轉學的第一天,當班主任向夏天爸爸了解夏天的情況時,恰好去辦公室交作業的周子恒聽到了一點。但看著夏天安靜的樣子,一直不知道怎么開口提起這個話題,直到那天中午。
靜靜聽完夏天的講述,周子恒坐直了身子,伸出右手,道:“你好,同行者。”夏天也笑著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周子恒說:“醫生說,每個班至少一到兩名多動癥的孩子,我們班就是我們倆了,以后請多多關照。”
看著周子恒燦爛的笑容,夏天突然釋然了,這么長時間的壓抑與不自信、自我懷疑與忐忑,如陽光般閃耀的周子恒向她證實了自己也可以像他那樣,一樣的優秀,一樣的健康成長。
(本刊原創稿,感謝寧海縣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主任黃敏輝醫生的支持)塔塔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