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迎 惠民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社會保險基金建立的主要目的為全體公民共享國家財富,是我國各種意外情況之下,居民基礎生存保障的有效手段。基金由用人單位與個人共同承擔,政府部門統一管理,確保分配的公平性。但現階段社保基金財務管理體系中仍存在多種風險,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進行控制。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主要指依據國家相關法律制度的規定對于一段時間內社會保險基礎的總體收支狀況進行核算,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未來一段時間內社會保險基金征收與支出的預算管理,提升社保資金使用的公平與效率,也避免社保基金整體出現嚴重負債運行的狀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工作基本上每年集中開展一次,是一種基于已有信息進行未來賬戶收入預測與資金分配的工作,帶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質與預算風險,但同時也是社會保險事業正常發展的核心保障措施之一。
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主要指在第三方的參與之下,對于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與消耗進行財務信息校對,確保一段時間內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規范性,是確保每一分應當投入社會保險體系的資金都為社會保障事業服務的有效措施。由于社會保險基金自身體量較大,來源及消耗渠道的多樣,會計核算工作復雜程度極高,需要多種材料的支持,應當包括但不限于原始財務憑證、年度財務報表、社保賬戶、收支登記簿等等。這些材料都源自不同財務部門日常工作的留存。因此,雖然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是一項集中開展的工作,但需要全部財務人員完善日常工作的支持。
社會保險基金增值保值就是利用剩余基金進行投資或者其他形式的金融運作,實現運營營利與基金增值。該項財務工作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雖然,由于社會保險基金自身的重要價值,其在參與投資或者金融運作時,相關部門會給予一定優惠與選擇便捷權力,國家也會將國債等穩定收益的項目優先交由社會保險基金投資。但一方面,投資行為自身便帶有一定的風險性,無論何種優惠措施也無法完全消除該種風險;另一方面,社會保險基金運作人員決策并非總是指向正確的方向,尤其是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數目并不豐裕,增值需求較高的背景之下。社會保險基金運作的核心思路是以增值為最終追求,但保值為執行思路。也就是說,社會保險基金在制度上是不允許參與高風險項目的投資。
社會保險基金運轉的基礎邏輯為青年人贍養老年人[1]。在這種模式之下,人口結構對于社會保險基金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推進,養老基金的領取漸漸超過了青年人支付能力,且二胎政策開放后產生的大量勞動力轉換為社會生產力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這些因素都導致社會保險基金負債運行的風險不斷增大,且對于部分經濟結構存在問題的區域,失業保障進一步加劇了負債運行的風險。
即社會保險基金運作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風險,在上一段落已經進行詳細論述。但該種風險對于社保基金來說并非高危風險形式,運作人員通常只會進行穩定收益投資與政府擔保投資。
資金流動性風險主要指社會變化的影響會瞬時體現在社保基金之上,但社保基金管理調整卻較為緩慢,從而導致短期內資金供應不足的問題產生。面對該種風險形式,社保局一般會采取預留風險應對基金的模式,保證社會變動情形下,社保體系的正常運轉。
信譽風險主要指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內的人群,通過制度漏洞的模式額外領取保障金額,造成社會保險基金非正常用途流出。雖然隨著現代保險制度與監管體系的完善,該種現象出現的概率明顯降低,但尚未完全杜絕。如在部分農村地區,存在人員隱瞞直系親屬死亡信息繼續領取養老保險,導致社會保險基金流出,不利于社保體系的正常運營。
保險基金繳納風險主要指部分企業由于自身運轉出現問題,長期拖欠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導致保險基金來源出現問題[2]。或者存在企業通過故意虛報員工收入的模式降低社保繳納額度,該種現象在新興行業中尤為嚴重,由于收入方式更加多樣,銀行及現有體系無法形成有效監管,社會保險基金征收仍存在較大的漏洞,為社會保障體系運轉帶來較為嚴重的風險。
雖然現階段個人賬戶建立已接近全面完成,但在實際管理進程中仍存在多種風險形式。如企業與個人在社會保險繳納過程中私下達成違法協議,沒有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進行資金繳納,進而導致個人賬戶數額出現問題,嚴重干擾了銀行方面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從而產生財務管理風險。
無論是個人保險基金非法領取還是企業非法繳納保險基金,從根源上來說都是現有保險制度無法全面覆蓋社會保險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3]。因此,相關部門要完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使其更加適應現在社會環境,充分發揮社會保險及其相關的監管、財政、稅收、衛生、人社等多個部門的價值,全面推進政府各部門間信息交換機制,避免社保基金運轉中由于信息差距而產生的多種風險形式,最大可能保障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性。此外,針對現代社會的飛速變革與保險制度及法律更新周期較長的矛盾,可以在現有制度體系中提升特定條件下相應監管體系的價值與權限,使新形勢、新問題出現,但新政策沒有產生的階段,社保可以通過監管體系強制加入,避免隱性問題向社保風險的轉化,保障社會保險基金的正常運轉。
即在現有社保基金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全新基金引入的方式用以彌補現階段普遍存在的基金缺口問題。以國有企業為例,可以通過國有資本多元化轉化的方式,在不改變實際資本持有狀態與結構的基礎之上,建立員工福利基金,用以與現階段存在養老基金、工傷基金等缺口進行呼應,在為員工提供更加全面社會保障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分擔社會保險基金的壓力,降低負債運行所產生的多種風險。
以現階段社會背景與社保體系風險的角度進行分析,加強個人賬戶管理的核心便是優化個人保險賬戶信息查詢渠道,使其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快速實現賬戶余額查詢,進而通過員工進行企業社保基金繳納行為的監管。企業社保基金非法繳納的來源在于員工對于社保體系、制度與價值的不了解,給予企業違規操作空間。但在信息查詢渠道暢通之后,員工不需要詳細了解社保制度,從同收入人群賬戶余額變動幅度便可以明確企業社保繳納行為的違法性與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實現對企業行為的有效監管,提升社保基金管理效率。
除上述問題之外,社保基金財務管理風險的產生與財務人員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關聯。因此,社保局要加強財務人員的管理培訓。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對于制度體系與社會狀態的了解程度,使其在保障自身工作順利完成的同時,能夠對工作流程與方法的優化給出可行性建議,提升社保基金財務管理體系優化的速度,進而實現多種風險的控制。
社會基金對于我國社會穩定有重大價值。相關部門要加強社保基金風險了解程度,制定針對性風險控制措施,并依據社會變革實時進行社保制度與工作體系的調整,確保社會保險始終與社會發展保持一致步調,避免多種風險的產生,提升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