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擔負著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重任。作為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尤需帶頭保持黃河水體健康。
一條河、一碗面、一本書,蘭州因河而美,因河而盛。12月上旬,《民生周刊》記者趕赴蘭州,感受當地在保護黃河流域生態方面的作為。
蘭州,坐落于黃河河谷,南北兩側綿延起伏的山地和溝壑縱橫的黃土梁峁,呈現“兩山夾一川”地貌。其中,黃河干流蘭州段全長150.7公里,城區段河道長47.5公里。
白塔山碼頭附近,行走在黃河河道健身步道,河道淺灘不時有行人在撿拾石頭。枯水期,不是暢游黃河的最好季節,8艘快艇整齊地橫在碼頭邊,一只羊皮筏子豎立在岸邊,皮囊被吹滿,呈半透明狀。沒有風,沿道西行,黃河水流開始湍急起來,幾個剛放學歸來的小學生背著書包,一路嬉戲著。
河對面的索道碼頭,招攬游客的喇叭循環播放著廣告,鴿子在沙灘上覓食,白蠟樹上有人工鳥巢。望得見山,看得見奔騰的黃河水,站在著名的百年鐵橋中山橋,憑欄遠眺,水面開闊,浩蕩東流。
“蘭州氣候干旱,降雨量少,分布不均,降雨多在八九月份,生態環境特別脆弱,昔日有‘黃水照荒山的說法。經過幾十年的植樹造林,現在有62萬畝林地分布在主城區與交通沿線。”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副指揮任智斌介紹。
“栽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娃娃還難。”提起植樹之艱辛,任智斌深有感觸,1萬畝、14萬畝、33萬畝,逐年上升的數字背后,是數代人的努力。最困難的時候,要人工補水,冬天下黃河鑿冰,背冰上山,放入蓄水池,待春天冰塊融化,滿足植樹所需。后來,全市300多家承包單位在兩山安營扎寨,建立基地,引水上山,造林綠化。
造林成效不錯。任智斌仍清晰記得一個重要數據:“每年減少流入黃河泥沙61.12萬噸。”也就是說,一畝林地每年減少一噸水土流失,人工林地極大改善了黃河水質。
“原來只是綠起來,現在我們要美起來。定位城市林業,注重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對原有林地提升改造,規劃打造12個景區,今年已完成四大景區建設,未來將改善林地基礎設施,增加植物景觀,購置休閑健身器材,使之成為開放式的山地公園。”任智斌說。
山綠了,水也凈了。對河洪道排口進行排查,提升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蘭州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所有進入黃河的水質都達標。

蘭州因黃河而美,因黃河而盛。
蘭州境內河流均屬黃河流域,主要由黃河干流及其支流組成。元托峁溝位于黃河蘭州西固段,屬于黃河二級支溝,昔日這條排洪溝是遠近聞名的“龍須溝”,又臟又臭。今年6月,當地啟動元托峁洪道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包括清理洪道內阻洪垃圾、淤泥,河槽防滲護砌,布設人工棧道、步道、攔水坎、洪道綠化等工程。
12月,這條治理過的洪道護坡仍綠意盎然。“不到兩公里的洪道,光鵝卵石就用了300多噸,用來鋪墊溝底。這樣的好處是,更好防止水土流失。”中國水電四局項目負責人張偉龍說,“近兩萬平方米綠化,自然生長而成,9月份撒播了高原茅、黑麥草、早禾熟等草籽,在西固區,現在很難找到這樣的大片綠地。”
蘭州市西固區水務局副局長鄧平介紹,2021年,西固區將以元托峁洪道生態環境整治成效為導向,謀劃實施主城區內全域景觀水系,構建水凈、城美、人樂的生態格局。
“無論雨排、污排,還是涵閘、隧洞,只要是通向河道的排口,哪怕是不通水的,都要排查到位。”黃河在蘭州穿城而過,沿線干支流各類入河排口眾多,做好全流域排污口排查工作尤為重要。
為了數據精確,蘭州生態環保部門在排查中采用無人機航拍、衛星遙感等技術,對發現的每處排口都派專人徒步抵達現場拍照記錄,認真核查。“智慧黃河”蘭州段精細化監測管控能力項目,對黃河水質的監測實現網格化,實現對污染事件的快速處置。
蘭州市水務局污水監管中心工作人員李宗偉介紹,為改善黃河蘭州段水體生態環境,解決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的現狀,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和出水水質標準,蘭州實施了城區七里河安寧、鹽場、雁兒灣、西固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確保所有進入黃河的水質都達標。
