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沐潔 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目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和市場,出國加強技術交流和市場開發能有效的提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國有企業出國活動是在企業提前計劃,政府批準計劃,企業擬執行或更改計劃,政府批準更改和執行,企業申請出行,政府批準出行的模式下運行的,國企出國境管理工作在促進企業發展交流的同時,一方面要合理合規,防止國有資產、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也要廉潔自律、遵紀守法維護國家形象。在此情況下,國有企業的出國活動日益頻繁,矛盾也就顯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市場經濟就是以市場為導向,而市場具有瞬息萬變的特點,需要抓住第一信息,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才有可能獲得市場利益,目前國有企業去行政化還不完全,高層還屬于行政干部,如:廳級團組因公出國(境)申請一般要先經過企業內部的外事部門管理部門、行政管理部門、外事負責人員審批,隨后再通過國資委、省政府、省委、省外事辦、外交部、大使館等部門的審批,一套流程下來得一月開外。若在純市場運作情況下,很可能會錯失先機。
2.國有企業出國管理中規定,企業要對因公出國團組成員信息、國家、日程安排、出訪時間、任務、經費來源等內容進行公示,要求嚴格控制人數,歸國后對出行成果進行匯報,一方面對企業的商業行為前期就進行了公開,不利于商業秘密的保護和保證談判質量,另一方面一次出行不一定會有立竿見影的成果,都是在不斷的交流和商討中推進商業合作的,出訪歸來的情況報告沒有實際內容的。
3.企業的一次出行可能涉及多個國家,非申根國家要逐一簽證,因為簽證的工作日長短不一,很多時候顧此失彼,延誤出行。此外,國外的食宿交通票據管理體制和國內大不相同,國企出行又要遵循票據報銷制度,這就要求企業出行必須找第三方中介公司,無形中增大了財務支出,也存在操作上的不便。
就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國有企業走出去的步伐,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存在呢?
1.國企在出國管理上自主性不強。國企的對外交流開放程度較之民營企業要滯后一些,企業本身的機制體制和市場信息不完備,政府也不放心國有企業沒有武裝就走出去,加強監管是處于保護和規范的目的,但是監管的方法幾乎照搬了公務人員出國的一套流程,限制了企業的自主走出去的市場行為。
2.政府外事管理部門對企業了解程度不高。省屬國有企業在省外辦的領導下開展外事管理活動,主管部門管面對眾多出國業務,沒有充分的了解企業特點,在一些問題上不夠靈活和接地氣,剛性較強,缺乏企業出國的綠色通道,國外企業不可能去處處遷就國內企業的反應慢、時間長,國有企業也不能突破政策規定去洽談業務,一來二去,資金、人員、成本等等因素都會發生變化,很多合作事項談到一半不能繼續,兵貴神速,企業合作談判也貴神速。
3.不懂也不動也是制約企業走出去的一個因素。國企“走出去”少,對外市場了解不夠,從嚴治黨和巡視檢查后,一些人員的不擔當不作為,也阻礙著國有企業出國活動。集中體現在出行目標不明確,停留在體驗、感受的基礎上,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專業技術知識的支撐。同時一些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沒有形成有效激勵機制,主動性不足,存在不動最安全的思想心態。
互聯網時代讓世界經濟趨于一體化,充分利用互聯網去了解和溝通也成為當下快速發展的世界方式,不斷的去協調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使其更加融合,共同助力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走出去和引進來協同運行,不斷加大企業核心技術提升和市場開發深度,加速企業發展,創建企業的世界水平、世界品牌。
1.充分利用網絡,涉外的大量前期工作通過網絡平臺來完成。不斷加強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大數據分析,軟件平臺、視頻會議等多種手段,充分了解合作對象的信息,提前磋商合作意向,能通過網絡談判的就不萬里迢迢的往外跑了,切實需要的,也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開展,不是一廂情愿的去考察感受,減少無效出國。
2.加強政府和企業的溝通。一方面企業要多學習政策,在吃透政策的基礎上開展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在規則程序制定上要多向企業調查研究,以服務企業發展為目的,為企業的出國創造條件,加強彼此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企業的經營才能更好地與世界接軌。
3.講好企業故事,不僅走出去尋合作、找項目,也要引進資金、項目、技術、人員?,F代實體經濟逐漸體現出項目為王的態勢,我們企業走出去不僅僅是產品賣出去,工廠建設出去,同時也要不斷尋求自身企業的優勢特點,吸引世界各地的人走進來,資金、項目、技術也帶過來,引入多元化股權,發揚企業家精神,構建現代化企業管理體系,讓合作實現雙贏,努力創建世界級國有企業,給世界講好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