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萌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背景下,為能從整體上促進商業銀行的良好發展,這就需要從金融安全的角度做好流動性風險監管工作。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影響所致,做好風險監管工作,才能真正有助于促進商業銀行良好發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特點以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然后探究金融安全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的問題以及監管策略,希望能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有益思路。
金融對實體經濟所產生的影響愈來愈強,金融安全也成為經濟穩定發展比較重要的因素,所以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的工作開展,這就需要從金融安全的角度出發,制定合適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的舉措,保障商業銀行的良好經營發展。
1.特點體現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有著諸多鮮明的特征,如體現在:
(1)內生性特征。由于受到銀行的資產和負債期限錯配,負債經營等因素影響,流動性的風險在銀行內部發生。
(2)外生性特征。從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外生性層面來看,主要是其他風險傳染下,及外部因素影響所致。
(3)傳染擴散特征。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傳染擴散性是指商業銀行監督債權債務關系比較復雜化,一些銀行機構發生流動性危機,能夠運用資產負債表以及擠兌等方式向銀行間市場擴散,從而能夠對其他銀行形成連鎖反應。
2.影響因素分析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會受到諸多層面的因素影響,從幾個層面進行分析:
(1)資產負債期限的錯誤配置因素影響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的錯配影響其流動性風險,商行資金來源當中有各存款以及借入款項,資產中短期多流動風險,負債中中長期多流動性風險,容易出現“資不抵債”現象,造成流動性風險發生。
(2)宏觀調控因素影響
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央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商行獲得資金容易,能滿足客戶貸款需求以及其他資金需求,市場流動性充足。而在緊縮貨幣政策過程中,經濟體系流動性緊張,商行融資就比較困難,融資的成本也會因此而增加。倘若是沒有及時籌集需要的資金,以及獲得資金成本高,這就比較容易造成流動性風險。
(3)市場發育因素影響
市場發育程度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這是對商行主動負債能力以及資產變現能力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場能為商行提供寬松的融資便利,保障商行及時獲得相應資金。
成熟完善金融市場對商行及時合理價格出售短期證券等也是有充足流動需求的,商行在主動負債以及出售資產等進行獲取資金過程中,都是以金融市場發育成熟完善機制為基礎,但如果沒有達到要求,這就會容易發生流動性風險。
1.金融安全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問題
金融安全下的商行流動性風險監管工作的開展是比較重要的,但在具體工作的落實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1)盲目降低貸款的門檻,對于流動性風險的重視度不夠,流動性過剩的壓力比較突出,信貸風險大大增加,這對銀行盈利能力和流動性等都會產生影響。存款的增長不足,存款作為商行穩定資金來源,隨著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互聯網金融發展,具體的監管工作開展過程中,流動性監管的指標優化存在著困難,監管考核對商行帶來的壓力也比較大,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會容易造成流動性風險發生,對流動性風險監管也形成了很大阻力。
(2)新的銀行改革背景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監管,也存在著愈來愈大的壓力,資產結構要進一步優化,縮減同業業務規模,降低金融體系杠桿水平,要能夠合理配置合理優質流動資產,從而來滿足監管標準。
而由于資本充足率受到限制,競爭環境下,小型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和大的商業銀行相比不突出,使得監管工作的開展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比較大。
(3)監測指標缺乏精細。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監管需要按照相應監測指標來落實,保障監測指標的精細化才能有助于將監測工作的質量得以有效控制。
但從實際的現狀能發現,監測指標的科學性不足,以及指標的精確性不足,影響著流動性風險監管工作的質量。銀監會已經制定相應風險監管核心指標,提出風險水平,風險遷徙,風險抵補層次監管核心指標,而在具體的工作落實過程中,相關的指標沒有細化,使得監管工作的開展效果比較差。
2.金融安全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策略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監管工作落實過程中,監管人員要能從金融安全的角度進行執行措施,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強化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
金融安全背景下,做好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的工作是比較重要的,流動性風險是銀行其他風險集中以及最終表現,所以在這一風險管理工作方面要加強重視度,采用有效舉措進行控制流動性風險。銀監會出臺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是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要導向,要將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形成硬性約束,專門機構作用發揮出來,加強銀行的風險意識,將安全性以及流動性和盈利性關系能得以良好處理,保障流動性風險管理工作順利推進。
(2)積極健全流動性風險管理機制
積極健全商業銀行自身流動性風險管理機制才能有助于各項監管工作的良好推進。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計量管理,能為商行組織架構以及管理水平等提出高要求,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央行、銀監會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從精細化的監管以及制度的健全方面加強重視。監管制度的制定需要從信息管理體系的建設,提升系統性能以及覆蓋面,將各部門流動信息進行匯總,最大程度將風險管理的成本降低。還要注重從技術層面加強流動性風險識別以及監測,將商行流動性風險實時監控的目標得以實現,只有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和落實下,才能有助于將流動性風險最大程度控制。
(3)注重宏觀審慎的監管措施落實
為能保障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有效監管,這就需要從流動性風險宏觀審慎監管層面加強重視宏觀審慎監管通過金融體系的整體安全保障,最大程度降低金融體系風險,將微觀審慎監管的不足進行有效彌補,這樣才能有助于在流動性風險的監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金融穩定發展,需要注重流動性風險微觀和宏觀審慎監管的機制相協調,不同監管部門在流動性風險監管方面能夠達到協調統一,并能夠對現有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體系積極完善和優化,增加動態化的監管指標以及流動性風險監測指標,通過空間以及時間都能夠兼顧到位,才能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流動性風險監管的質量水平。
(4)動態化流動風險逆周期監管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工作中,通過流動性風險逆周期監管的方式,這能夠對流動性風險時間層積累得以緩解。通過逆周期流動風險監管的方式下,這能夠有效降低流動性風險順周期不利因素影響,對于降低商行落實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有著積極作用。結合實際的經濟體系周期變化的特點,在經濟發展好的時候市場整體流動性充足,適度提升流動性監管標準能夠促進商行流動性儲備,以防危機過程中以及經濟衰退過程中釋放流動性,將流動性趨緊的問題進行有效緩解,經濟運行下行過程中通過寬松流動監管要求,方便商行解釋儲備流動性,充分時間下進行調整資產結構,從而能有效避免由于流動的短缺造成的危機,從動態化的流動性風險監管舉措的落實下,這對實現既定監管的目標有著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商行流動性風險監管工作開展中,注重從商行的資產負債配置的工作方面加強重視,監管機構要注重積極引導商行以流動性安全為目標,按季制定資產負債配置計劃,保障資產負債配置的科學性,從而才能有效避免發生流動性風險問題。
綜上而言,金融安全的角度下商行流動性風險監管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從實際的角度出發進行積極優化,找到問題的所在,采用綜合性的舉措進行防范,最大程度降低流動性風險。
(本文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