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湘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湘繡在各方面都獲得了較好的發展。但因其產品比較單一、缺乏實用性等缺陷,湘繡逐漸淡出大眾生活。為適應當今社會的新需求,將湘繡元素應用于旅行用品的設計,既詮釋了實用性與裝飾性的高度融合,為旅行用品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又為湘繡的傳承發展做了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湘繡;旅行用品設計;創新;應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18C1449)研究成果。
湘繡,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是長沙地區的民間刺繡。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高超的技藝聞名于世。湘繡具有色彩鮮明、構圖嚴謹、質感強烈、形神兼備等特征,加上極具表現力的針法,享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一、旅行用品及湘繡發展現狀
旅行用品就是“出去旅行時所需用的物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綠色出行方式的深入人心,旅行箱包、頸枕、收納包套裝、行李牌、護照夾等與人們旅行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給消費者在旅行中帶來極大的便利,正從過去的“小眾品類”變成“爆款”。然而隨著旅行用品市場的不斷成熟,旅行用品日益凸顯出設計水平不高、產品定位不準、同質化嚴重、審美水平欠缺等問題。因此,面對巨大的旅行消費市場,旅行用品的設計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湘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于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湘繡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支持,在產業規模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獲得了較好的發展。但是由于湘繡過于注重藝術性而缺乏實用性、產品較單一、風格趣味等方面不適合當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審美需求,依然無法擺脫眾多“非遺”傳承的發展瓶頸,逐漸淡出現代生活。因此,基于自身生存、傳承以及發展需要,湘繡元素產品的創新應用研究與傳承也尤顯緊迫。
二、旅行用品與湘繡融合發展的潛力和問題
在消費社會中,人們對商品的消費越來越多地表現在對其形象的需求上,更加重視商品形象所帶來的情感體驗、文化聯想與幻覺[1]。目前旅行用品市場快速發展,旅行用品種類繁多,但同質化現象較嚴重、藝術性不高,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的旅行用品更是少見。
湘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悠久的文化底蘊,不管是在圖案、工藝,還是色彩上,都展現了湖南刺繡手工藝人高超的工藝技術水平,是現代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目前市場上,湘繡產品以高中檔裝飾品為主,也有一些服飾用品,但沒有針對旅行而開發、設計的用品。因此,將湘繡元素的藝術特征、文化內涵與旅行用品的物質載體進行融合,最大化地表現實用美與形式美的特征[2],讓湘繡不再只是展覽館、博物館的收藏品,而回歸到民間藝術、大眾藝術。同時,賦予旅行用品設計更多的藝術特征和精神內涵,提升產品品位,以迎合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審美眼光和精神需求,是當前湘繡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湘繡元素在旅行用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湘繡作為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瑰寶,其題材圖案、材料工藝、色彩、藝術風格等元素都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湘繡元素與旅行用品的結合,是在保留原有湘繡工藝和藝術價值的前提下,將湘繡元素進行歸納提煉,讓湘繡藝術在旅行用品中得到衍生,撞出新的火花、創造新的內涵。同時,湘繡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可給予旅行用品更多的藝術價值和精神價值。湘繡元素在旅行用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題材圖案的與時俱進
