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剛進家門就聽到丈夫在訓斥兒子:“聽你說話真是累死人了,說半天都表達不清楚?!眱鹤泳趩实氐椭^,當他看到我的那一刻,眼里的淚水奪眶而出。我瞪了丈夫一眼,對兒子說:“孩子有什么想說的,過來跟媽媽講?!眱鹤泳拖窆獗P被卡一樣,斷斷續續邊“卡”邊說,簡單的兩句話用了2分鐘才說明白。
兒子不是結巴,他只是語言表達能力差,說話的時候喜歡用“呃……呃……然后……然后……”這類的助詞,有時“呃”了半天,卻詞不達意,“然后”了好一會兒,才能說出下半句。一句話要經過萬水千山才能到達別人的耳朵里。
孩子剛會說話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也帶著他去醫院檢查過,結果一切正常,我于是不再擔心,想著時間會解決問題,孩子長大后表達自然就流暢了。直到孩子上了小學,我發現他越來越不愛講話,老師也反映上課提問他的時候,他經常低頭不語,因為他一張嘴說話,就會引得其他同學哄堂大笑。
兒子的事情令我焦慮,但又無計可施。那天,我著急開會,湊巧連續四個路口都撞上紅燈,苦苦等待之際,我的腦海里瞬間閃現出幾天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則“紅燈定律”:開車上班的途中,如果碰到的第一個紅綠燈是紅燈,那么,接下來的幾個紅綠燈往往也會是紅燈。碰到第一個紅燈后,改變行車的路線,或改變行車的速度,一般就能避開下一個紅燈。
起步后,我放慢了行駛速度,來到十字路口,紅燈正好變成綠燈,車順利通過。猛然間我發現兒子的難題似乎找到了答案。對兒子來說,順利地說出一句話就像車子的正常行駛,語言障礙就像這紅燈,面對紅燈,越急越沒用,前面有車堵著,既然不能加快速度破“紅燈”,那么干脆慢下來或者繞道。我仔細想了想,能不能先繞道“寫”,再來“說”呢?
回到家我告訴兒子,下次他想說什么的時候可以先把要說的話寫出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再照著寫的內容一字一字讀出來,然后重新表達。兒子嫌麻煩,不愿意這樣做,我給孩子耐心地講解了“紅燈定律”,說明先寫再說,看似繞,實際能避開“擁堵”的道理。孩子聽后,默默點頭。


通過一段時間的寫和讀,兒子的表達語速明顯快了一點。我跟兒子說:“孩子你已經很棒了,可以丟掉‘寫這根拐杖,在肚子里打底稿,等你想好之后,再表達出來?!眱鹤訂枺骸皨寢?,嗯,嗯,是在心里寫嗎?”“是這個意思,比如你剛才和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要把‘嗯這個字在心里去掉,說出來的時候就不必帶上這個字了?!庇谑莾鹤痈覍υ挘拖裨谖颐媲氨痴n文一樣,想一想,背一背。雖然有些機械,但他把那些打結的詞都去掉了。一次兒子跟我頂嘴,竟然比較快速地一連和我戰了幾個回合,我感到很驚訝。我沒有因為兒子頂嘴生氣,反而因為他的進步,表揚了他一番??磥硪岳@制勝,還真管用。
過了一段時間,學校組織“傳承紅色基因”演講比賽,班主任要求每個同學都積極準備,先在班級進行選拔,然后推送到學校參賽。兒子滿臉愁容,感覺自己完成不了任務。我覺得這次比賽對兒子來說難度太大,但能夠成功的話,將會給孩子帶來自信。于是我鼓勵孩子一定可以的。
兒子用心地選擇了一則自己感興趣的故事。這則故事由20個句子組成,相當于兒子面前有20個“紅燈”。考慮到孩子的情況,我再次借助于“紅燈定律”,選擇低速前行。
先不急于讓孩子一次性練習一整篇故事,我覺得可以以句子為單位,先和兒子一個字一個字地摳表情動作和語氣語調,讓孩子一點一點地講出來,由字連成句,針對每個句子再進行反復練習,直到表達順暢后再攻克下一個句子。最后,由句連成篇,慢慢講述。
孩子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問道:“媽媽,這樣是不是太慢了?”“你還記得‘紅燈定律嗎?遇到‘紅燈不要著急,我們之所以選擇減速,是因為慢下來后,你再表達時就不會卡殼,演講中途也不容易出錯???,反而會適得其反。”兒子欣然接受,繼續練習。
參加比賽時,兒子表現得很淡定,以低速前行的方式,順利破掉20個“紅燈”,擊敗了很多背課文式和中途忘詞的選手,以慢取勝,竟然獲得了班級第一名。后來老師把兒子推薦到學校參加了校級演講比賽,兒子順利闖關,并榮獲了“小小演說家”的稱號。
得到肯定的兒子,表現得很自信。最近,我發現了兒子的一些變化,比如:做數學出錯的時候,兒子不是急于問我,而是停下來先熟悉知識點、看例題等,再認真計算。他利用“紅燈定律”,以慢來提高數學的準確率。以前兒子浮躁,連一本書都讀不下來,現在他堅持練字,讓自己安靜下來。他用“紅燈定律”繞行的方法,養成了能夠靜心讀書的好習慣。
沒想到一則“紅燈定律”竟然幫我解決了孩子成長中的一些頑固問題,真的是生活處處都有親子教育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