安寧區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與黃河僅一路之遙,經過處理后的水,從接觸池流出,直接排入黃河。污水處理廠出水儀表間的接觸池附近,幾十只野鴨慢悠悠在岸邊踱步,還有幾只在池中戲水。
“水里含有少量微生物,特別是藻類,野鴨經常會從黃河飛過來,吃完后再飛回去,多的時候有上百只。”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焦濤說,這座污水處理廠服務人口約80萬人,設計規模每天處理能力為20萬噸,出水水質達到一級B標準。

鄧平與張偉龍在治理過的元托峁溝察看護坡草地情況。圖/張兵
安寧污水處理廠東側,占地162畝的改擴建項目正如火如荼地作業。項目總投資超過26億元,建成后將成為西北最大的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提升至30萬噸,水質也將由一級B提升至一級A,出水可用于地面景觀綠化。
“地下最深施工深度22米,地上將建成運動休閑景觀主題公園。”實施單位中信環境技術項目經理楊為清說,項目2019年9月開工,土建已完成一半,預計2021年底通水運行。
去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考察調研時登上蘭鐵泵站,感嘆“黃河之濱也很美”。
“原來的河灘岸坎都是自然形成的,洪水一來,會將沙土和上面的植物一起沖走。我們采用了生態美固石,在沿岸坎鋪設了大量水泥網格和加筋麥克墊,并種上水草,水土流失現象明顯減少,既滿足了防洪防沖功能,又實現了景觀綠化美化功能。”蘭州市河湖中心副主任、蘭州市黃河河道管理站站長郭德軍說。
郭德軍參與了黃河干流蘭州段防洪工程的建設。他說,蘭州堅持把黃河之濱生態水系建設與城市全域河洪道綜合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已經建成的護灘步道將全市南北兩岸黃河風情線馬拉松公園等16家公園、中山橋等景點串珠成鏈,實現人行步道的無障礙銜接。
中山橋、黃河母親雕塑、蘭州水車……漫步在全國最長的城市濱河公園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感受大河、大山、城市相互交織的美麗風光,已成為眾多國內外游客在蘭州旅游的首選項。
今年3月,蘭州黃河生態旅游開發集團公司以30.1579億元取得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21公里經營性資源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期限為27年,蘭州黃旅資產運營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公司,負責特許經營范圍內項目的策劃、設計、融資、建設、投資、運營等工作。
“目前已入賬4億元。”12月10日,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文書平介紹,為促進大景區高質量發展,地方性法規《蘭州市黃河風情線大景區保護管理條例》已提交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審議。
2019年12月23日,蘭州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水務局,領導小組下設水利、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產業發展、文化旅游5個專責組,水務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工信局、文旅局分別為專責組組長單位。
另外,蘭州完成了《黃河(蘭州段)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規劃》及生態空間管控、水生態建設、綜合交通、城市設計、兩山生態、現代服務業發展6個專項規劃和體制機制專題研究,先后召開6次高級別專家評審會,最終形成了“1+6+1”規劃體系。
“我們委托國家發改委中小城鎮研究中心編制《黃河流域(蘭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已完成規劃初稿,計劃年底前提交規劃成果。”蘭州市發改委工作人員透露,“主要內容為,突出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把蘭州打造成為黃河上游生態保護的先行區、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