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著作出版傳播從系統化向國際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成效顯著。習近平著作的編輯出版能夠產生重大影響力,與該類著作自身的魅力、精準與多元化的宣傳策略和中國自身發展影響力密切相關。習近平著作在海外出版傳播所具有的重大現實意義包括:推動新時代中國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和提高馬克思主義話語權。
關鍵詞:十八大;習近平;著作;出版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39.26 ? ?文獻標志碼: A ? ? 文章編號:1672-0539(2020)05-0095-05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宣傳、學習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著作的編譯出版工作,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出版事業局等中央出版單位和地方出版單位編輯出版了一系列習近平著作。諸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講故事》和《習近平用典》等政治文獻,推動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到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的轉變。習近平著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展現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勃勃生機和強大生命力。
一、習近平著作出版發行概況
(一)黨的十八大之前習近平著作出版發行情況
習近平著作的編輯出版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擺脫貧困》,成為習近平總書記的第一部個人著作。該書收錄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針對閩東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講話和文章。2006年12月和2007年8月,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分別出版發行的《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和《之江新語》成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的政治理論著作。這兩本著作主要收錄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的重要報告、講話、文章和批示等重要內容。
(二)黨的十八大之后到十九大期間習近平著作出版發行情況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時代,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的發展引起國際社會的重大關注,越來越多國家將目光轉向中國,聚焦中國。為宣傳、學習和總結中國領導人治國理政思想,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央文獻研究院等中央黨政機構高度重視習近平著作的出版發行工作。一系列習近平著作在海內外公開出版發行,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堅定“四個自信”,推動21世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時代化和中國化。2014年9月,中央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主要收錄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期間的79篇講話、談話、演講、答問等,同時也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各個時期的生活工作照片45幅。該書自2014年10月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展出后,發行數量逐年攀升。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大之前發表的著作由于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為滿足讀者需求,這一時期部分習近平著作得到再版和重印。2013年10月,《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一書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再版發行。201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擺脫貧困》一書,該書在十八大之后經過多次重印,截至2016年5月已經第六次印刷。2017年8月該書英文版、法文版編譯出版。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習近平新的著作編輯出版。2014年11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首席專家陳錫喜教授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習近平著作《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該書包括開篇、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語篇和詩文引用篇四個篇章,共70個詞條。該書運用比喻、引用等敘述語句和拉家常的語言,展現習近平樸實的語言風格,使之成為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干部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一個讀得進、記得住、用得上的讀本。2015年2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習近平用典》,該書運用135則典故和古典名句,生動傳神地反映出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理念。2015年12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知之深 愛之切》一書,該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正定縣任縣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文章和書信等共37篇,該書填補了他在縣委書記崗位上重要思想和論述的空白[1]。2017年1月,《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的軍事卷,即《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軍事卷)》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該書保持原有的語言風格,運用生動形象、樸素平實的語言闡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2017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習近平講故事》。該書一共包括109則故事,用通俗易懂又富有傳統哲理的語言來講解治理國家、對外交往和為人處世的道理。2017年8月,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編寫、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書中表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忠誠于黨和愛民親民的深厚情懷,以及富民強國的擔當與抱負的領導人形象。此外,還有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會同中央文獻出版社編輯的“習近平重要論述的摘編”系列,如《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重要論述摘編》等著作出版。
(三)黨的十九大之后習近平著作出版發行情況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著作的出版發行隨之進入新的階段。進入新時代,習近平著作出版發行迎來新的機遇,取得新的成就,推動著中國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在習近平著作中,最有國際影響力的要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該書在2018年2月,全球發行量已經超過1300萬冊,在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領導人著作在海外發行量最多、最暢銷的書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于2017年11月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會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編輯出版發行。2018年1月,該書的第一卷進行了再版。這一階段,習近平著作出版發行的國際化趨勢明顯,“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為增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際影響力和對外傳播的國際話語權,越來越多習近平著作以更多語種在海外出版發行。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在海外的廣泛傳播為例,截至2019年7月,該書就已經以28個語種出版,是國際社會讀懂中國的權威讀本[2]。還有不少習近平著作的外文版在這一階段編譯出版。2018年11月20日,習近平著作《擺脫貧困》《之江新語》西班牙語版在全球首次發行,成為對外翻譯出版工程20多種語言的首個語種。2019年4月24日,中國外文出版社編譯出版《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英文版、法文版。截至2018年10月,《習近平用典》第一輯已經出版英文、法文、俄文、日文等14個語種,該書第二輯迄今已經出版外語、哈薩克語、阿拉伯語等多個語種的版本,成為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3]。黨的十九大之后,除了習近平著作外文版的編譯出版之外,還有一系列新的著作的出版發行,成為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文獻。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習近平在正定》一書,忠實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正定縣任縣委書記時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忠誠、一心為民、銳意進取和勇于擔當的優秀共產黨員干部形象。此外還有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編輯的《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談“一帶一路”》《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等系列著作出版發行。
