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和可再裝包裝被認為是2020年的兩大趨勢。
市場研究機構英敏特的研究發現,全球許多消費者并沒有認識到個人在可持續發展努力方面的責任,他們希望產品和包裝制造商帶頭。The Packaging Reset報告表明,即使回收能力尚不存在,制造商和品牌開發和商業化可回收需要創新,但還確定需要更好的收集系統和回收過程。
報告發現,雖然很多消費者都熟悉“減少、再利用、回收”的理念,但他們需要被提醒將包裝退回到適當的回收箱或商店的回收系統。該研究還強調了獨立的無包裝商店的增長,但表示,如果要使店內可再裝成為常態,這個操作對顧客來說需要“快速和容易的”。該報告稱:“這可能需要向自動售貨機式方向發展,這種自動售貨機可以方便、準確地分發產品,不會造成浪費或混亂,還可以計算和跟蹤成本/支出,以便快速支付。”
英敏特全球包裝總監David Luttenberger提醒說,如果沒有包裝作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主要溝通渠道之一,品牌推廣可能會面臨挑戰。Luttenberger表示:“品牌應該通過可再裝來提供難忘的體驗,從而創造品牌參與感,而那些在可再裝時帶來一些戲劇性體驗的品牌最有可能獲得成功。”
盡管許多較小的可再裝使用的容器比如是很有吸引力的傳統玻璃罐,但如果可再裝成為主流,消費者就會希望一直有能方便使用的可再裝選擇。通過滿足這種需求,品牌就有機會確保他們的信息得到維護。例如,聯合利華旗下品牌Axe和多芬的止汗香體膏采用可再裝新包裝之后,容器將能持續使用長達8年,能防止消費者丟棄100多個止汗膏。這不是聯合利華第一次嘗試可再裝容器形式的包裝了。它曾在2010年推出過洗衣粉,當時消費者需要將使用完畢的外包裝清洗干凈,退回到商店,但由于太不方便,實驗失敗了。但這次它取消了這些環節,把容器的處置權交給消費者。(簡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