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錦秋
近日證監會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將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推動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筆者認為,既要通過專項行動治標,同時要強化上市公司內部約束以治本。
近段時間以來,部分上市公司發生資金占用、違規擔保、財務造假、操縱并購等問題。此次證監會專項行動,一是通過上市公司自查、現場檢查、整改等,以整改促提升;二是健全公司治理的制度規則,進一步落實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的職責界限和法律責任;三抓好關鍵少數的培訓,營造氛圍。
上市公司自查自糾是本次專項行動的關鍵環節,但實控人等是否會如實反映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或許對有些上市公司來說要打個問號——既然實控人等敢于邁出違法違規這一步,自然對問題是能瞞就瞞、能拖就拖,或不愿輕易將吃進嘴里的肥肉吐出來。
要搞好本次專項行動,最關鍵的當然首先是要發現問題。為此筆者建議,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可依照《上市公司現場檢查辦法》,圍繞“資金占用、違規擔保、財務造假、操縱并購”等重點問題,采取全面檢查、專項檢查、現場走訪、列席會議、回訪檢查等方式,加大對上市公司現場檢查力度,排查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相關問題。
一些上市公司被大股東以資金占用、違規擔保所掏空,變得弱不禁風、甚至缺乏存續能力,監管部門通過現場檢查發現問題之后,就要予以監管處理或督促相關主體限期解決,要讓上市公司及時止血或回血,恢復或強健持續營運能力。比如對“資金占用”這個突出問題,可按相關規定要求大股東等通過抵扣紅利、轉讓、拍賣股份和資產等途徑實現現金清償;大股東確實不具備現金清償能力的,可采用“以股抵債”(資產質量需符合要求)方式清償。
再比如對“違規擔保”這個頑疾,可按照2019年《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來操作。上市公司法定代表人未經授權擅自為他人提供擔保的,若債權人善意的、合同有效,反之則合同無效。對上市公司為股東或者實控人提供關聯擔保,債權人要證明善意,應當提供證據證明其在訂立擔保合同時對股東大會決議進行了審查通過,簽字人員也符合公司章程的規定。對惡意違規擔保,上市公司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認定違規擔保合同無效。
治標的同時更要治本,靠監管部門檢查以及后續法律訴訟程序,或難解決所有問題,而且新的問題也將層出不窮產生。事實上,2005年證監會就出臺《關于集中解決上市公司資金被占用和違規擔保問題的通知》,重點解決上市公司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問題,然而直到目前這些問題依然頻頻發生、甚至愈演愈烈,其中關鍵是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存在根本缺陷,對實控人等缺乏有效的內部制約機制。
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內部制約機制,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關鍵,也是框定控股股東、實控人等職責界限的關鍵。如何形成內部制約,關鍵要靠中小股東、靠機構投資者。要引導中小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積極維護自身利益,更多主動參與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表決,推動市場形成股東積極主義。同時,監管部門也要進一步完善法律規則,要將涉及投資者利益的重大事項全部納入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程序。
目前很多中小股東并不愿意參與股東大會,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即使參與也難影響表決結果。一股一票的表決機制讓大股東一股獨大,為此應引入成熟市場的表決權限制制度。比如1000股以內每1股擁有1個表決權,從1000股到1萬股,則每5股1個表決權……同時可規定,任何股東不論持股多少,最后只能享有20%的表決權。要防止一個股東說了算,破除影響中小投資者參與股東大會的桎梏,充分調動廣大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積極性。
目前董事等選舉雖然采用累積投票制,但由于中小股東缺乏行權核心,這個制度其實很難有效利用。若建立了股東分段表決及表決權限制制度,可在此基礎上選舉產生董事、獨立董事、監事;同時可規定,任何股東提名選舉產生的董事(包括獨立董事)不得超過董事會成員的60%,任何股東提名選舉產生的股東監事、不得超過股東監事總數的60%。要讓董事會、監事會組成人員更多包括各方股東代表,從而對大股東等形成有效內部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