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漢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農墾分行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 年10 月18 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 年2 月4 日,國務院公布了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 年3 月5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 年5 月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規劃共分11 篇37 章。規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階段性謀劃,分別明確至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22 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
金融產品是憑借資金融通為目的的過程之中的各種載體,其擁有的形式是多樣的,包括貨幣、外匯、黃金、有價證券等等。金融產品的創新,其主體是用戶,以用戶為重心,在技術、思維、產品組合等等方面來進行創新,通過不間斷的為用戶提供金融服務,最后達成銀行的經營收益的目標,即把利益最大化以及風險的程度最小化。伴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改革深化,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收入的增加,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是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焦點,不僅人們對于金融產品的需求在增加,而且金融產品的供應也在不斷的擴大。所以對于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的創新是非常的必要的,對于金融產品的創新問題的不斷深入研究也勢在必行。在當前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發展現狀之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之一是金融產品創新的種類還比較少。雖然金融行業之間的競爭日益的激烈,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種類依舊較少,選擇的范圍太小。其中之二是金融產品創新的同質化嚴重。我國的許多金融產品創新都是模仿國外,根據自己國情創新的金融產品則少之又少,同質化的情況嚴重。其中之三是金融產品的創新仍然處于初級的階段。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應結合所在區域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研發。通過適應區域鄉村振興需求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提升所服務區域內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方式、服務產品選擇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方式創新與金融產品研發應從區域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實際和需求入手,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研判,制定相應金融服務方式與金融產品的研發、宣傳、推廣和應用。二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與金融產品應最大限度的滿足區域農業發展、農村建設以及農民增收為主旨,在服務的內容上貼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實際和農民在農業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需要。三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內容與金融服務產品應注重市場營銷環節的策略制定,在價格策略、宣傳策略以及普惠性上應能夠從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民的認知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的研判,使商業銀行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四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內容與金融服務產品在辦理程序上、辦理門檻上、金融風險防控、信用防線評估方面應區別于一般金融服務客戶和金融產品,最大限度的體現普惠金融的特性,以農民的實際利益為出發點,避免設置門檻過高、程序復雜所帶來的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受眾接受意識不強情況的發生。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商業銀行在滿足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在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金融服務中,應從供給側進行改革,努力提升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在具體業務開展中,一是加強調查研究,對能夠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金融服務范圍和需求側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服務方式和服務產品。二是動態優化金融服務方式和服務產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深入,取得的成績不斷豐碩,農業發展、農村環境、農民增收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呈現出動態變化的趨勢,因此在金融服務方式和服務產品的業務開展過程中應動態評估、不斷優化,以適應動態發展的需求。三是加強自身建設,通過理論與業務的持續學習,提升商業銀行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養,以商業銀行自身建設為切入點,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產品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