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文
對各高職院校來說有效培養創業型人才是當前的人才培養目標。本文將會將現階段高職院校創業型人才具體培養狀況作為入手點,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再從不同角度分析如何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教育在我國已經有了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他們的教學目標就是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是他們的眼光基本都集中在了技能的強化上,并未能注重有關創業的教育,此種情況致使高職同學普遍存在可持續發展及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的情況。
在當今這個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不能夠被高職教育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所滿足。
(一)培養創業型人才的定位不夠明確
就目前來看,各個高職院校都開始了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可是,大部分的院校并未深入了解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他們的思路還處于學生崗位操作能力的培養上,而且,目前學生的就業率有所提升,導致師生參與創業教育的意識薄弱,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各個高職院校并未真正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加入創業能力的培養。只是將相關創業內容課程設置在了就業指導課上以及偶爾舉辦有關創業的活動。
因此,從這一系列情況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并不具備明確的目標和完備的體系去培養創業型人才。
(二)培養創業型人才的教學模式還未形成
現階段,在各高職院校方面,都未能合理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在進行創業教育期間未能構建一個科學的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崗位能力教育與創業教育還是沒有融合在一起,大部分院校具體培養人才過程中的重點任務依然是培養學生的崗位動手能力,只將很少的精力放在了培養創新創業能力部分。
具體進行創業能力培養時,基本都是就業指導處和學生處負責的,培養創業能力只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附屬,此種情況嚴重割裂了學生崗位職業素質教育和創業教育,無法實現學生創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創業型人才的方法與手段單一
對各高職院校來說,具體展開相關創業教育時,基本都會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約束。進行教學時還是使用之前的灌輸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不斷進行填鴨式灌輸,并未注重學生學習的情景性、互動性以及主動建構性,學生的個性發展被嚴重忽略,阻礙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創造精神、創新意識的養成。通過此種途徑培養出的人才基本都欠缺創新意識、創業精神,且墨守成規,習慣于繼承和模仿,因此,此種教學方式并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
(四)培養創業型人才的師資素質普遍不高
目前,各個高職院校都很注重師資隊伍的構建,同時非常注重培養相關教師的崗位專業能力,特別注重建設“雙師型”師資力量。但是,想要更好地培養創業型人才,相關教師不但要具備牢固的職業崗位實踐能力以及理論知識,同時應該擁有培養創業型人才所要的創業精神、業務水平、創新能力等。如果相關教師不具備足夠的創業水平、能力、素質,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培養創業型人才目標的完成,同時會直接影響創業教育的效果。所以,現階段,各高職院校嚴重欠缺具備創業教育素質要求的教師。
(一)缺乏時代使命感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導向,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創業教育自然而然地被重視起來,同時變成了教育實踐研究和教育理論的方向。它能夠有效振興高等教育,特別是可以有效革新人才培養模式。
可是,就現在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在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同時又在持續建設硬件設施,而且經常會參加不同的評估、評比,基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創業教育方面,此種情況致使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與各院校的人才養成目標不一致,所以,高職院校方面嚴重欠缺時代使命感。
(二)積極性不高
據相關調查發現,在有關創業教育關鍵性的認識方面,專業院校給出的結果都是“無必要”和“可有可無”,本科院校給出的結果都是“有必要”和“非常必要”,造成這種現象是由于高職院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不統一。而且,對于就業和招生來講,這兩個指標是教學管理部門和社會評價各高職院校的重要依據,但是,在正常就業范圍中排除自主創業的同學就遏制了各高職院校在創業教育方面的主動性。所以,此種情況將在很大程度上對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造成影響。
(三)缺少保障機制
第一,想要成功培養出創業型人才,必須不斷完善多重保障機制,應該積極構建社會合作的外部保障機制以及院校內部保障機制。對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來說,有決定作用的就是內部保障機制,因為其會直接影響到文化氛圍的創造、課程體系的建立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等。
但是,就目前來看,在各高職院校中,對于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并不具備完善的保障機制,而且崗位能力教育與創業教育并沒有有機結合。
第二,大部分高職院校都缺乏擁有創業教育素質的教師。目前,具體展開創業知識和素質教育的基本是入職不久的年輕輔導員,他們并不具備充足的創業經驗,而且未擁有培養創業型人才應有的創業精神、業務水平、創新能力等。
第三,沒有充足的實訓基地同樣阻礙了培養創業型人才的步伐。對大學生來講,進行創業教育的基礎平臺就是創業園區,有不少院校建立了相應的創業基地,并想要通過此平臺將學生的創業意識以及創新精神培養起來。可是,因為需要很多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所以相關亮點工程很少。對于現階段建設實訓基地遇到的困境來講,大部分院校都未能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一)建立創業課程體系,融入創業教育理念
想要達到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必不可少的就是將科學的課程體系構建起來。同時始終圍繞創新教育理念,按照各年級的具體需求構建相應的創業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這樣才可以充分貫徹創業教育理念。例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創業基礎”等課程在大一時進行,以此有效地對學生的創業意識以及創業知識進行培養。將“創新思維技法”以及“創業指導系列講座”等課程在大二時進行,注重學生創業素質的增強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將“創業實務操作”“創業實踐”“企業管理”等課程在大三時進行,同時讓學生學習商業計劃書的撰寫,并組織他們積極參加創業活動,以此對他們的創業能力進行培養。經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創業素質以及能力逐步提升。
(二)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對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來說,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以及方法。因此,需要不斷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同時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之前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使學生都能夠主動學習。充分引導學生展開自學式、合作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習,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具體進行創業教育時,教師能夠利用互動教學、模擬創業、角色扮演、真實案例分析等途徑更好地輔助創業教育的進行。另外,通過創業講座、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活動,合理地讓學生參與其中,使創業教育的途徑更加豐富。同時,還可以在現有的產學研基地、孵化園、創業園進行創業教育。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創業教育水平
各高職院校在教師方面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可是,現階段相關教師基本都不具備充足的教育經驗,也不具備創業經驗。所以,創業教育培訓體系必須被各高職院校構建起來,以此促使教師把握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培養相關教師的創業教育能力,同時各院校應該經常組織教師參加與創業有關的實踐活動。另外,在高職院校方面,企業、政府應該邀請專業素養強的高管、領導在學校擔任客座教授、兼職教師,協助培養創業型人才。經過有機的專兼結合將師資隊伍進行補充,從而提升培養創業型人才的效果。
(四)建立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加強質量監控
各高職院校需要深入了解培養創業型人才的特點,構建起合理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有效監控人才培養效果。第一,應該將多元化的考核評價目標構建起來,從學生把握知識技能到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進行全面評價;第二,評價形式需要不斷豐富,通過各種途徑不但要重視結果考核,同時需要注重過程評價;第三,對高職院校來說,在評價主體方面需要注重多元化,將社會各界、家長、學生的意見納入人才培養考核評價體系,并將他們的意見進行綜合,從而得到更加合理的考核結果。
綜上所述,現階段,對各高職院校來說,創業型人才是其主要培養目標,因此,高職院校必須積極地革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構建全面的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此持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本文作者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項目編號k201910,名稱是“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構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