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嘉琪
隨著農業的發展及壯大,現階段的農業經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農村改革發展,有效解決了三農問題。
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做好農業生產,還應重視和強化農產品營銷策略,最大程度上發揮各部門在農產品營銷過程中的作用,開展科學適合的營銷策略,有效解決農產品營銷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促進農產品的可持續發展,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廣大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為了分析農產品營銷過程中存在主要問題和營銷策略,筆者針對現階段農產品營銷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了探究。
農產品營銷不僅僅是指單純的將農田里收獲的產品賣出去,營銷與銷售存在一定的不同之處,包括農產品的收割、加工與再加工等環節。
在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如何讓消費者更加喜歡農產品等方面都是農產品營銷過程中需要深入把握和綜合考慮的,這些都屬于營銷的思路。
現階段隨著經濟市場化的發展與變化,人們對于農產品的需求也呈現多元化的變化,如何更好地滿足人們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成為現階段農產品營銷過程中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優化農產品營銷方式和途徑,促進農產品的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的農產品營銷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存在著較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創新的營銷理念:當前的農產品營銷主要是以一家一戶的分散化經營存在的,具有較小的生產規模,且農產品交易成本較高,農民對于農產品市場需求的調查力度較小,將重心放在了農產品生產與田間管理的過程中,忽略了農產品市場供應與社會需求的變化,未能對營銷理念和方式進行創新,使得多數農產品出現銷路不暢及供過于求等問題。
(2)農業生產合作程度不大,具有較為突出的產品問題:現階段我國各地區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品種單一、大路貨較多且名優產品比例較低等等不足之處,且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與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較為落后、標準化程度不高、質量差異較大,且大多數農產品營銷過程中存在著生產、加工、質量檢驗、流通、標識管理等等方面的制度缺乏問題,降低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加上空氣、水資源和農藥污染殘留等對于農產品的影響較大,品牌管理、塑造和推廣力度較小,多數農產品營銷中不夠重視品牌塑造或推廣,使得品牌管理與維護力度較小,出現越來越多泛濫的品牌,降低了品牌的價值。
(3)農產品產銷季節性矛盾:農產品與其他行業不同,農產品是按照季節性生產的,且全年都有產品銷售,農產品對于存儲條件的要求較高,且很多農產品若不及時銷售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變質和腐爛現象,危害農民的切身利益。
農產品產銷季節性不平衡的矛盾成為影響農產品營銷較為嚴重的原因之一,加上我國農產品的單個經營者的產量不高、實力不強及存儲倉庫條件較差等等問題,使得農產品收貨之后集中上市、銷售渠道不暢通會造成產品積壓甚至變質腐爛的現象。
(4)產品營銷服務體系建設較為落后:我國農業生產產業化水平及商品率較低,營銷服務體系發展速度較慢,農產品營銷一般依賴各類農貿市場才能完成,且現階段的農產品專業營銷機構具有較小的規模、市場覆蓋范圍較小,很難滿足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求。
而農村市場體系商業網點布局存在不合理的現象,農村農產品集貿市場的規模較小,設備設施較為單一簡陋,服務功能過于單一、商品信息網絡不完善,交易方式較為落后,且大多數的市場對于貯藏保鮮及產品質量檢測等設施較為缺乏,市場服務依舊停留在出租攤位、環境衛生及市場治安等方面,無法很好滿足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營銷和發展。
(5)營銷信息不對稱:我國農民生產決策信息一般是通過生產習慣、農產市場價格和周圍農民生產決策等來源,缺乏真正銷售季節農產品的供求信息及市場價格變化趨勢的研究。農產品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及信息資源開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農業營銷信息缺乏準確度、前瞻性、可操作性及權威性,極易引發農產品生產、供應、銷售及市場需求等環節之間的脫節現象,提高了農業生產決策的風險。
(1)加大國家相關部門的扶持力度,對相關條例進行完善
國家相關部門在管理過程中應從政策制定過程中向著農產品營銷方向上傾斜,對相關的管理條例進行完善,不斷加快為農產品營銷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
從政策制定上應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結合農業發展的現狀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農產品的市場化發展,加快與之匹配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促進農產品的流通及發展。
相關部門應通過制定相應的保護農產品銷售的條例,吸引更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此外,相關部門還應不斷完善信息網絡的建設,現階段農村信息化較為落后,使得農產品的市場供應出現滯后的特點,相關部門應對農產品的信息網絡進行完善,促使農民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能第一時間了解市場信息,為市場條件的變化做出第一時間的調整和創新改變。
(2)完善各類農業合作組織,構建多層次的營銷機構
為了最大程度上鼓勵和推動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及進步,促使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產品銷售及信息咨詢等方面的發展。
在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實施專業營銷合作組織形式,促使農戶和市場之間形成緊密的聯系,最大程度上控制市場風險事件的發生。
此外,還應構建多角度、多層次的營銷機構,靈活地實施相應的營銷活動,特色產品生產地區應構建專業性的販銷組織機構,大力扶持販銷商,利用販銷商到多地銷售的特點將農產品流通搞活,不斷促進市場的繁榮發展,培養農民經紀服務市場的形成,充分發揮農產品營銷過程中經紀人的作用,有效地解決農產品“賣不出去”的問題,積極地開展農產品和市場之間的綠色無阻礙通道,降低農產品的運輸成本,促進農產品更好的銷售。
(3)在農產品營銷過程中對廣大農民進行改變
我國大多數地區的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較低,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發展及網絡信息環境的發展需求。
但在農產品營銷管理的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上促進農產品的營銷發展,農民就必須從自身出發做出相應的改變和創新,這就要求農民在生產農產品的同時多接觸網絡環境,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學習先進的農產品種植、生產與存儲的科學方式,通過網絡信息線上學習、線下實地考察等方式學習專業的營銷知識與技能,加深農民對于現代化經濟市場的了解,讓農民更加了解現代市場上客戶的購買需求,促使農民能結合客戶的需求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制定出適合的營銷方案。
(4)優化整合農產品營銷資源,促進農產品營銷的可持續發展
在農產品營銷過程中應優化整合各個部門的力量打造最強的電商農產品銷售產業鏈,當前互聯網發展趨勢下,農產品營銷經歷的是一種本質上的創新和改革,在互聯網發展趨勢下,農業產業應從本質出發通過制定健全的制度政策,做好電商產品的政策宣傳工作及推廣工作,打造具有市場優勢及大眾口碑的農產品,促進市場影響力的提升。
其次,還應重視制定財政稅收等政策傾斜制度,大力扶持電商企業和農業企業的發展,實施以工商部門為主的質量監督管理、衛生和農業部門對于農產品質量狀況的監督管理措施,為農產品市場營銷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相關部門還可以組織行業內的教育力量、網絡人才完善電商人才團隊,通過專業的技術支持滿足時代發展需求,促進農產品營銷有效性的提高。
當前在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產品營銷水平和營銷效率的提高。
因此,在農產品營銷中應結合實際的營銷現狀開展相應的創新和優化,通過實施加大國家相關部門的扶持力度、完善各類農業合作組織、在農產品營銷過程中對廣大農民進行改變及優化整合農產品營銷資源等多元化的措施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
(本文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