二、習近平著作出版發行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分析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著作編輯出版取得顯著成就。以習近平著作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政治文獻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實現了從“闡釋中國”到“中國闡釋”的轉變。習近平著作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在海外最有影響力的中國領導人著作。之所以能夠產生重大影響力,與該類著作自身的魅力、精準與多元化的宣傳策略和中國自身發展不無關系。
(一)習近平著作自身的魅力
任何一種形式的出版物都需要讀者,拉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是出版工作的重點內容[4]。習近平著作的編輯出版有著強烈的讀者意識,其在內容設置上、出版語種安排上和思想情感上深深地吸引著、打動著讀者。這種強烈的讀者意識正是該類著作自身魅力的體現。首先,從該類著作的內容上來看,習近平著作涵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生和國際關系等多個方面內容,更加系統、全面和深刻地呈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與要義。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18個主題和第二卷17個主題分別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教育和外交等多領域問題上的重要論述,成為讀者學習和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系統、權威的重要讀本。其次,從該類著作的編輯語言來看,語言風格通俗易懂,引經據典,采用排比、比喻和象征等表現手法,符合中國人閱讀認知,同時也能引發國外讀者的閱讀興趣。在《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一書中,書中運用“籠子”“根”“魂”“總開關”“蛋糕”和“攤大餅”等老百姓熟悉的詞匯形象生動地闡述中國領導人治國之策,引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等中國古典名句,來啟迪教育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這種既通俗易懂,簡單質樸,又富有中國傳統文化,飽含哲理意蘊的語言風格,深深地拉近讀者與作者的心靈距離。此外,習近平著作的編輯出版還注重通過圖片來影響著每位讀者。《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中就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經歷的照片45幅,向世界展示善良可親、體貼民眾、兢兢業業的中國領導人形象。
(二)精準與多元化的營銷宣傳策略
圖書宣傳與營銷是圖書出版發行工作的重要內容。傳統的出版營銷存在成本高,收益不佳,方式過于粗放和單一等問題,而走出這一困境的最佳途徑是做到精準營銷[5]。精準營銷就是要做到根據不同的讀者群而采取更有針對性、精準化的營銷宣傳策略。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為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新華社等媒體駐外機構在宣傳該書時,根據不同國家讀者的閱讀需求和關注重點,選擇不同內容進行重點傳播[6]。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媒體重點報道該書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反腐敗等主題內容,為發展中國家自身發展提供中國經驗;而在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媒體重點報道該書主張的中國和平外交政策、軍事改革、全球治理、新型大國關系理念、“一帶一路”倡議等主題內容,以回應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展戰略、道路和方向的關切。除了精準營銷宣傳,該書在海外出版發行產生重大影響力與其多元化營銷策略也有著密切聯系。諸如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書展、研討會和專家座談會等方式推介該書;在海外舉行不同語種版本的首發式、主動捐贈圖書和在重大國際活動中開設贈閱區,提高該書的曝光率,從而提高該書譯本的影響力。
(三)中國自身發展的影響力
在國際政治中,弱國、小國和貧國領導人著作鮮有能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與之相反,往往大國、強國領導人著作能夠在海外廣泛傳播,在全球獲得重大影響力。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領導人著作在海外傳播,這是國家文化軟實力(Soft Power)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體現。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的新興經濟體。多重身份,決定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的帶領下,中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及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國。因此,國際社會迫切希望能了解中國發展的奧秘和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智慧。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他們希望能夠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尤其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反腐敗等方面,他們希望能夠從中國領導人治國理政的思想中得到啟發。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他們對中國未來發展戰略、意圖和方向,保持關切。當前西方國家一度盛行“修昔底德陷阱”,認為中國強大了會走向新殖民主義,會與傳統大國發生沖突,甚至戰爭。在《擺脫貧困》《之江新語》和《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等著作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領導人的扶貧思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實現脫貧提供了借鑒價值。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習近平談“一帶一路”》等著作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和平外交政策、新型大國關系和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等內容做出了深刻的闡釋。正因為習近平著作的編譯出版滿足了海外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因而受到海外學者、政要和普通民眾的青睞。
三、習近平著作在海外出版傳播的重大意義
(一) 推動新時代中國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轉變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著作在海外出版傳播,為新時代我國出版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開端。它加快中國出版“走出去”的步伐和推動中國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的轉變。實現出版強國夢,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必然要求,而“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是出版強國,主要看其出版影響力”[7]。習近平著作在出版發行數量、傳播國家和地區范圍、編譯語種和產生的社會效應等方面都有著重大出版影響力。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為例,截至2018年2月,該書在全球發行數量已經超過1300萬冊,以28種語言在160個國家和地區傳播。該書出版量之大、覆蓋面之廣、影響力之巨均達到我國政治文獻對外出版最高水平[6]。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習近平著作在海外大量出版傳播,引起國際社會強烈關注,產生重大影響力,推動著中國出版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