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永山
小陳:
你好!聽聞你和別人車子相撞的事終于協商解決了,作為朋友,我為你松了一口氣,也慶幸沒有人在這次事故中受傷。不過,痛定思痛,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反思。值此機會,我想和你談談我的看法,好嗎?
首先,作為中學生,你不可能不懂得逆行違反交通規則,也不可能不懂規則和安全的重要性。你之所以那樣做,恐怕還是僥幸心理在作怪——“哪能那么巧呢?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可這一次,竟然真的出事了!
我也有過同樣的教訓。學校的教室和宿舍之間隔著花園,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花園里被踏出一條便道。學校明文規定不準走便道,可還是有同學為了一時方便而違反規定。有一天,我第一個到校,校內空無一人,我便不由自主地踏上了那條便道。結果被校長發現,罰我看護花園一周。我只好自認倒霉。
可能這次你也覺得是自己倒霉,那么多人違規逆行都平安無事,偏偏自己出事。如果真是這樣的想法,恰恰說明你還沒有摒棄內心的僥幸思想,沒有發現違規的根源所在。所謂僥幸心理,就是企圖通過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災害。守株待兔的故事諷刺人們死守教條,不知變通,其實也是一個批判人們僥幸心理的故事。僥幸心理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成為許多失敗、丑陋、悲慘生活的罪魁禍首。去年,一名游客在野生動物園私自下車,結果造成一死一傷。游客的僥幸心理無疑是悲劇產生的重要原因。還有一些人,無視法律道德,抱著僥幸心理做違法犯罪的事情,以為自己能僥幸逃過法律的制裁,殊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他們最終落入法網。
羅曼·羅蘭說:“用一只干凈的手和一顆純潔的心去戰斗,用自己的生命發揚神圣的正義,這真是優美的事情。”僥幸心理實際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心理,它跟個人道德有關。無視法律道德,抱著僥幸心理行事,無論是否出事,都是對真善美的背棄。那天,即使不發生撞車事件,你也已經喪失了自守。就像小偷,既作案,不管得手與否,都是行竊。上天賦予每人一方心靈的凈土,我們要抵御誘惑,抵制墮落,用真善美守護這方凈土,惟其如此才能永葆心靈的純潔和美麗。
小陳,我們犯錯,常常不是因為我們不明事理,而恰恰是由于我們心存僥幸。僥幸心理是顆大毒瘤,我們要把它從內心深處徹底鏟除。
你的朋友:阿誠
××年××月××日
◆點評
作文的高明之處在于,沒有常規化地談論逆行違規的問題,而是透過違規現象,發現其背后的僥幸心理。既深刻獨到,又具有現實意義。作文主體部分先分析小陳違規逆行的心理原因是“存有僥幸心理”,然后揭示僥幸心理的實質、危害和產生的社會原因,再從永葆心靈純潔的角度闡述拒絕僥幸心理的意義。全文層次分明,材料豐富,以書信的方式娓娓道來,抽絲剝繭地分析事理,語言親切,發人深省。
【劉步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