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麗
【內容摘要】在高中階段的學生因為剛脫離初中環境,其身心發育都不夠成熟,也沒有足夠強大的事物認知能力,在新一階段的學習與生活中都會顯得比較吃力,甚至出現一些消極情緒從而導致心理素質偏低,所以高中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則列舉出一些高中生現存的心理問題以及班主任的應對方式,討論了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指導。
【關鍵詞】高中 心理健康 指導 方法
一、對高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的重要性
學生從初中剛過渡到高中生活時,一般沒有辦法快速適應生活現狀的變化和學習任務的加重,正處于半獨立半依賴、半幼稚半成熟期的高一學生其心理狀態還不夠穩定,很容易不考慮后果做出錯誤的決定。所以在高中這個階段,學校和老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只有有了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和較強的心理素質,才能夠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克服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對高中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一方面能夠穩定學生的情緒,防止他們在遇到心事的時候因為不愿表達而產生抑郁;另一方面老師也能通過他們的心理健康指導過程發掘學生的心理潛能,有利于促進高中生的個性化以及全面素質的提高與發展。這樣一來,學生在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或者在生活低谷時會更傾向于與好友、家長、老師等人交流,建立起較好的心理防線,避免出現一些因壓力較大而產生的安全事故。因此,對高中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也是對學生、家長、學校及社會負責。
二、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學指導中存在的問題
1.對于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不夠重視
心理健康與發展應該是一門比較值得重視的課程,而如今的高中心理健康課程中,多數學校都處于一種比較放松的狀態,太過于將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自己。有許多學校的高中心理健康課程,可能一開始上過一兩節課之后,就成了學生自己的自習課,這便是由于班主任自身對于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認識不夠全面,所以沒有引起重視。
2.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控不到位
班主任作為高中班級的領導人,平時對于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管控較多,特別是高年級學生的成績波動問題,已經使老師有了較大的壓力。所以在學校要求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學指導時,作為班主任老師一般都會相比較刻板的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而忽略了每一個學生在不同心理方面的需求。這種比較呆板的教學方式,雖然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真正對學生的心理狀況起到幫助作用是收效甚微的。由于高中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控不夠,也容易使學生過于放松或者是過于嚴格,這樣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都是不利的。
3.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
本身作為班主任,其身份與職責就容易給學生留下嚴肅、呆板的印象,而以班主任這個身份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不改變其教育方式,很容易適得其反。當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時,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該堂課開設的意義,所以班主任老師不能夠只是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形象去教導學生,還應當在課堂的適宜時間與他們共同展開討論,或者放心交流一些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利用一些比較有趣的教學方式,也更加容易與學生親近,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1]。
三、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指導
1.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學生剛剛步入高中階段的時候,其身心發育還不夠成熟,正處于需要人引導正確三觀的時期。而由于每一位學生所經歷的事情和所處的環境不同,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如果只是一味的說教教學,最后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作為一名高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其身份平常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最近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況,如果發現學生的消極情緒較多,也能夠及時的對他們進行積極引導。
高中生活本來就有較快的節奏,如果在某一階段學生沒有跟上學習進度,就會覺得后面階段的學習都很吃力,除了學習成績的下滑以外,心理上的壓力也會使他們更加疲乏。班主任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成績浮動情況,找出合適的時間與他們私下交流,認真詢問其遇到的問題,然后平和的與他們交流回答。學生處于這樣放松的環境中,也更愿意敞開心扉,與一個愿意傾聽的人分享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成績情況,調整班級的學習氛圍
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面臨的是頻繁的考試與即將到來的高考,所以每一個學生心中都有比較大的壓力。在每一次不同的測試之后,學生的成績波動情況,也能展現出他們最近一階段的學習是否吃力,有沒有遇到心事和困難。而在一些比較重視成績的學生之間,有時候也容易出現一些過于追求排名而“自私”的情況,導致班級離散、同學之間不愿互相幫助等消極氛圍,這種氛圍的出現,很不利于班級的共同發展,所以高中班主任應當及時制止,并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
平時班主任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體育課時多活動,而不是永遠將注意力集中在作業與試卷上,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除此之外,班級也可以在每周的班會時間展開一些集體活動,例如師生之間共同游戲、減壓趣味活動、演講比賽與辯論賽等,這樣既可以使班級氛圍積極向上,也能適時緩解學生壓力,做出健康的心理指導[2]。
3.選擇合適的場合與時間,多對學生鼓勵教育
在這個學習階段的高中生,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認可,這樣才能建立足夠的信心,迎接高考這樣大的挑戰。許多學生由于在考試中一次次的失足,導致他們在下一次的考試中,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最后會做的題目卻因為過分緊張做不出來。在每一次考試過后,班主任可以對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通過發現他們不同方面的特色和優點,來肯定他們這一次的成績,之后再指出其這一階段學習的不足方面。對于一些成績優異或者成績進步較大的學生,也應當在每一次考試之后,設置一個獎勵的環節,這樣除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外,也可以促進班級的學習氛圍。
4.尋找適宜的時間,開展有關心理健康的活動
每一個學校一般都會開展大型的講座,與全校師生共同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實,在這樣的講座中學生一般都不會特別集中注意力,所以高中班主任也可以在自己的班級內舉行小型講座,主要講述一些自己教學以來所經歷過的有關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事情,從一些典型事例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平時班級內也可以舉行一些“敞開心扉式”的活動,鼓勵學生勇敢的說出自己最近遇到的困難,然后讓同學之間共同尋找解決方法,最后班主任對于這些方法做總結,這樣也能夠更加促進班級團結。
5.班主任立足自身,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要想使學生愿意聽從老師的教育,就要先做好榜樣。所以班主任自身應當要有較高的身心健康水平,平常在學生面前也要盡量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狀態,從而引導學生向自己學習,做到言傳身教。高中班主任也要發自內心的熱愛自己的學生和班級,有效的進行愛的教育工作,對所有的學生都保持一致的情感,在自己的生活方面也要保持優秀的品質,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主的調整自己的身心健康。
結語
高中生現在所處的環境就是時間緊、任務重,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高考而進行,許多學生會因為自己的學習任務重而忽略了自身心理健康狀況,最終導致兩方面互相影響。作為高中班主任,除了肩負著提高班級學習成績的任務以外,也要注意學生每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根據他們最近的學習成績以及生活狀態,展開正確的心理指導。在高中階段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對班級和學生自身的一種負責,更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學峰.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指導[C]..教師教育論壇(第二輯).: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126-127.
[2] 張周凱.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指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9):42.
[3] 田金波.論析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指導[J].當代教研論叢,201964(4):101.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南實驗中學)