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 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
在空氣中所包含的固體和液體顆粒物可以統稱為大氣顆粒物。PM2.5 主要是在大氣成分中雖然含量比較少,但形成PM2.5 的主要源頭是工業生產和尾氣排放中燃燒后的殘留物,這其中包含許多有毒有害成分。這些細顆粒物的粒徑越小,在大氣中存在的時間越長,當人們吸入這些細顆粒物后,就越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PM2.5 毒性高,還會影響大氣的能見度與大氣能量平衡。以如今的霧霾天氣為例,PM2.5 就是評價灰霾復合型的主要特征量。PM2.5 細顆粒物已經成為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所要求的監測指標之一。我國許多城市霧霾天氣日益嚴重,PM2.5 就是其首要組成部分。了解細顆粒物PM2.5 的污染來源與危害,才能制定針對性的防治對策。
PM2.5 的來源比較復雜,包括不同的化學組分,而且隨時會發生變化,是一種典型的大氣污染物。PM2.5 既可以由污染源直接排出,又可以是多種污染源排出的氣態污染物經過冷凝或發生非常復雜的滑雪反應之后所生成。PM2.5 中的一次粒子來源主要是工業生產、生物制燃料燃燒、化石燃料燃燒。半揮發有機物在溫度的影響下可以凝結成顆粒物,其所生成的就是可凝結粒子。二次粒子主要是由多相化學反應形成。PM2.5 在大風天氣下會發生擴散,風速越大擴散速度越快。如果沒有風,或者風速很小,PM2.5 往往就很難擴散,而且濃度會不斷增大。
經過研究表明,大氣顆粒物對人體的健康會造成很大的損害。當人體吸入顆粒物之后,就會產生肺炎、氣喘等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如果某一地區的顆粒物污染程度比較高,就會導致這一地區人群的死亡率提升。影響人們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PM2.5,由于其顆粒小,因此,可以直接穿透呼吸道中的防御毛發狀結構,繼而入侵到人體的內部。至于顆粒物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損害,會產生何種疾病將取決于顆粒物自身的幾個要素。首先,顆粒物的成分將會決定其是否有害,或者誘發何種疾病。第二,顆粒物的濃度和暴露時間將會決定對人體是否會造成更大的危害。第三,污染顆粒物的粒徑將會決定其是否會滯留或者沉著在人的呼吸道之中。
PM2.5 會吸收和散射光。其所吸收的光主要是由于內部的碳黑以及碳黑細顆粒所致。這些細小的顆粒會在空中均勻漂浮,還會產生霧霾。盡管霧霾最終會消散,但其成分復雜,是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霧霾對于人的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損害極大。由于大氣中的雨水會出現凝結,會形成PM2.5,如果其濃度越來越高,就會不斷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致當地出現干旱。還有一些地區的PM2.5 的雨水凝結核數量會不斷增加,導致天空中的雨水越拉越多,容易誘發暴雨天氣。
在空氣污染中,PM2.5 是其主要的污染物。近幾年來,我國各大城市的霧霾天氣正在不斷增多,而且霧霾現象日益嚴重,這就使得PM2.5 污染所帶來的危害日益凸顯。由于我國的空氣污染治理體系還不夠完善,PM2.5 又在困擾我國環境、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國必須要重視大氣污染的防治工作,有效改善空氣質量。
PM2.5 細顆粒物主要來自工業生產所排放出的大氣污染物,因此,需要合理規劃工業生產,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問題,才能改善現狀,減少PM2.5 所帶來的污染。要積極發展低消耗、低碳項目,及時淘汰落后的產能。要了解新型工業形態,既要保證經濟增長,又要確保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把控源頭,執行清潔生產,加大審核力度,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確保各大企業嚴格按照減排指標的要求進行操作,共同促進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車輛尾氣污染是造成PM2.5 污染的主要來源。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產生尾氣,這些尾氣中包含的細顆粒物數量比較多,種類各異,比如一氧化碳、氧化氮等成分,當尾氣排放到空氣中之后,就會在陽光的影響下出現光化學反應,形成光化學煙霧。為減少尾氣排放,就要對機動車的排放標準進行優化,倡導公交優先,提高公交的出行比例,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控制機動車的行駛數量,減少尾氣排放。要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選擇清潔燃料,將PM2.5 污染降到最低。
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在建項目,這些項目會產生大量的揚塵,揚塵也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加強對揚塵的治理,可采用灑水的方式避免出現揚塵,還要對渣土運輸進行科學管理,實現文明施工。要采取有效的綠化措施,減少裸地占比。避免工地中出現大量的揚塵。要采取防風固沙等措施減少揚沙現象。重視濕地資源的建設和保護,不斷增加綠化建設的比例。
要積極研究PM2.5 細顆粒物的來源,為大氣污染防治對策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據,加大技術研究與開發力度,使污染治理工作頗有成效。要加強對霧霾天氣的預報,提高監測水平,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保護環境和人們的身心健康。要了解霧霾形成的原因、規律,這樣就可以及時進行預警和預防,有效改善空氣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大氣細顆粒物中,需要高度重視PM2.5 所帶來的危害,了解其產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解決對策。由于PM2.5的危害日益嚴重,尤其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會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僅僅通過國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不足夠。各地區要團結一致,明確防治目標,通力合作,確保公眾充分參與其中,意識到PM2.5 所帶來的危害。政府要發揮出主導作用,企業要高度配合,提高自身責任感,這樣就可以改善空氣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