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在今年秋季學年的線上家長會上,兒子尚尚的班主任老師說我被選為優秀家長代表,要準備發言。看我滿臉疑惑,老師笑著說:“尚尚學習和其他方面都進步神速,疫情期間配合學校策劃主持了幾個很有意義的活動,效果挺好……”老師的話讓我激動不已,恨不得流下眼淚,要知道,一年前尚尚還是個讓人覺得幾乎“無可救藥”的網癮孩子。
去年暑假,尚尚在奶奶家住了一段時間,和鄰居孩子整天沉浸在電游里,染上了網癮。回到家后,他整天只想著玩游戲,好幾個晚上等我們睡著了還悄悄拿我們的手機躲到洗手間玩。我們把家里的網斷了,他竟然深更半夜拿著手機站到鄰居家門口去蹭網。看著沒有網可以上,每天無精打采的兒子,我知道說教早已沒用,而且他已經從心底厭煩、排斥我們,我認真想了想,覺得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得從電游著手。我決定,先做出適當的讓步。

一天下午,兒子剛放學,我對他說:“兒子,‘我的世界(游戲名)是不是很好玩啊?”他有些驚訝地看看我,但很快不屑地轉過頭去,冷冷地說:“是啊,超級好玩!”我說:“我也想玩!”他頓時兩眼冒光,可又迅速恢復為懷疑。我一本正經地說:“這樣,你認真做作業,我去準備晚飯。一個小時后,我們看誰做得好,贏了的玩游戲,輸了的繼續學習或做事。”小家伙沒那么冷了,但仍舊不相信:“你這是又給我下什么套吧?”“不信?那咱拉鉤。你試都不試怎么知道是不是套?何況不管怎樣你都得寫作業。”
兒子立刻伸出手指和我拉鉤,拉完鉤再次強調“說話算話”。然后坐下來埋頭作業。一個小時后,我到書房去,小家伙合上作業本,交給我,說:“請檢查!”我說:“好,你也可以去廚房檢查我的比賽情況。”作業做得還可以,但生字抄寫潦草,還有數學一道應用題錯了,這肯定是趕時間的原因,我想第二天把比賽時間調整為一個半小時比較好。
兒子到廚房后有驚喜,因為他發現我連菜都沒切完。是的,我輸了,我當然是故意輸的。兒子迫不及待去開電腦,我把鬧鐘指給他看:“玩30分鐘后,吃飯,晚飯后我們出去散步,散步回來再溫習40分鐘功課,表現好的話,可以再玩20分鐘游戲。”兒子答應得很好,但是等鬧鐘再響起時,他并不想停下來。我把鬧鐘拎到他面前,說:“我們不能說話不算話。破了規矩,下次就沒得玩了!”兒子只好乖乖停下來,但顯得很不開心。我說:“今晚你還有一次機會可以玩。你遵守規則,我也遵守。我們之間的承諾,也是一種游戲,遵守游戲規則,才能玩得下去。”兒子雖然不情不愿,但對我有了點信任。接下來的幾天,我都故意讓兒子贏,他漸漸欣然接受了我的這種管理方式,對我的信任回歸了一些。
第五天,我贏了一次,這意味著兒子將失去對他來說相當寶貴的30分鐘游戲時間。我故意裝作得意,他很失落,說:“我今天輸在數學題上,上課沒太聽懂,所以做得慢。”知道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了,這其實也是游戲福利在督促他這么做。我卻說:“可是我不會玩游戲呀,你教我吧。”
我故意學得很費勁,裝笨,還有點不認真,他很生氣。我趁熱打鐵:“我有時輔導你作業,你也是這樣,我也很生氣。”他看了我一眼,耐心下來,口中咕嘟:“又是套路,是想讓我理解你的苦衷。”我笑,邀他一起玩雙人游戲。他很開心,游戲時間結束,我們還一起探討下次玩時要如何才能一起多過幾關。原本陷入僵局的母子關系初步有了春暖花開的景象。
慢慢地,我逐漸增加獲得游戲福利的難度,比如做作業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都逐層提高,他也不得不由此跟著提高,為了完成得讓我滿意,會認真規劃時間,上課聽得非常認真,主動查資料、問老師。
我又開設了周末電游增補時間,我們全家一起玩。很顯然,兒子和我們的關系融洽了很多,對待電游也理性了不少。我知道到了最后攻關時刻,我要把電游從兒子這完全套路掉,讓他真正擺脫游戲癮。
首先,我決定拆解游戲世界。
我對兒子說:“你說,我們玩的這些游戲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這些人很厲害吧。”兒子愣了2秒,立刻來了興趣。我調出一些資料,通過視頻、訪談、文字和他一起探究電游后面的世界。一款游戲的成功,是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需要很多人精誠合作,也許是夜以繼日的努力。在我的引導下,兒子只要有時間,就專心研究電游后面的世界,這就像他之前總喜歡把那些好玩的玩具拆解一樣,他從中去了解做成一個產品、一個項目的原理,了解團隊合作,了解目的、過程、結局之間的關系。當一款看似神奇的游戲被拆解得清清楚楚之時,那種神秘感就逐漸消失了,他不但看清了它的真面目,而且從中吸收到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營養。
這時,我悄悄進行第二步,引導他了解電游界的大咖級人物,有的是著名的電競解說,有的是著名電競平臺制片人,他們為理想和事業認真學習、堅毅、能吃苦,且有開闊眼界,他們愛電游,但不被電游左右與吞噬,而是去駕馭它、完善它,這才是真正的厲害。
于是,我順理成章進行第三步,搜集很多被電游耽誤的孩子的資料,有文字,有影像,這些孩子因沉迷游戲而人生被毀,有的連父母家庭也被毀,慘不忍睹。之前我給兒子看這些,他覺得是我用來騙他做乖孩子的套路,但現在有了前面我們之間的信任感重建、游戲拆解以及那些游戲大佬們做參照,兒子發自內心覺得這些網癮孩子的行為很荒謬,覺得不顧一切沉溺游戲非常滑稽。
如今,兒子還是偶爾會玩游戲,但他不是沉迷,就像是偶爾戰斗一把,而且他不再盲目。歷時大半年,我把在兒子心中封了神的游戲推下了水,讓他站在岸上成為一個清醒的旁觀者。只是我沒想到,他在這個過程中會成長這么多,比如時間管理和組織策劃能力增強,學習效率提高,專注力變強,成績進步很多,還有,能與我和他爸這兩位菜鳥級玩家像好友一樣交心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