湘繡是來自民間的藝術。受楚漢文化、湖湘文化、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湘繡圖形的題材以圖騰、吉祥物、花鳥等為主,寫實和抽象圖案并存,體現出濃厚的浪漫氣息。隨著文人畫的植入,山水風景、花鳥蟲魚、飛禽走獸、人物肖像、歷史故事等成為現代湘繡的主要題材。湘繡元素旅行用品要想迎合當代消費者的審美趣味,就要融入現代元素加以創新。例如,可以在傳統刺繡圖案的基礎上融合人物、建筑、卡通、幾何抽象圖等不同題材,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圖形解構、個性化創意,既傳達傳統題材的吉祥寓意,又突出圖案本身的裝飾性、時尚感或趣味感。
筆者設計的湘繡“燕愉”便攜茶具包(如圖1),就是這方面的嘗試。燕子是吉祥之鳥,是好運、幸福的象征。該系列以燕子為元素進行提煉簡化,分別表現雙燕和群燕的形象,體現旅行中美好愉快的愛情、親情、友情。刺繡部分“以線代面”“以少勝多”,通過大小、色彩、虛實對比避免了以往的大面塊施繡,抽象的曲線使畫面具有起伏變化的律動美,展現出活潑、靈動、自由的視覺效果,與主題相得益彰。湘繡作為局部點綴和裝飾,增強畫面的視覺效果,體現了現代設計中簡約時尚的風格,同時也達到降低刺繡成本的目的。
(二)藝術風格的變化創新
湘繡注重寫實效果,以國畫、水彩畫、油畫等為藍本,“以針代筆”“以線潤色”,在追求呈現畫稿原貌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不但保存畫稿原有的筆墨神韻,而且通過刺繡工藝,增加了物象的真實感和立體感[3],展現出形象逼真、色彩豐富、質感強烈的藝術特點。在旅行用品設計中,要結合形式美法則不斷融入現代感形式,符合現代審美趣味,使湘繡煥發新的藝術魅力。如筆者與南風刺繡合作設計的湘繡旅行用品“遇見”(如圖2、圖3),其靈感來源于對神秘邊際的探索、對自我內心的思考。繡片以麒麟座為主體,星座、星球與刺繡相互點綴,突破傳統湘繡表現形式和風格,時而展現神秘的星空藍,時而用絲線閃爍,揮灑驚喜。湘繡滾針、打籽針等多種針法使圖案線條流暢,富有光澤感,呈現了多工藝、多文化與多風格碰撞的獨特氣質。
(三)材質工藝的多元融合
旅行用品是為了滿足旅行時的生活需求,讓旅行變得更輕松、更省心。湘繡元素旅行用品在設計時不應單單注重表現形式,也要符合旅行用品輕便、便于攜帶、方便使用的特點,滿足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功能需求。
在湘繡中,常用的繡底材料有綢、緞、棉、透明紗,繡線有蠶絲線、絨線、織花線、挑花線等。繡底及繡線的材質選擇直接影響湘繡的最終效果。在材質上,湘繡元素的旅行用品可以根據收納包、眼罩、頸枕等不同產品采用真絲、棉麻、呢絨、毛氈、皮革等材質為底料,也可以運用新材料來增加湘繡藝術的表現張力,如行李牌可以采取感溫、感光纖維,讓刺繡產品在不同的環境、溫度、燈光中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或圖案,形成更具設計特色的旅行用品。繡線除傳統的蠶絲線、花線、絨線,還可以根據刺繡主題采用麻線、棉線、金銀線等。如湖南湘繡研究所金彩霞設計的“楚風繡韻”系列產品(如圖4、圖5),圖案設計來源于長沙馬王堆出土文物的龍鳳紋和漆器紋樣;旅行手賬本以毛氈為繡底,運用金銀線進行盤金刺繡,雙面皆可觀賞;便攜收納夾突破傳統刺繡底料,在皮質底料上刺繡,繡線采用金線、銀線,以滾筒針施繡,圖案線條流暢、光澤性強,簡約不失大氣,詮釋了實用性與裝飾性的高度融合。
湘繡的繡法和針法種類繁多,有平繡、織繡、扭繡、結繡、摻針、亂針、平針、套針等。在工藝上,多種繡法針法的交叉結合,可以增強繡品的質感和立體感,獲得全新的刺繡效果;也可以不拘泥傳統的湘繡工藝,將湘繡與雕繡、珠繡、立體繡、貼布繡等不同刺繡融合,或與手繪、數碼印刷、蠟染、扎染等不同工藝結合,不同的肌理效果形成別樣的審美感受。例如湖南湘繡研究所設計的旅行收賬本“錦繡”(如圖6),將湘繡與數碼印刷技術結合,水墨風格的暈染印花如同抽象的水面和水草,刺繡的五條錦鯉隨勢而動,平針、接針、鱗針等多種針法的靈活使用,色彩飽滿細膩、立體感強,加之絲線的折光效果,熠熠生輝,整個畫面穩重不失活潑,獨具意境美。數碼印刷與刺繡的結合不僅豐富了產品的層次感和肌理感,使畫面極具雅致的藝術品質,與傳統的湘繡作品相比更具獨特的視覺效果;同時數碼印花的使用,減少了繡片面積,降低了產品制作時間和成本。
四、結語
為了適應當代社會的新需求,湘繡元素在旅行用品設計領域的創新應用,既詮釋了實用性與裝飾性的高度融合,為旅行用品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和發展空間,又為湘繡的傳承、發展做了積極的實踐。可以預見,隨著新理念、新工藝和新材料的出現,還將出現更多全新藝術風格、設計樣式,蘊含文化內涵的湘繡元素旅行用品,而這都將進一步促進湘繡藝術和旅行用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昕.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產業化運作的可能性———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符號價值談起[J].貴州民族研究,2008(2):68-73.
[2]范昕昕.湘繡元素在家居軟裝設計中的創新性應用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5.
[3]許凡,徐青青.湖南湘繡藝術特色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8(6):127-130 .
作者簡介:高培,講師,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湖南師范大學,高級平面設計師。研究方向:傳統工藝設計及藝術設計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