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鵬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913)
上海打撈局4500噸浮吊是上海振華重工自主設計、制造的一艘全回轉浮式起重機,船體型長198.8m,型寬46m,浮吊配置一臺振華重工自主設計制造的起重能力為固定吊載4500噸、全回轉吊載3850噸的大型海洋工程起重機,配備了國際先進的DP3動力定位,可在無限航區航行。整個工程巨大,運行1000余天直至交機,施工期間的安全事故為“零”;項目團隊把安全生產作為首要任務去嚴格管控,才收獲了目標的成效。
(1)項目組從安全文化建設的角度上出發,將“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深入人心,將“以人為本”做到實處。項目組管理人員深知要想單純依靠命令、指示、規定、教育、強制等安全管理的方法來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其所能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要想真正做好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必須采取團隊自主活動。而“零事故”活動的提倡及實施恰恰幫助項目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從“零事故”實施的范圍來講,該活動是通過全員參與、安全預知的方法解決崗位危險及存在的隱患,最終實現工作現場的安全,從而創建一個健康的工作環境。簡單來講,就是促進員工自覺減少不安全行為
(2)讓項目施工人員認識零事故是最大的節約,項目組定期將持續零事故的良好現象作為物質和精神獎勵;將“零事故”安全生產管理的價值呈現在企業管理者及施工人員面前,讓施工人員明白安全工作不能有一點偏差,因為每一次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將給項目帶來難以承受的重擔。安全稍有疏漏就會釀成事故,給人員生命造成危害,財產造成損失。倡導“零事故”活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而解決安全成本問題。
船體艙室結構及起重機箱體結構眾多,有限空間作業風險因素高,如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等對施工人員的生命存在很大威脅。項目安全小組應對措施如下:
(1)建立有限空間作業的相關制度。①建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度,明確項目內部各有限空間作業時的負責人;②建立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嚴防未經審批就盲目作業的行為;③建立有限空間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制度,規范作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④建立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制度,通過培訓提高有關人員對有限空間作業的認識,避免因認識不足而蠻干從而引發事故;⑤建立有限空間作業應急管理制度,有了應急救援的制度和預案,并事先進行應急演練,即便發生緊急情況也能做到處變不驚,科學施救;⑥制定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讓員工知道如何做才是安全的。
(2)踏踏實實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培訓。①告知施工人員有限空間作業的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在作業之前就能有個充分的認識和自我保護的意識;②施工人員學習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操作規程,并在每次作業時要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③培訓施工人員正確使用檢測儀器、勞動防護用品,會使用檢測儀器,才知道即將作業的有限空間是否適宜作業,如不適宜好采取措施改善作業環境,會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才能保證施工人員作業時不因錯誤使用勞動防護用品而受到傷害;④培訓施工人員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措施,從以往事故來看,好多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就是因為員工不懂得緊急情況下如何處置,最終釀成了事故。
項目上起重吊裝作業每天都在進行,小到幾噸的鋼板材料,大到上千噸的構件吊裝,如起重機的回轉盤總噸位就達2500噸;所有的起重吊裝作業要確保萬無一失,否則將會造成重大損失。項目組對起重施工作業采取了有效的預防及應對措施:
(1)對大型構件起重制定專項施工方案。施工前項目上組織工程技術人員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專項施工方案由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核簽字;對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大工程,項目部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然后再走審核和簽字流程。
(2)對吊裝作業中的危險源分析并預防。項目上的起重危險源主要包括:
①吊索具(鋼絲繩、卸扣、吊梁、吊耳等)選用不當或存在缺陷,導致斷裂,使重物墜落;②吊鉤上懸掛的鋼絲繩脫鉤,導致重物墜落;③起吊產品部件進行安裝的過程中,未使用攬風繩進行控制,導致部件之間發生碰撞,使部件損傷;④部件上的吊耳,焊接處嚴重銹蝕或焊縫缺陷,未采用修補或加強措施,導致起吊過程中吊耳撕裂;⑤高空作業人員不戴安全帶或不正確使用安全帶,導致事故;⑥梯子平臺、欄桿沒有及時安裝,格柵板沒有及時安裝,導致作業人員登高作業失足墜落;⑦高空作業人員未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要求進行施工,導致工具或多余材料墜落;⑧構件吊裝前,未清理構件上的雜物,如廢鐵塊、螺栓、焊條等,導致雜物墜落。
認真分析危險源,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影響因素、管理的缺陷等方面全面開展辨識與評估,形成起重安全風險與控制清單、起重安全風險分布圖;分級落實管控責任主體,前置風險管控。
項目生產施工后期交叉作業增多,特別是在起重機結構件總裝到船上后,上下立體交叉作業,以及處于空間貫通狀態下同時進行的高空作用,這些都屬于交叉作業范疇,極易發生墜物傷人、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安全事故。項目組預防措施如下:
(1)明確各施工內容和各專業的施工關系。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所確定的所有施工內容和專業,需理順之間的聯系,是平行關系還是先后關系,是時間關系還是空間關系;以及各工序之間的順序,要明確每道工序的上一道和下一道工序分別是什么,最大限度的為下道工序提供條件以便提前實現下道工序的提前穿插施工。
(2)分階段對交叉施工進行管控。
①施工準備階段: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作業指導書,并對施工班組進行工程技術交底;施工各方之間簽訂施工安全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職責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編制應急預案,明確應急救援和體系,定期組織演練,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熟悉應急程序,掌握應急技能,逐步完善,降低事故的危險程度;
②施工作業階段:施工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佩戴齊全;進行高空、起重、腳手架搭拆等作業時,應對施工區域采取全封閉及隔離措施,應設置安全警示標識,警戒線派專人警戒指揮,放置高空墜物、吊物墜落等危機下方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在同一作業區域進行動火作業時,作業方必須事先通知對方作好保護,對無法清除易燃物品時應保持安全距離,并采取隔離和防護措施。動火作業結束后,作業單位必須及時、徹底清理現場,不留安全隱患。
因4500噸浮吊是船體與起重機的一體化工程,臨水作業無時不在。風險系數較高,如何做好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貫穿著項目始終;特別是在后期試航階段,起重機在海上進行吊裝作業,對安全方面考驗更加嚴峻;項目組高度重視,有效控制風險。
(1)嚴格遵守臨水作業安全操作規程,臨水作業一定要正確穿著救生衣,嚴謹單獨作業,必須有監護人。
(2)做好上下船舶安全,船舶靠泊或者并靠時要正確放置跳板和安全網、時刻注意水流和天氣的影響。
(3)通過專業知識培訓讓每個參與施工的人員掌握救生艇等設備的如何使用;增強安全意識,如大風等惡劣天氣禁止靠近船邊等。
(4)以預防為主,臨水區域設置防護設施,樹立有關安全警示標志,夜間作業必須有足夠照明等,
整個項目周期長,流動機械每天都在使用,鏟車、汽車吊、登高車、液壓平板車等多而雜,機械設備的安全操作直接關系到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項目的正常開展,必須消除和控制流動機械施工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加強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以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1)嚴格按照工藝方案執行,做好交底工作;做到正確選型,合理調配。如大型的構件轉運需要多臺液壓平板車聯動,大型汽車吊吊裝作業等;根據相關流動機械的理論數據和技術要求,合理安排流動機械才能充分發揮流動機械使用效率并能降低使用成本,在安全性上也有保障;
(2)持證上崗,貫徹執行定機、定人、定崗責任的“三定”制度。讓每臺流動機械都有專人保管、檢修、操作,“三定”制度是施工生產和設備管理工作的基礎,執行的好壞直接影響項目的生產效率、施工安全、機械設備的完好性等;
(3)完善組織機構,成立項目流動機械管理小組,小組負責人根據使用申請統一安排,建立機械設備動態時間表,掌握每一臺設備的狀況,實現跟蹤管理。通過動態表可以看到每臺設備在任何時間的工作或待機狀況,定期檢查設備動態記錄是否正常,以到達良好的控制效果。
本文通過上海打撈局4500噸浮吊項目介紹了大型全回轉起重機在生產中的安全管理主要難點及應對措施,項目組通過有效的管理方法,才做到了“零”事故發生的不易成果。希望能夠對以后類似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一定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